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如何在語文課中塑造學生的創新能力
時間:2022-06-13 06:16:00
導語:漫談如何在語文課中塑造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造性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體系,是對以往一切教學體系的繼承與發展,是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教學舉措。在尊重學生的同時,使他們的個性得以發展。把愛生放在第一位,最充分地尋求以創造而不是以記憶與理解來作為教學效果的最終表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發展從不均衡轉向均衡;從易于被分割轉向有統領的綜合`;從目標混沌轉向目標清晰,以求在更高的水平上加以有效統攝。語文學科具有思維的特殊功能。思維是認識的工具,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和思維處于一個統一體之中,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這里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幾個側面談談小學語文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與實踐。
一、指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能力是發展學生認識能力的基礎,也是構成學生創造力的始發因素。
語文教學中的觀察,一是觀察人事景物;二是觀察社會現象、自然現象;三是觀察圖畫照片。觀察是人們全面、深入、正確地認識事物的一種過程,是學生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梁任公先生教導他的學生時有一句名言:善觀者觀滴水可知大海,觀一指可知全身,不以其已知蔽其所未知,卻以其已知推及未知,是謂慧觀。科學巨匠牛頓、愛因斯坦和大發明家愛迪生等都具有驚人的觀察力。
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確立科學態度,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和好奇心;還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觀察目的、觀察任務,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確實觀察的順序。有一本雜志上記載:一個四年級學生,在夏日的夜晚觀察路燈旁的飛蟲,發現白熾燈吸引昆蟲,在日記中記下這一現象后,就到圖書館借閱書籍,弄懂了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她通過進一步的學習與思考,懂得了人們利用這一現象可以為農副業生產服務。
二、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見解,發展求異思維
科學發明創造往往從質疑開始。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就是要善于尋找事物產生的原因,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積極思考、勇于質疑的品質,應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培養。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呢?第一,要讓學生養成認真預習課文,進行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第二,教師要針對教學中的難點和疑點,提出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和探討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第三,課堂上或課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積極爭辯,教師對不同的意見要推遲判斷,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第四,鼓勵學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讀活書,活讀書,勇于向老師、課本、參考資料提出疑問,“吹毛求疵”,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開拓思維,培養想象力
語文課堂教學加大思維力度,首先,要擴大教學的信息量和知識面,拓寬學生的視野;其次,要啟發學生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各種聯系中去認識問題,能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態思考學習的對象,多用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整體思維、過程思維、開放型思維。再次,教師要根據教學發展的動態,多提一些提示事物本質規律及其相互聯系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聯想、想象、爭辯、評判,引起思維碰撞,進發創造思維的火花。對于創造性思維來說,求異和求同都是認識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開拓學生的思路,需要激發他們的求異思維;為了篩選最佳答案,又需要代之以求同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以“求異——求同——再求異”的方式銜接進行的。
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動態處理時,要充分運用“變式”,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克服學生片面思考問題的消極心理定勢的影響。比如,在學習曹植的《七步詩》時,詩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一句,有的同學認為豆萁犧牲了自己,把豆子煮熟,和這落葉的奉獻精神一樣可貴;有的同學認為豆子是因為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無奈才哭泣的。對此問題,我沒有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在全班展開討論,讓每個學生踴躍發言,從而促進了團體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注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個性
創造性教學不但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作為發展學生一般能力的突破口,而且更以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個性作為教學取向之一,更好地使學生達到知、情、意的統一,并擁有協調的社會性和個性。創造性教學是真正完整的“人的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流動著熱烈的學習情、教學情的情感場。語文教材不僅具有豐富的知識性,而且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在課堂教學的情感場中,教師帶著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帶著對孩子們的關心和期望,用自己的情感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努力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學而不厭的氛圍,使學生體會到獲取知識、增長才干的喜悅和滿足,獲得美的享受和熏陶。記得在一次作文中,有一句話學生這樣寫到:“老師,我非常佩服你,因為你在一個月當中竟一次也沒笑過,這種工夫是怎么練成的?”當時我很生氣,深思一番才知,我犯了一個很大錯誤。從此,我總是帶著微笑進課堂,出色的、成功的賦予他們贊賞的微笑,出錯或失敗的孩子從微笑中得到了的老師的鼓勵。不覺間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形成“親近快樂,和諧合作,師生共創”的人際環境。
- 上一篇:怎樣在高中課上執行研究性學習
- 下一篇:漫談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塑造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