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淺談新形勢下職高語文教學模式的發展與創新
時間:2022-09-22 09:38:00
導語:獨家原創:淺談新形勢下職高語文教學模式的發展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知識經濟初露端霓的世紀之交,中國第三次教育大會在決議中明確提出素質教育改革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以此為分水嶺,未來中國的教育圖景終將發生巨變,以往的教育目標、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都將受到重新審視,都將圍繞這一基調加以革新。
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將不再僅僅局限于它作為人類文化成果的載體,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濃縮地再現、模仿、重溫人類知識創新的過程。學科教學必將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途徑,以之為共同的目標。
目錄
摘要…………………………………………………………………………1
1、職高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3
1.1、教師的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需要……………………………4
1.2、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需求…………………………………4
2、職高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4
2.1、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性……………………………………4
2.2、職高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策略……………………………5
2.3、職高語文教學生活化應體現職教的特點——與專業相結合……7
結束語………………………………………………………………………8
參考文獻……………………………………………………………………8
職高語文教學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生活技能,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
1、職高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
1.1、教師的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需要
教師的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需要,教學不能從學生的長遠利益出發。首先,職高語文教學沒有遵從職業教育的特點改革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仍沿用普教模式,缺乏職教特色。二是評價機制單一化,衡量學生的標尺仍用會考、高考,考試內容也存在普高現象,缺少職高特色,比如與專業方向、從業需求結合的試題幾乎沒有。三是教師為應付會考、高考,將教學重點放在單純的字詞句分析和篇章的精讀中,減少了必要的說寫訓練,特別是實用文體的寫作訓練。
2.2、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需求
目前職高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多是傳統經典名篇,反映時代生活的較少,滿足職高生專業需求和心理特點的文章更少。由于教材內容與當代職高生的專業方向、生活實際和思想感情相距甚遠,造成一方面學生關注的政治、經濟、科技等的信息量太少,使教學缺少實用性;另一方面學生沒有興趣點,缺少參與的積極性,內容的局限扼殺了他們想說想寫的主動性。再者,無論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高教版、人教版,還是杭州市正在試行的實驗版《語文》,仍然是將說話和作文訓練附在閱讀訓練單元后面。閱讀能力的訓練占了職高語文教材的60%,而說寫能力訓練加起來還沒有閱讀的比例大,因而教材內容滿足不了職高生心理需求及社會實際需要。
個別訪問中,三家單位較一致的看法是:職高生在工作中可行的建議比普高生多,但表達沒有普高生清楚;有些職高生個人總結、書面建議都不會寫,但動手能力比普高生好;希望職高要加強學生說寫的訓練,因為這是企業工人最重要的基本能力。
(1)說寫能力低于聽讀能力。在校生、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對聽的能力都較滿意。說的能力在校生選項集中在“一般”,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明顯集中于“較差”。閱讀能力大家都集中在“一般”、“較好”。寫作能力在校生、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選擇“一般”的比例呈下降趨勢,選擇“較差”的比例呈上升趨勢。
(2)在校生對語文能力要求評判模糊。大多數在校生不清楚今后工作的需求,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又缺少合理明確的考核標準,學生在不明確評價語文能力依據的情況下,只能根據自己平時的考試成績和班級同學的情況評判自己的語文能力。
(3)用人單位滿意度較低。畢業生的工作實踐檢驗出了職高語文教學說寫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職高語文教學仍沿襲以閱讀為主的傳統,對說寫重視不夠;二是在市場激烈競爭的背景下,用人單位提高了對從業人員的要求。
2、職高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
2.1、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科學性
語文教學生活化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在上世紀初,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進行了“語文即生活”的教學改革。近十幾年來,許多語文教育專家、中學語文教師對此也作了探討,提出了許多見解,“語文教學生活化”成了一個熱點話題。如顧黃初先生在《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教學生掌握好語文工具,我們的思想要向廣闊的生活審視。語文教學的改革,關鍵在貼近生活。王尚文先生提出了“語文生活”的概念,認為大家不是用語文來生活,而是生活在語文中,語文就是大家生活之所在。李鎮西先生也指出,真正充滿生命力的語文教育應該有兩個指向:生活和心靈。語文教育要深入學生的心靈,指向他們的人格——惟有將語文教育的養料內化為學生的人格。他們的觀點和實踐為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另外,隨著人類社會全球化發展的進程,教育也面臨著全球化、地方化和個性化的要求。面對社會生活的轉型,在學習和課程發展方式上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學習已無地域性和時限性,可以終身性地隨處發生,教育即是對終身學習的準備。學習機會是無限的,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學習成為一種世界級別的學習。因此,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它必然要求實現個性化。那么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地方性資源、材料甚至社區的參與都將構成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形成以課堂為本、以校為本、以社區為本的課程形態??梢娬Z文教學的生活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曾有一位科學院士這樣說,他的成功是因為語文教學培養了他的綜合素養,培養了他適應生活的能力。可見語文是與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為一個人的終身學習做了鋪墊。
所以我認為語文教學生活化是符合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的,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2.2、職高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1.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
民主的師生關系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愛的需要、歸屬的需要等,保證了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摒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與學生平等、民主地相處,要充滿愛心,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思想、個性、人權、創造力和學生之間的差異等,真誠地關愛他們,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樣,學生才會更加投入地學習,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教學效果才能產生質的轉變,學生的創造潛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因此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分散思維,敢于創新。這是一切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如在教學中我就設置了課前5分鐘發言,發言的主題由學生自定,這樣,既了解學生,也增進了師生學生與學生間的情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提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課堂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活是藝術的本源,文學源于生活。許多課文的內容是常見的生活現象,但往往是學生熟視無睹或不理解的,教師要從生活中尋找現實背景,站在學生的角度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過或模擬的生活中自然、放松地學習語文,讓他們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語文。
教學實踐證明,在職高語文教學中,要讓課堂活躍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授知識與訓練能力的時,要有意識地聯系生活實際,變封閉式的教學為開放式的教學,課內外相結合,向學生展示豐富的生活內容,將語文教材內容與時代背景、學生的生活感受等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更真實,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從而在強烈的愿望中獲得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首先讓學生收集蘇軾的相關資料以及有關周瑜的歷史故事,在上課時,讓學生介紹收集到的信息,這樣把歷史生活再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更深刻體會作者的遠大抱負,以對英雄的贊美來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這樣,現實文本與歷史生活的結合,加深了學生對該詞的情感理解;同時消除了學生厭學古詩詞的情緒,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鍛煉了他們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
3.在生活中創設語文課堂
語文處處有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教師應當善于尋找生活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具體做法為:
首先是聯系家庭生活學習語文。家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教師應抓住每個學生和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或運用語文。如一次寫作課,我要求學生用描法將家庭成員描述出來,要展現每個成員的個性。結果由于學生們都非常了解自己的家人,描述得惟妙惟肖。通過這樣的方式,解決了他們寫作難于下筆的問題,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
其次,語文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如看報刊雜志,聽廣播電視,讀中外名著,欣賞名勝古跡。從打電話到接待客人,從寫留言條到寫求職信,從看電視廣告到看藥品說明書,無一不是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運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現生活,引導學生勤寫生活隨筆,努力把語文學習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展到生活之中。具體做法有:
(1)鼓勵學生演講或編演小品,參加班級或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或文藝演出,使學生在編演或演講的過程中培養說寫能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感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興趣。
(2)經常進行辯論或焦點討論活動。現代學生都喜歡上網,喜歡看電影,也有自己關注的時政要聞,如談超女、談電腦游戲,震撼于奧運會的召開,悲痛于地震的發生,焦慮于金融危機下的就業難、驕傲于家鄉桃花會的召開等。我讓他們以《網絡的利與弊》、《也說超級女聲》、《奧運歸來》、《給地震災區小朋友的一封信》《假如我是應聘者》等等為話題,開展辯論賽或進行焦點討論。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的熱情,學生在閱讀篩選信息,表達個人觀點的同時,學會了關注生活,提高了思辨能力和說寫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養。
2.3、職高語文教學生活化應體現職教的特點——與專業相結合
職高學生是應用型專業人才,教學應以“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授之以漁,因此,職高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在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同時,要充分體現專業特點,為專業服務。
教師要經常與專業教師溝通,了解專業需求和教學內容,把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與專業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專業課的教學資源,努力構建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體系,加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在教學中廣泛開展與專業相關的體驗性說寫訓練活動。如模擬招聘會。首先把學生分成2組,一組寫自薦書,要求根據自己的特長、專業特點等寫出自己的亮點,一組扮演招聘單位,收集目前該專業的就業條件,對本次招聘擬寫一份招聘廣告,包括招聘條件、待遇、專業要求等。準備好后就現場模擬招聘。招聘結束后各組人員寫一份總結。通過這種教學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而且引起了學生對專業與就業的關注,使學生懂得了就業的艱難,認識了自身學業儲備的不足,激發出上進之心。
語文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在職高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去適應生活,成功打造自己的人生。
結束語
語文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在職高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去適應生活,成功打造自己的人生。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民主與教育[M]成都: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2004.
[2]任蘇民.教育與人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3]王尚文.語文教學對話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4]佟士凡.韋志成.語文學習論[M]主編: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5]楊進.論職業教育創新與發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 上一篇:職工紀念國慶60周年征文
- 下一篇:旅游工作者國慶60周年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