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學對語文課程的滲入初探
時間:2022-05-17 04:13:00
導語:心理教學對語文課程的滲入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序言
(一)心理教育的提出及論文
現代社會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我們需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當代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表現意識等方面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尤其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習競爭壓力增大,新舊觀念不斷撞擊,各種新現象、新矛盾紛至沓來,使如今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產生心理障礙和精神疾患的機會增多。在校生因病休學、退學的病種中,心理疾患已大大超出傳染病,名列榜首。更令人悲嘆的是在校生自殺事件、離家出走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向我們表明了,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已十分嚴峻,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中學心理教育是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發育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首先,心理教育是教育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全面發展包括身心兩方面都要健康發展。當前中學教育要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心理教育占重要地位。其次,現在人們逐漸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健康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還包括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當教師、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新的健康觀念時,就迫切需要中學開展心理教育。最后,中學生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妒忌、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及至犯罪、自殺等,也迫切要求開展學校心理教育。
開展青少年心理教育,不僅對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改善教育素質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安定團結,提高全民素質都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心理作為人的整個精神世界活動基礎,其健康狀況如何在諸素質的培養中具有特殊意義和作用。只有通過心理教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其他素質才能得到充分和健全發展。總之,我們不得不承認心理教育的意義。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我們必須走出重知識教育,忽視學生心理健康,良好個性培養,巨大潛能挖掘的教育誤區,把心理教育盡快納入學校教育的日程上,并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下大力氣去抓。
(二)心理教育的幾種形式
學校工作是心理教育的中心環節。心理教育政策的落實,工作的開展,最終要歸結到學校一點一滴的具體工作中去。開展學校心理教育有兩條途徑:一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一定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其健康發展。另一條是針對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治療,防止心理疾病,使其保持心理健康。兩條途徑功能互補,各有側重。學校應以此為依據,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心理教育。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
1.開設心理教育課程
將心理學的基本常識直接引進課堂,是學校實施心理教育最直接的一種手段,它為所有學生能直接接受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證。心理教育課程應包括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職業輔導等課程。同時,可以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有所側重,如對高一學生就應側重“學生適應新環境,改變學習態度與方法”的心理輔導。
2.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咨詢是指對同類心理疑問或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形式。具體地說,就是在心理咨詢老師的主持或參與下,小組成員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自由討論,利用團體的相互影響、啟發、引導和幫助,形成團體的共識和目標,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果,使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有所領悟和了解,進而改進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3.個別心理咨詢
學校個別心理咨詢工作首先要宣傳心理咨詢的意義,改變在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咨詢即意味著存在毛病的不正確認識,鼓勵需要的學生進行個別咨詢;其次,設置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熱線電話,多渠道開展咨詢工作。既可采取學生與教師直接面談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心理信箱讓學生不記名反映問題。
4.學科滲透
心理學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對各門學科的滲透作用自然已是不可言喻的。將心理學知識以課堂為主渠道,以學科教育為主載體,充分發揮學校各科教學的心理教育功能。從監獄實施的具體過程來看,一切教育目標、內容、方法、手段都要通過學生心理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心理因素無疑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基本因素。學科教育要適合學生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考慮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水平、特點,利用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使學生能積極接受學科教學的影響,從而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進行學科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將意志品質的培養、良好個性的形成、思維能力的鍛煉與學科學習緊密聯系,相互滲透,在學科教學中使學生受到心理教育的熏陶。
二、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的滲透模式
中學開展心理教育的路在
何方?目前,學校主要通過開設心理輔導課與進行個別心理咨詢的形式來實施心理教育,這無疑是學校開展心理教育的兩種重要途徑。但是,學校實施心理教育應該是從多渠道多角度出發,因地制宜,隨時隨地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中學習各學科科目中度過的,心理教育應該以此為突破口,以課堂為主戰場,以各學科教育為主要載體,充分發揮學校各學科教學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積極性,這才是加強學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徑和方法。
語文學習是復雜的心智活動,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將心理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科中去,運用普通心理學的知識于語文教學過程,研究學生的心理規律與心理特點同教材教法的關系,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實施心理教育。下面,筆者將重點闡述心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與語文學科相互滲透的模式,試圖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社會的思想和道德標準認識的過程中,產生包括感知、情緒、意志等因素,正是這些因素,使學生產生自覺的態度和積極的動機,進行思想道德和心理評價,并轉化為情感體驗和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個人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一)心理教育中情感教育對語文學科的滲透
1.知、情、意的理解
心理過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加工過程。在心理學上,通常把認知活動、情緒活動和意志活動統稱為心理過程。認知過程是指人們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情緒過程是人對待他所認識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態度體驗;意志過程是人在自己的活動中設置一定的目的,按計劃不斷地排除各種障礙,力圖達到該目的的心理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認識、情緒與意志活動不是彼此孤立地進行的,而是緊密聯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緒活動和意志受認知活動的影響,所謂“知之深,愛之切”就說明認識對情緒的影響作用;而“知識就是力量”則說明認識對意志活動的重要影響。另一方面,人的情緒活動和意志也影響認知活動。積極的情感,銳意進取的意志品質能推動人的認知活動,相反,消極的情緒,萎靡不振,畏難茍安就會阻礙人的認知活動。再者,情緒和意志兩者也是密切聯系,相互作用的。
在此,著重闡述的是心理教育如何在語文學習中利用語文學習的認知活動培養情緒與意志。
2.語文教學中的情感作用
古今中外教育家歷來都十分重視教學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學科,應是語言工具訓練和人文教育的綜合。而無論是從工具性還是從人文角度考慮,語文教學中都離不開情感教育。因為情感和態度教學不只是政治課或思想品德課或心理教育課的任務,學校各門學科都包含著這方面的任務,因為學生在學校內學習的任何知識、技能或行為、習慣都不能離開一定的價值標準。如列寧所說的“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熱對真理的追求?!?/p>
翻開語文教材,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質兼優的名家名篇中洋溢著對祖國、對人民、對同志親友、對大自然的深摯情誼,字里行間洋溢著或優美典雅、或清麗委婉、或崇高悲壯的美感。因此,在這些文字作品中,我們不能僅僅傳授語文知識,而必須要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阿拉伯數字和X、Y無論經過怎樣巧妙的組合,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心雕龍》中提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之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苯陶Z文就是要讓學生“披文以入情”,在“情”的熏陶、沖擊、融會之中,身臨其境,方能“沿波討源”達到“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應該說,在這一過程中,都是情感信息的傳遞,并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引起學生的共鳴,乃至是情感擴散、泛化,實現情感的積極遷移,這一切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即使讓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基礎知識的過程中,也應伴隨著種種情感活動,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p>
3.情感教育的實際運用
語文教學中,讓學生保持一種特定的情緒和情感,就能為他們創造一個引起積極思維的特定情境。教師將知識的傳授與心理教育,在教學中天衣無縫地予以結合,通過各種文章的閱讀和教學,從字里行間,人物言行,事物經過,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在心理上去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接受前途理想、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等教育,體現文道統一的實質。
以初中一年級課文《驛路梨花》為例,闡述在進行該文的教學時,可以將心理教育很好地滲透到語文實際教學中去。
《驛路梨花》這篇小說,通過解放軍同志以及梨花等哈尼族姑娘在瑤山設立一個驛站,方便了過路行人的故事,歌頌了雷鋒精神。文章結句引用了陸游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并以“驛路梨花”為題,這“梨花”,既是指漫山遍野盛開的潔白的梨花,又是指具有美好心靈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雷鋒精神的象征。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通過層層設問,使學生在掌握文章的基礎上使情感得到熏陶和升華。教師可就下面兩個問題請學生研究討論,使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間自然而然得到心理教育。
問題1:這篇文章的標題為什么叫《驛路梨花》?
問題2: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
關于這篇文章的標題,學生有這樣幾種理解:第一,驛路上有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哈尼族姑娘叫梨花,標題指的是人。第二,驛路上白色梨花開滿枝頭,有一片美麗的梨樹林,指的是物。第三,環境有梨花其物,服務有梨花其人,標題是一語雙關。第四,本文贊揚的是梨花一樣潔白、美麗的為人民服務的崇高
精神,標題是虛寫。
關于本文主人公也有兩種看法:第一,本文的主人公是主動為路人服務照料林間小屋的哈尼族小姑娘梨花;第二,解放軍戰士修建小屋是為人民服務,梨花姑娘照料小屋也是為人民服務,梨花的妹妹接了姐姐的班繼續照料小屋也是為人民服務,“我”、老余、瑤族老人既是林間小屋的受惠者,又是林間小屋的照料者,都是為人民服務,所以這些人全是本文的主人公。
學生談出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期待老師言明正誤,做出結論。這時,老師可以另辟蹊徑,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為例,點明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這篇課文的標題“驛路梨花”,這既是指梨花姑娘其人,又是指路邊的梨花事物,這既是因為因物的寫實之題,又是以梨花寓意人們美好心靈的寫虛之題。
這篇課文的主人公可以說是梨花姑娘,因為她是驛路上為人民服務的主要人物;也可以說是眾人,因為解放軍戰士、梨花的妹妹、瑤族老人、“我”和老余等人,也都是向雷鋒同志學習,以實際行動為人民服務的。這樣全面地看問題,就可以懂得本文歌頌的是包括梨花姑娘在內的、具有美好心靈的人民群眾。
學生們在分析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的同時,通過聯想、想像文中主人公當時的心境,體會到了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影響下,甘當無名英雄,熱情幫助有困難的過路群眾的事跡。在顯示社會主義祖國處處有溫暖,我國各族人民之間互相關心愛護的生動場景之下,學生的心靈情感也受到熏陶與感化,情感教育的目的由此而達到了。
通過上述實例可以看出,將心理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去,既有利于學生深入領悟課文,又很自然地受到了情感教育,可謂一舉兩得。
將心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感要素,這些情感要素是激起學生對“善良事物的欽佩感情和對邪惡勢力的不可容忍的態度”的催化劑。
(1)愛國之情
這種情感因素蘊涵在描繪祖國山河壯麗,介紹我國歷史成就,謳歌愛國志士的作品之中。
(2)愛民之情
課文描寫了許多平凡而偉大的普通勞動者,如《荔枝蜜》中為自己、為別人、為子孫后代釀造著生活的蜜的中國農民。
(3)愛黨之情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介紹優秀共產黨員的光輝事跡,他們的光輝形象正是中國共產黨本質的體現,歌頌他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黨的優秀意志品質。
(4)共產主義道德情操與高尚的審美觀
這些課文寓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于形象之中,寓傳遞真情于感情熏陶之中。
將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盡在其中,樂在其中,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三、影響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滲透的因素
(一)教師的心理特質
1.教師的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語文教師心理的主要成分。語文教師的一切教育活動都離不開智力的積極參與,特別是依賴智力結構的整體功能。語文教師的智力結構是多種智力因素以不同方式的有機結合,其中可以找到一些優良品質。
(1)觀察的敏銳性
語文教師的觀察力,應當具有敏銳、全面、深入和客觀的特點。須從學生細微的表現中,洞察到他們的知識、智力和個性發展等情況,以及通過學生的神態、動作、語言、作業等方面獲得反饋信息,及時掌握學習情況,了解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教師敏銳的觀察力還應體現在教師應深入解刻作品,進入角色,竭盡全力挖掘作品創作時的匠心,找到心理教育滲透的突破口。
(2)思維的創造性
創造性思維是主動地獨創地發現新事物、提出新的見解,解決新的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將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更好地融合對語文教師的創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本人,更要善于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問題,找到兩者相互滲透的最佳揉合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學科本身知識的同時,得到心理教育,并且借此發現學生的創造思維,有效地培養創造型人才。
(3)想像的豐富性
想像是一種最寶貴、最有價值的創造性因素。語文教師應當兼具再造想像與創造想像的品質,有極為豐富的想像力。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文中所記敘的事物和描繪的人物形象進行再造想像,獲得鮮明的印象、親切的體驗,然后才能見諸外部語言,通過繪聲繪色地朗讀,形象生動的講述,引導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使躍然于紙上的形象躍然于腦中,從而更好地體會課文的內容及其深厚的意蘊。
2.教師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的總稱。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人的活動的智力操作系統,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的活動的動力調節系統。非智力因素對語文教師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它不僅能調節整個智力活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塑造高尚的師魂、師德。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運用作家所創造的文學作品去影響學生的心理、道德面貌,塑造學生的靈魂,做到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和的有機滲透,把學生培養成高尚的、純粹的、有道德的、身心健康的人。
情感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語文教師應當具有美好的情感,特別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語文教材中有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向往,對邪惡的抨擊,對英雄的贊美,對山河的愛戀,對友情的謳歌,這些內容都是心理教育中涉及到的部分,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閱讀和講授這些課文時,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心理情感,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加深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感情色彩,受到潛移默化的心理教育作用。
(二)教師
的教學方法與態度
心理教育的顯著特別是教育者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學生,與學生架起心靈的橋梁進行情感交流。以熾熱的情感、成熟的社會生活經驗和豐富的心理學知識打動學生,所以在做到將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的滲透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以上的共識。
語文教師隨時要把每個學生的價值、尊嚴、自由、創造潛力置于重要的位置。關心理解學生,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感受這個內心世界,并用學生的內在參照標準去感知他們看到的外在世界,還要能傳達出學生的感受,即用一份童心去領會他們,而不是用成人的思想。語文教師在運用心理學知識將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教育進行良好的滲透的同時,還必須運用心理學知識與學生進行心理交流,注意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并鼓勵他們。對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行為過失不責怪,不呵斥,不宣揚,而是循循善誘,使學生心悅誠服、主動改正,不斷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的點滴成功都給予真誠的鼓勵,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滿足自尊、愛的歸屬心理需要,增強自信。此外,教師還應本著教師是教育者而不是命令者的原則,在人格、權利上與學生享有同等地位,自己的觀點不能強加給學生,這樣,才能創造更加和諧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三)課堂形式與教學模式
心理教育對語文學科的滲透,不僅表現在思想內容上的滲透,對于課堂形式等外在條件也有所要求,簡言之,課堂形式對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兩者的滲透效果也有很大的影響。
心理教育講究的是主體參與性原則,不再是教師在講臺前一味地講授,而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在活動中自己去體驗、去感知。因為需要,學生的心理疑慮只有在活動中才能真正得以體現,才能使學生逐漸地認識自己,更全面地把握自己的情感、意志。而且現階段的語文學科課堂教學仍停留在講授式的方法之上,主要以講授的形式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而且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的滲透受到大家的共識并逐步加以完善實施,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舊的教學模式與課堂設置勢必會對兩者的良好滲透起到阻礙甚至破壞的消極影響。
四、討論與思考
各門學科都有各自的特點,按照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所言:“每門學科都有學科能力?!闭Z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數學的運算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英語學習中的記憶等,如今的學科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而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科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才能超越學科差異,真正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本文只是就心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對語文學科的滲透做了一個簡要的闡述。心理教育對語文學科滲透的形式是多樣化的,渠道是多種的。心理教育中的挫折教育、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教育、創造力的培養教育,都可以很好地滲透到語文學科的教育之中去,關鍵是要找到兩者的切合點。此外,作為語文教學半壁江山的寫作教學也是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涉透的一個突破口,將寫作作為學生心理、情感的反光鏡,通過指導學生寫好渲泄情感、遷移情緒的作文,使學生在寫作中得到心理指導,這一點也是值得做進一步探討的。
教師作為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滲透的“工程師”,除了自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個性品質之外,掌握過硬的心理學知識也是很有必要的,《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將幫助教師用科學的方法實施滲透,提高教學藝術,從而保證教育工程的質量,使學生在智育、德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資料
1.祝新華主編《語文能力發展心理學》杭州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2.李創新主編《中學語文創新教法》學苑出版社1999年版
3.楊成章谷生華主編《語文教育心理學》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張承芬孫維勝主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寧鴻彬主編《語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6.沃建中主編《中小學心理素質教育的探索》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7.關樹文主編《教師要學一點心理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黃希庭主編《心理學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 上一篇:深究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 下一篇:深究中學數學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