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思維訓練在語文教育中表現

時間:2022-12-12 03:19:00

導語:探究思維訓練在語文教育中表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思維訓練在語文教育中表現

一、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維訓練的必要性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是進行思維活動的前提。在語文學習中,讓學生掌握讀書、識字的能力,這是最基本的。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學生才能進行思維活動,才能學好其他學科。思維能力的訓練不是空洞的,它是綜合能力的一種表現,它必須在語文教學中才能充分地體現出來。語文教學承擔著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的任務,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了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提高必須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出來。

1.全面理解語文學科素質教育的內涵。既學習知識,又提高能力,這才是全面發展的、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習。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人們已認識到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中學語文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素質的教育、提高,將素質教育的思想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之中。而傳統的語文教學只重視知識的傳授,不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這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恩格斯曾指出:“科學的教育的任務是教學生去探新、創造?!泵兰A人科學家李政道先生也認為:“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培養創造能力?!边@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

2.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更強調對學生的思維訓練。《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都明確指出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旨在通過聽說讀寫,提高學生的觀察、理解、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語文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它是教學生學習以語言為工具來進行思維和思維表達的學科,有著比其他學科進行思維教育更有利的條件。教科書中所選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不僅是語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維的典范。這些作品都是作者創造性思維的結晶,它放射著人類智慧的光芒。恩格斯就曾熱情地把思維稱頌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3.語文學科有思維教育的基本任務。學生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憑借自己掌握的思維方法去閱讀、去寫作,會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思維方法得到訓練,得到提高。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學生能培養思維能力與完善的思維品質,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思維訓練能夠讓學生通過深入分析來認識事物的本質,多角度、多層次地靈活看問題,保持思維的獨立性,具有自己獨到的、創造性的見解。

二、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思維訓練的途徑

1.將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有機結合,并把這種訓練放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因為語文的思維是以語言為工具的思維,思維的內容又必須憑借語言這個工具來表達,所以思維的訓練必須與語言的訓練相結合。思維水平不是想提高就能提高,其訓練要落實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在讀寫聽說的過程中將兩者有機結合。聽說讀寫離不開思維訓練,在思維訓練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會提高。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穩扎穩練,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把握思維能力培養的基本途徑和方法,進行科學的培養和有效的訓練。比如觀察中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是通過對圖畫的觀察來培養;二是通過對人和事物的觀察來培養;三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觀察來培養。只有把握了這些思維培養的基本途徑,思維教育的任務才能落到實處。同時我們要在科學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推進,切不可擺花架子、搞形式主義,要注重實際效果。

3.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同時結合文體差異安排思維訓練的順序。中學生的思維由形象思維向創造性形象思維發展,由初級的形象邏輯思維向高級的辯證邏輯思維發展,我們要遵循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同時思維的發展是隨著文體的不同而發展的,因此,我們要根據這個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好思維訓練的順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自身的特點,進行訓練時不可急躁冒進。

4.打破思維定勢,運用反向思維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用傳統邏輯去分析問題,或用順向思維去評價事物,往往會把人的思維引向死胡同,導致思維能力的衰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地改變思維方式,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時在提問時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培養學生嘗試批判性思維。我們應通過教學活動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和變通性。

三、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思維訓練的要點

1.信任學生,搭建平臺。這一點至關重要。不少老師總抱怨學生能力差,對學習語文不感興趣,因此什么都包辦代替,使學生失去了思維訓練的空間。當然,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課堂上發言隨之減少,課堂變成沉默的課堂,不喜歡語文課的也大有人在。

對于學生的“沉默”,不要把它理解為不動腦筋、不動嘴巴,他們的思維依然在進行,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性格在完善,不是每個學生依然會像在幼兒園時那樣“童言無忌”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老師充分信任他們,為他們的交流搭建一個平臺。

教師的信任是學生培養和增強自信心的基礎,而自信心又是學生進行思維不可缺少的因素。對學生誠懇地支持,對他們創造性的言行贊揚和獎勵,這能有效地刺激他們的思維。對有失偏頗的言論,教師應該及時指出,在充分信任學生的前提下,巧妙地指引他們的思維方向,因勢利導,激活學生的思想。

2.創設情境,引起共鳴。人是有感情的,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的閱讀情感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創設情境,能引起學生共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教《背影》這篇課文時,有位老師說,他看到文中“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眼淚情不自禁地落下來,那是因為他也經歷過家中親人去世的場景,看到朱自清的家中慘淡,想到的是自己家中的哀傷,文中父親的背影自然深深地鐫刻在心中。可學生只有十四五歲,很少經歷過這種場面,那里面的情景對他們而言真的難以理解,因此我們不能苛求。面對父親如此艱難地買橘,泡在蜜罐里的一代怎么能懂?這就要我們全面地去了解與文中人物有關的背景,并就重要的相關情節作介紹,最好能使這個情景再現出來。有位著名的教師就是通過自己的表演,讓學生走入了“背影”,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從而引起共鳴。

3.靜水投石,泛起漣漪。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想把自己的思想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中,完全不去考慮學生的體會、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反應,那這樣的“獨角戲”有時會使課堂成為一潭“死水”。

充滿童心的學生們不只喜歡波瀾不驚,他們更喜歡溪水淙淙、波濤洶涌。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思緒飛揚,就要進入學生的生活,留意他們愛看的書、喜歡的電視節目,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學生的喜好。對于學生喜愛的節目如《快樂大本營》、《超級女聲》,有些老師不屑一顧,以為那就是“膚淺”、“無聊”的代名詞。事實上學生那么愛看,除了娛樂帶給人快樂之外,那里面的內容新奇,主題明確、健康向上,形式新穎,主持人既有內涵又放得開,里面的角色也有特色、有才華、有個性。

4.扎實教學,思維迸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可把知識簡單、粗糙地交給學生,而是要進行篩選、加工、吸收,這一整合過程是依靠思維訓練進行升華的創造過程。教給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進行一定的思維方法訓練,學生才會有據可依;使學生有扎實的積累,他們才會有話可說;讓學生把握文本,他們的思維才不會信馬由韁,猶如斷了線的風箏。另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和幫助學生整理零散知識,將各種感知條理化、系統化,讓學生驚奇地發現自己的才華,從而促使他們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想象空間,全面地把握作品所傳達的復雜情感,接近作者的旨趣。這樣腳踏實地,思維火花才能迸發。

5.關注“頭羊”,引領全體。每次上課,總會有幾個學生發言特別積極,他們思維敏捷,反應也特別快。老師剛提出問題,他們會立刻給出答案。而大部分同學猶如陪客,他們很少發言,沒有發言的機會。如果他們并沒有真正搞懂所學內容,而老師誤認為他們懂了,接著講下面的內容的話,就會使很多同學覺得受忽視。語文教師除了關注“頭羊”,更應該關注大多數,關注全體,因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全體學生共同發展。只有學生思維活躍了,課堂“活而不亂”,才會產生靈感,才能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多學習,多思考,多總結。只有教師自己“桶”里的水滿了,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教師必須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有自己的判斷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