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改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6 07:25:00

導語:中學語文教改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教改研究論文

[內容]

改革開放的20年,是不平凡的20年。從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講,它同樣是不平凡的20年。20年來,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譜寫出了一曲又一曲輝煌的樂章。

一、更新了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的變化是改革教學的先導。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加之后來“”十年的動亂,語文學科的性質被抹煞,致使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思想混亂,教學無所適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路線,不僅給全國的經濟吹進了春風,也給中學語文教學撥開了云霧。繼“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之后,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也漸漸地舉起了“改革”的旗幟。不過,要改革,統一認識,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第一要著。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師是怎樣更新教學觀念的呢?

(一)破“滿堂灌”為“啟發式”

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是扼殺學生活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實質是不信任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正因為如此,教師教學只是一人唱獨角戲,把知識嚼得細細的,一口一口地喂給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在聽教師講課時可以不動腦筋,只要能像“容器”一樣裝進知識就行。不管你消化不消化。是懂了還是沒有懂,教師是不多過問的。換句話說,教學任務的完成只是以教師講授文章數量的多少為標準,例如一冊《語文》課本內有30篇文章,教師全部“講”了,那就算這位教師一學期的教學任務完成了。這是一種只看數量不問質量的衡量標準,是極其片面的。如若不改變這種狀況,教學質量是難以提高的。

當然,我們只是認識到“啟發式”教學是沖破“滿堂灌”教學模式的最佳途徑,于是,1982年我們就在全省范圍內提出了“改革課堂教學必須堅持啟發式”的研究課題,通過報告會、示范課等形式提高教師的認識,轉變觀念,努力實踐,提高效率。

現在,湖北省中學語文啟發式教學研究仍在深入探討之中。

(二)破“講堂”為“學堂”

在啟發式教學研究的啟發下,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師對“教師中心論”有了進一步認識,一致認為,啟發式教學不僅僅是一個方法問題,它是對“教師中心論”的否定,同時,要正確運用啟發式教學,還必須進一步明確教學的實質,弄清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相互地位,掌握啟發式教學中的技巧性的問題。否則,啟發式教學就會流于形式。“滿堂問”就是“滿堂灌”的一種變式,一種翻板。于是,1983年我們又在全省范圍內提出了“中學語文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的研究課題,真正解決教學的方向問題。

從那時起,這一研究課題不僅在我省范圍內,而且在全國范圍內也油然興起,其影響是深遠的。

(三)破“無序”為“有序”

在課堂教學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漸漸地把目光投向了作文教學的研究。其中,就是要解決作文教學中的“無序”問題。閱讀教學教師還有課本,作文教學呢,教師手中無遵循的憑據,一上作文課,教師就摸腦袋,處于盲目性和隨意性狀態。這如何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基于這種情況,我們開展了作文教學的調查及作文序列的研究,并編寫了《初中作文自能訓練序列叢書》。

不僅如此,為了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我們還開展了作文教學全程性的指導研究活動,積極開展學生的文學社團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省學生的作文競賽,等等。

現在,湖北省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面貌已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觀。

(四)破“教書匠”為“教育家”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有效地解決教師隊伍中的“斷層”現象,我們一方面致力于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把培養青年教師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使他們能迅速地成長起來,成為教學能手,直至教育專家。我們的措施是:舉辦各種類型的理論培訓班;舉辦各種類型的研究活動;舉辦青年教師的優質課競賽及其論文評比活動;提供實驗科研課題,鼓勵他們參加課題研究等。

20年來,湖北省已涌現出了一批教壇新秀。有不少教師在全國已贏得了榮譽,被稱為教育專家了。

二、結出了豐碩果實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年來,經過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已結出了豐碩果實。下面列舉幾例:

(一)單元教學研究初見成效

1988年至今,湖北省中學語文單元教學課題研究已有11個年頭了。課題名稱是:三段六步多課型能級遞進式單元教學?!叭巍?,是從學生學習的年段而言的;“六步”,是體現每一單元教學的步驟或環節;“多課型”是針對不同的課文內容在每一單元內的地位所采用的不同教學方式;“能級遞進”,是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具體地講,就是從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到鑒賞。這個“遞進”是循序漸進的,是滾動式發展的。我們之所以確定這樣一個研究課題,主要是因為它能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體現單元教學整體性原則,以及所要達到的培養目標,即能級遞進。這個課題的名稱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它是從實踐教學中漸漸明確的。從而也說明了一點,我們在單元教學研究中也走過了一段從蒙朧到逐漸認識的曲折過程。

現在,單元教學課題研究不僅深入人心,而且在全省范圍內已廣泛開展起來。起初只是在初中開展實驗,現在已有不少高中教師也在運用單元教學的原理實施教學。

實施單元教學后,教學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從教師方面講,普遍增強了三個意識:目標意識、整體性意識、流程意識。從學生方面講,普遍增強了三種能力:自學能力、綜合能力、遷移能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實施單元教學后,避免了過去教學中機械重復的現象,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增加教學的容量,而且能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正如有的教師說:“傳統的一課一教,貪多求全,胡子頭發一把抓,輕重不分,主次不明,樣樣要求學生掌握,學生囫圇吞棗,食而不化,死記硬背,惡性循環,造成學生過重的負擔。單元教學要求圍繞單元目標,在一個單元內按規律、有序列地完成一兩個重點教學任務,突出單元內相對集中的主要目標,分清主次,重敲輕點,完成單元教學任務。這樣不僅強化了重點,增強了教學力度,同時,相應地減輕了學生的負擔?!?/p>

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這正是我們教改的目的。單元教學能達到這一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證明了單元教學的可行性及其推廣的價值。

今年下半年,根據全省單元教學的發展狀況,我們將準備邀請專家評估驗收,作階段性的小結,探討深化問題。

(二)課內外銜接研究粗具規模

在單元教學研究的基礎上,研究的領域又有所拓展,1993年,湖北省宜昌市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即“課內外銜接語文能力訓練”?,F在,這一課題研究已經歷了五個春秋了,遍及宜昌市的城鎮和農村,平原和山區,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1998年,劉國正先生兩次到宜昌,第一次是進行實地考察,第二次是進行深入探討。特別是第二次,他帶領了人教社及全國中語會的領導、學者、專家一行10人對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影響是深遠的。

為什么該課題能迅速發展并受到專家們的高度重視呢?正如國正先生所說:“語文教學一與生活相聯系,必將面目一新。宜昌搞的課內外銜接實驗,本質就是語文教學同生活相聯系。語文教學要聯系生活,只靠課內是不行的,還必須把腳伸到課外去?!彼€以《語文教學與生活》、《展開雙翼才能騰飛》為題充分肯定了實驗課題的方向。

正是因為方向對頭,所以實驗見效很快。對語文課,現在宜昌市的語文教師普遍樂教,學生普遍樂學。他們的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他們的校園環境增添了文學氛圍,學生的視野開闊,知識面寬,自學能力強,談吐明快,舉止大方。這就是該項實驗所帶來的效果。

不過,這項實驗雖經歷了五年,但畢竟只是剛剛起步,還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不斷完善。今后要加強研究的力度,突出課題特點,在“銜接”二字上下苦功夫;加強科學管理,使實驗納入科學化的軌道。

(三)素質教育研究正在深入

實施素質教育是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我省廣大中學語文教師不僅十分關注,而且也積極參與了研究活動,特別是鄂西邊遠的山區——鄂西自治州,那里的教師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申報了該項課題的研究。我們可以這樣說,該項課題研究在湖北省是全面性的。為什么在“應試教育”籠罩下的今天,教師對素質教育研究還有這么高的熱情呢?這與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提高不無關系。特別是語文學科,教師看到它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更增添了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們的基本作法是:

第一,加強素質教育宣傳力度,努力使教師轉變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在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及其創新精神。

第二,突出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梳理知識內容,明確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有機滲透道德情操、民族意識、個性心理等教育內容,使學生早日成為“四有”新人。

第三,占領課堂主渠道,遵循教學原則,努力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正確處理主體與主導的關系,培養學生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積極學習,提高能力。

第四,倡導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密切聯系社會生活,不斷擴大知識視野,在實踐活動中提高綜合能力,為今后學生走入社會打下基礎。

第五,改革考試的內容和方法,發揮考試的正確導向作用,有利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利于改革課堂教學,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等等。

第六,提高教師的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不僅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業務能力,還要求教師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為人師表。同時,教師還要懂得教育規律,用正確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兒童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否則,就會迫使學生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所以,我們要下大力氣抓好教師隊伍素質提高。

現在,素質教育課題研究還只能說剛剛起步,阻力還很大,但為了祖國的未來,我們是有信心和決心堅持下去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初步看到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狀況,它是有領導、有計劃地把改革逐步引向深入的,而且有一條明晰的發展軌跡。其間,我們還大力地鼓勵個人的鉆研精神,積極開展教改活動,如武漢市六中特級教師洪鎮濤的“本體”課題研究,荊州市沙市區教研室特級教師鄧嗣明的“情感目標”課題研究等都在全國頗有影響,為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增添了光彩。

三、看到了美好前景

回顧20年來我們所走過的路,的確令人欣喜。它為我們證明了一條真理: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興旺;只有改革,才能發展。

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20年時間只不過是一次短暫的停留,今后,教學改革的路還很長,任務還很艱巨。尤其是面向21世紀,不知有多少新的課題等待著我們去開掘,現有的課題還需要我們去深化,任重而道遠啊!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為了湖北省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美好的明天,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加倍努力。為此,我們還必須注意:

第一,積極學習教育理論,努力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教改實驗已經證明,沒有教育理論指導,教改的成效不會大,甚至堅持不下去,依然走回頭路。即或有的實驗有些成效,但因缺乏理論而失去了指導的意義,因此,掌握理論依據是教改成敗的關鍵。當前,我們引進的國外先進理論不少,國內許多教育專家總結的經驗也不少,特別是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三老”的教育思想,都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些理論,才能站在理論的高度、時代的高度去審視問題,才能大膽地去開拓進取。

固然,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飛躍,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開始運用,但這只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對大多數教師來講,“科盲”現象還比較普遍,我們搞改革實驗,仍然停留在落后的小手工勞動狀態行嗎?起碼,當前掌握電腦操作,采用多媒體教學已是迫在眉睫了。否則,你的教改實驗又有多大的價值呢?

第二,積極參與教改實驗,努力實現科學管理。實踐證明,中學語文教學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學會會長彭慧敏曾說過:“教學改革實驗是語文學科發展的生命。”但是,過去的改革實驗還只是停留在經驗型上,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納入科學管理的軌道。有成績、有成效僅僅舉幾個例子,而不是用量化的方式去確定實驗預期達到的目標,缺乏說服力,也難以推廣。因此,改革實驗我們一是要積極參與,二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尤其是實驗過程中的管理。

第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爭當學生的表率。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教師這個職業,決定了教師應該時時處處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我們每天在教育學生如何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而自己卻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會給學生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尤其是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應該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也應該做到,這才能增強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