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巧設導課,激發學習興趣
時間:2022-03-16 03:55:00
導語:探究如何巧設導課,激發學習興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要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激發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去學習,去思考。有必要在導課上做一些精心的設計。每篇課文的學習目的和方法都有不同,為了掌握所學的知識,應根據課文的內容和特點,采用一些別開生面的形式導入新課。搞好這個環節,有助于學生提高對學習課文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我在設計導課時采用了多種方法:
一、巧用音樂,導入新課
在教《月光曲》(六年制第十二冊)這篇課文時,一開始先放曲子,讓學生靜靜地欣賞、細細地體會,然后伴著音樂開始朗讀課文,隨著音樂聲學生很快就進入課文中。仿佛欣賞到美麗的月光灑在海面上,給人一種清幽的環境。時而感受到波濤洶涌的大海,讓人感悟出高昂、激越的情緒。通過音樂啟發想象,使學生了解貝多芬的感情發展和變化,進而體會音樂家博大的心懷和高尚的情懷。如:《王二小》這首歌表現了王二小的機智、勇敢?!蹲屛覀兪幤痣p槳》表達了學生輕松、愉快的心情。運用音樂效果,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做到音樂與課文的結合。
二、巧用繪畫,導入新課
《太陽》(六年制第八冊)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說明文比較枯燥,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根據學生的好奇心理特點,運用繪畫導入新課。上新課時,我先讓同學們畫一幅太陽的畫,一會兒同學們就把太陽畫好了,然后從他們畫中挑選一幅貼在黑板上作為板書課題。接著我說:“你們的太陽畫得都很好,你們對他有哪些了解?現在還想知道有關太陽什么問題?”這時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手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我們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同學們可以從科普讀物中了解;還有些需要大家長大后探索和研究的。接下來我們進入學習課文階段,看看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到課文中。
三、巧用試驗,導入新課
《回聲》(六年制第四冊)為了讓學生明白回聲是怎么回事,我上課前端來一盆清水,加入幾滴紅墨水,等水面處于靜止狀態時,老師拿起一顆小石子扔進水盆里,讓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發生了什么變化。這時水面被小石子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紋,波紋碰到盆邊又蕩回中心;再仔細觀察發現激起的粗波紋向盆邊散開,蕩回中心的波紋變細。接著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的試驗與課文有關嗎?”讓學生思考回聲的原理。巧借水波比作聲波,把看不見、摸不著的聽覺形象轉化成看得見的視覺形象,提高了學習興趣,幫助了學生理解課文。
四、巧用課題,導入新課
學生在學習《小蟲和大船》(六年制第六冊)這篇課文時,我在板書課題上做了巧妙的安排,有意將“小蟲”的“小”字寫大,“大船”的“大”字寫小。學生看到課題感到很奇怪,明明是“大船”大,“小蟲”小。可老師為什么要把“小蟲”的“小”寫得那么大,“大船”的“大”字寫得那么???這時我開始提出問題:“你們想知道老師為什么這么寫嗎?告訴你們答案就在課文里?!本屠眠@一對反義詞給學生造成了懸念,讓學生帶著懸念開始從文中尋找答案,這一節課很快學生就學懂了小小的蛀蟲能毀壞一條大船,說明小蟲的危害大。從而直奔文章的中心進行教學。這種導課,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
五、巧用圖片,導入新課
《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六年制第七冊)這篇閱讀課文是一首詩歌。利用當地的優先條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深圳的變化。在設計導課時,我請當地的同學找出當年父母、祖輩小時候的照片給予介紹;然后,請如今遷移深圳的同學找一些圖片和照片與當年作為對照,并談談現在深圳發展的情況。鮮明的對比,說明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圖片交流了解到深圳昨天的貧窮落后,今天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想象未來人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圖片和文字的結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導入新課的形式很多,如運用課題的標點符號“你們想錯了”、用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提問、討論等。在設計導課時,要注意根據課文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形式。導課要體現課文的一致性,緊扣課文的內容;導課要講究生動的趣味性,來激發學生好奇心;導課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讓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導課要把握好時間性,不宜占用過多教學時間。利用好導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到讓學生愛學、樂學,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 上一篇:圖書館知識產權運行風險及策略透析
- 下一篇:小議會陰側切連續縫合法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