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對學生創造潛力的開發論文

時間:2022-11-06 09:24:00

導語:語文教學對學生創造潛力的開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對學生創造潛力的開發論文

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而國民創造力的高低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尺。人才,尤其是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已成為民族振興的關鍵。作為基礎的基礎,語文要培養創造性人才,已成為時代的強烈呼聲。語文教學怎樣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服務呢?筆者認為需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語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最高層次是創造性思維,而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最終取決于培養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就必須注意開發智力,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打破思維定勢,激勵創新意識

據報載:外國大學生平時看上去學習不大用功,但卻能時常提出一些獨特的創新見解。而我國留學生平時學生刻苦,成績也不錯,遇到問題時卻墨守成規,缺乏創新和突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們的教育思維習慣和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所致。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中,教師對學生來說,是神圣的權威,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評判者,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駕馭,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壓制下,學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無創造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談關于素質教育的思考”中說:“我們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學生的智慧火花一閃現,就要加以保護。有一個教師問學生,雪融化了,變成什么?有的說變成水,有的說變成冰,而有一個學生卻說變成了春天,這個孩子的回答不是明顯地充滿智慧嗎?他的回答很有哲學的詩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規,根據標準答案他應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創新的意識。我們老師對于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能以自己的思維方式或唯一的標準答案捆住學生。我們要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的羈絆。在評估學生非基礎知識方面的答案時,要把有無創造性擺在首位。只有這樣不斷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在頭腦中閃現創造的火花。

2.培養發散思維能力,鼓勵多角度思考問題

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發散思維的培養,主要是教會學生去多角度思考問題求得多種設想和答案。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在作文教學中,針對某一作文題目,進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圍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其過程如下:

從雪的自然形態美→雪的變化→展開聯想。

聯想一,潔白無瑕,晶瑩可愛,象征美好,瑞雪兆豐年。

聯想二,白雪茫茫,冷酷無情,掩蓋了世間的丑惡。太陽出來無法生存,象征丑惡。

聯想三,冰雪消融,變成霧,升騰為彩虹,聯想到人的變化,為社會作出貢獻,或變成水,流入陰溝,想到人的墮落。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增加了思維的多維性,減少了思維的單向性,發展了思維的流暢性,通過長期的訓練,必能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積極開展創造性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課堂辯論、智力競賽、即席講演、口頭作文、即興詠物、編輯班報等活動來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各種創造能力,例如在《儉以養德》一文的教學中,我們掌握了有關駁論的知識后,老師在課堂上出示一幅漫畫,題目是“孔融讓梨”,讓學生聯系當今社會現實,談談當今社會需不需要謙讓精神,大家分組討論。討論題目:A需要怎么樣?B不需要怎么樣?要求找出材料中的突破口,進行反駁。短短幾分鐘,學生們各抒已見,踴躍發言,精彩的發言洋溢著創造的靈光,有這樣好的起點,我們何愁學生創造能力不會提高呢?

二、培養學生創造的個性

青少年學生創造能力的高低不僅跟一個人的知識、智力有關,而且和一個人的個性品質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勇敢、勤奮、謙虛、韌性等均有利于創造性的發展。值得我們去培養。

例如韌性,這是創造能力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是任何進取創造的必備素質。偉大的創造都是在崎嶇的道路上無數次攀登的結果,沒有足夠的韌性,必將一事無成,何談創造?語文教學有著韌性培養的最佳素材,為了報國文天祥九死一生,矢志不渝;為了求真,布魯諾鍥而不舍;為了求學,宋濂迎難而上,苦學終成,我們解析這些范例,訓練學生閱讀的同時,應不斷引導他們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堅韌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戰挫折,拼搏進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創造個性,我們創造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知識更新的周期不斷縮短,面對這種形勢,我們必須會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未來社會需要會獨立學習,有創造才能的人才,一個學生如果自己學習也不會,就更不可能單獨去創造,因此加強對學生方法的指導,便成了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迫切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①對語言好的文章要熟讀成誦,形成規范的語感。②善摘取書中精彩之筆,為已所用。③經??磿x報,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④要勤于觀察,善于動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例指導學生自學《分馬》,可以先設計自讀提綱。①小說的主人公是誰?他有哪些主要活動。②和主人公有關的還有哪些人物?③主人公在分馬的過程中表現出怎樣的性格特點?④主人公與其他人物的性格特點是怎樣表現出來的?⑤人物、情節、環境是為主題服務的,本文的人物、情節、環境提示了怎樣的主題?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歸納出如下兩種分析主題的方法:a.人物、情節、環境是分析小說主題的前提。b.寫作背景、寫作意圖與人物情節環境結合起來是準確把握主題的必要條件。掌握這些方法以后,再要求學生分析《故鄉》的主題,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公務員之家

總之,生命的意義在于創造,創造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興的希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開發他們的智力資源,就能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出大量具有創造能力的新世紀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