語文說話素質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0 04:11:00
導語:語文說話素質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保護表達欲望,讓學生“敢”說
農村小學,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學生年級越低,回答問題越積極,課堂氣氛越活躍,常常是手舉得高高的,有的惟恐老師看不見而站起身來,有的甚至著急地喊起來:“老師讓我說!”……然而,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他們反倒越發不愿發言了。這種現象,固然與學生在心理上由“自我中心”轉到注意周圍環境和他人評價等因素有關,但是,通過調查和與學生座談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表達欲望”沒有給予很好的保護。如:對“搶答者”的嚴厲訓斥;對“誤答者”的諷刺、挖苦;對“未答者”的冷淡漠視……。要保護學生的表達欲,教師必須正確對待學生,既要看到搶答者破壞課堂秩序、影響預定教程的一面,更應看到他們專心聽講、思維敏捷和勇于表達的一面,并給予鼓勵和肯定。對課上“誤答者”,既要指出不足,更要肯定正確因素,教師給予幫助,盡量使他們感受到“正確答案”是自己思維的發展、延續和轉換。對于“未答者”教師或以滿意的笑容環視之,或說一兩句鼓勵、關照的話,使“未答者”感覺到教師的關懷和信任。此外,教師要因材施教,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體驗到表達成功的歡愉,因而始終保持旺盛的“表達欲望”。
二、通過“聽、讀”訓練,讓他們“學”說
1、聽中學說
一般人在低幼階段,口頭表達能力都遠遠高于書面表達能力,這就是“聽中學說”的成果。進入小學以后,教師應努力使孩子們的這種習慣保持下來。課堂上,教師可隨時提問:“誰能重復一下老師剛才說過的話?”“前面那個同學說得非常好,誰能學說一遍?”
……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聽”的注意力,又有助于他們養成聽仔細、聽明白、聽完整的習慣。在課外,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諸如“留心生活中大人們的對話”、“傾聽市場上買賣雙方的交談”、“收聽新聞廣播、少兒節目”等聽話訓練,然后,利用“語文活動課”組織他們學說,并給予具體指導和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從小學會“傾聽”,并養成向生活、向人民群眾學習口頭語言的良好習慣。
2、讀中學說
語文教材是經過嚴格選擇和組織的書面語言材料,是人們學習和運用語言的典范。很多語言大師“出口成章”,就在于他的語言能夠像書面語言那么準確、鮮明,那么精練、深刻,那么生動、感人,那么富有思想性和邏輯性。要使學生的口頭語言上一個較高的檔次,還要組織他們在讀中學說。
a.加強朗讀指導。加強朗讀指導是貫穿小學語文低、中、高各年級段的教學重點之一。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示范和指導讓學生表情朗讀,使其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練習將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自己的“口頭”充分表達出來。抓重點詞句,抓語氣,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等都是這種練習的很好形式。
b.精彩片斷的背記。精彩片斷是運用語言的精華。對這些片斷的背記,繼而發展為如同發自內心的感情背述,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自己組織語言、表情達意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讀中學說,既給學生樹立了學習語言的范本,又能讓他們體驗到“規范”語言的力量,進而建立起學習語言的目標。
三、采取多種形式,讓他們“練”說
“說話”能力是綜合性很強的一種能力,只有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反復訓練才能提高?!熬氄f”可以按照讀后、觀后、文后三步進行。
1讀后練說。它的代表形式是復述課文,這是“練說”的初級形式。它以課文內容、主要情節的理解和記憶為基礎,以文章的脈胳為線索,以文章的語言為借鑒,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起來,就像有了根硬實的“拐棍”。隨著學生各種能力的增強,創造性復述、續編和評述也相繼成了“讀后練說”的重要形式。
2觀后練說。它的最初形式是“看圖說話”。它既沒有現成的語言供借鑒,也沒有明確的思想、清晰的條理可依托。教師須指導學生抓住重點、有條理地觀察,還要激發聯想和想象,引發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圖說話”就容易多了。這種練習應逐漸擴展到觀看影視節目、觀察生活后口頭述說一段話。
3文后練說。即先讓學生將想說的話寫成文章,然后再組織學生以此為依托練習說話。由于它的內容源于學生的親歷和內悟,語言也是自己整理和錘煉出來的,“練說”的結果必將導致融語言、神態、表情、動作于一體的“演說”的開始。這是“說話”訓練的高級形式。當然,文后練說未必都須寫成文章,可列個提綱、打個腹稿。也就是在“說話”前做些必要的準備,對說話的目的、重點、順序等做到胸中有數,說起話來自然會抓住要害、層次分明。這是人際交往和思想交流的基本要求。
四、發展思維能力,讓他們“會”說
烏申斯基指出:“誰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要發展他的思維能力”??梢姟鞍l展思維能力”,是“說話”訓練“生根”的關鍵。
1圖文對照,啟發想象,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插圖時,不僅要讓其指出圖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還要啟發學生想象“它像什么?”“此前、此后還會發生怎樣的情況?”然后,再組織學生品讀作者介紹這幅圖(組圖)的文句。這對于豐富學生的表象,發展聯想和想象非常有益。
2尋因索果,理清脈絡,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在閱讀教學中,要啟發學生多問個為什么,事情的始末緣由、來龍去脈,文章的結構順序、選詞用句等,也就是從思想內容到語言形式都要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就要組織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比較,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隨之得到相應的發展。這就為“說話”訓練打下了豐厚的基矗促使學生把話說得象書中那樣,達到人們公認的“會說”。此外,積極引導生活會話,將學生想說、愛說的內容納入到“說話”訓練中來,將“說話”訓練所得到的經驗和成果,與生活會話的親切自然有機結合起來。譬如:農村的孩子到校早,在老師到來前,他們總要“說上一陣子”,經調查得知,他們或是互述“見聞”,或是仿學電視節目,那聲調、語氣和爽朗的笑聲,那神情、舉止和全身心的投入都是課上很少聽到、見到的。所以,就應該鼓勵他們在說話時保持這種自然的情態,并將這一話題定名為“電視、新聞會”,放在“語文活動課”上加以指導和訓練。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表達欲,提高了生活會話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觀察的興趣和表達的熱情;同時,矯正了學生到校后和自習課上“情不自禁”而說話的毛病;此外,學生的“說話”訓練也憑添了許多親切、自然的氛圍??傊罢f話”訓練是集語言、思維、觀察、表達,聽、說、讀、寫和課內、課外于一體的綜合訓練,加強“說話”訓練是社會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一翼。
- 上一篇:低段造句指導管理論文
- 下一篇:小兒先天性巨結腸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