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心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1 09:56:00

導語:語文閱讀心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閱讀心理研究論文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師?!苯處熓菍W校教育的關鍵所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通過教學過程和學生管理工作來實現,而且教師自身的心理特點對學生產生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彼裕處煹娜烁窈托睦斫】禒顩r比其專業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更為重要,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及其他教師的心理和行為,對于教師自身的身心發展、生活、工作及其家庭幸福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國內外對教師心理健康的研究日趨重視,這是因為是時代的要求、教師職業特點的要求和教師自身的需要。時代的要求是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教師為本中之本,未來的世界實際是教育的競爭,人才要靠教師去培養。教師工作是崇高的,它所擔負的使命是為社會培養一代新人,但在教師職業活動中,存在著成就感與成功可能性的沖突,責任感與工作感,自尊心的沖突,特別是在當前商品經濟的沖擊下,很容易使教師內心發生波動或傾斜,勢必影響百年大計。

教師職業特點的要求是以認識教師的職業特點的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的職業勞動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復雜性主要反映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教育工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過程,教師還身擔眾多的角色,使教師處于內容廣泛的角色期待之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又要在認識上、情感上、意志上以及個性品質上都達到較高水平。教師勞動還具艱巨性,教學工作的勞動時間和強度非常大,是“全方位”的,勞動空間有廣延性,勞動報酬具反差性。二是教師勞動的長期和反復性,示范性是要求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三是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與情感性,教學中因材施教要有創造性,增強教育效果要建立真誠融洽的師生情感。

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是指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教師也是人,難免有某種程度

不適應癥,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對教育事業有害。

認識了教師心理健康的意義,還要了解教師的職業心理特點,有以下兩點:

一、是愛護學生,期望學生成才。

社會期待教師的角色職責是傳道、受業、解惑。教師的成就動機的滿足,精神的充足,情緒的愉悅都系在學生成才身上,愿望與現實反差則焦慮不安,信心受挫。

二、是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教師的角色職責決定了他的社會形象:有知識,有道德的人。學生也往往視教師為知識的化身,行為典范。社會對教師的期望既多且高:多到沒有哪個職業的人需要象教師要履行這么多的社會職責;高到少有哪個行當的人需要象教師要時刻身體力行作學生的表率、作社會的“模范公民”教師的心理壓力十分大。

教師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首先是一個正常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更孰能無惑呢?美國心理學家威樂遜指出“所有對他人高度負責的角色,都要經受相當多的內在沖突各不安全感。”教師職業的特點和心理特點,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內心沖突,主要有四方面:

一、社會期望角色與教師實際角色的矛盾。

社會期望角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專修養,并不斷學習以適應工作需要,而

教師總難跟上不斷發展形勢的要求,培養人才的工作難以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教師實際角色與社會期望角色間總會有差距。于是,教師在這方面始終在內心沖突,因為沒有界限使角色扮演者知道他在什么時候才算“完成工作”。這種沖突就是自尊,自信引起的焦慮。

二、是角色勞動艱辛與待遇偏低的矛盾。

雖然現在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收入已大大提高,教師和其它很行業橫向比較還是有一定差距,付出與收入失調,難免導致一些心理不平衡。

三、主觀高期望與工作實際的矛盾。

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學習時有好成績,好能力,好品德;早成才,成好材。可是教育勞動效果總難盡人意,現實成績與理想要求反差大教師憂慮產生了心理沖突。

四、教師勞動的個體性與協作的矛盾。

教師勞動方式以個體進行為主,又要共同協作才能出育人成果,而教育效果

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對教師個體的作用就難以作出精確的衡定和評量,往往會帶走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滿足,并造成一定人際障礙,這可視為由于交往和成就需要方面失落而出現的心理沖突。

除了上述四方面的內心沖突的大量存在,還有一個往往被人忽視的問題,就

是健康。據國內外教師的心理研究,教師要比一般勞動者心理疾病的比例要要偏高,主要表現神經病,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軀體化癥狀等方面。教師常年辛勞,普遍缺乏健康的全魄,早生華發,英年早逝的現象常見報端,令人唏噓。

人貴有自知之明,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善于調適,既不為沖突壓倒產生心理疾病,又能保持朝氣蓬勃地前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充實提高,自勉自慰。

肯于學習的人內心比較充實。教師工作要求不斷吸取新知。探索新境,在

網絡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應積極投身于對現代的信息的探求,吸取有益的知識和先進的觀念來充實自己,自勉自慰。忘懷得失,就會對煩憂人心的庸俗是非形成一種超脫的態度。

二、期望適度,不斷成功。

當目標期望迫切而障礙嚴重時,當目標價值大而未能實現時,就會產生挫

折感,超過個體承受力的挫折,則會使人持續處于應激狀態、高度緊張、不堪重壓,生理心理閾限決口陷入危機之中。目標期望過大是造成挫折的重要原因。教師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把目標期望建立在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程度上。還要進行目標分解,設立有階段,各方面的具體目標。經過刻苦努力,步步落實目標,不斷體會到成功的歡樂,自信心增強,角色的適應能力就能相應提高。

三、情緒樂觀,充滿師愛。

學生始終是教師工作的對象和直接動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人類復雜情感

中高尚情感的結晶。教師最大的滿足是學生的成長,主要的獎賞的慰藉是學生的好評和進步,師愛,既是教育的力量,也是維系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寬以待人,樂交善處。

心理學家丁瓚提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

人際關系良好,社會交往能力強是心理健康的顯著標志。教師要搞好和同事、學生、

上家長之間的關系,減少人際沖突,首先要嚴律己,寬待人,開朗達,容人之短。其次要樂于合群,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當人際挫折出現時,要冷靜分析,釋懷處之。有道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

五、健身養生,怡悅身心。

體魄強健是保證精力充沛進行工作的前提,正當娛樂是高劑教師身心最有

效的途徑,積極鍛煉身體能使心境開朗,身心怡悅,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心理障礙也就能迎刃而解。教師要重視身體健康,善于調適心境,有病淺中醫,減少令人扼腕嘆息的遺憾。

全面認識教師心理是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是有效調適心理沖突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自覺提高人格修養水平和挫折承受力,樂觀進取,闊步前進。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安福主編《中學生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劉維良,齊建芳主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華文出版社2000年版

3、葉上雄主編《中學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