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內容開發意義以及方式
時間:2022-12-19 03:23:00
導語:語文教育內容開發意義以及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地進行了許多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于諸多原因,存在許多誤區。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誤區更多且不為人注意。主要表現在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轉型而輕教學內容的改進。許多專家曾批評公開課熱熱鬧鬧,缺乏教學內涵,實際上這是批評語文教學只注重教學形式而輕視教學內容。一堂好課評價的標準既要有好的形式也要有好的內容,只有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才能真正達成語文課程目標。形式方面如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開展已經在語文教學中形成了共識,但語文教學內容方面除少數專家高聲呼吁外,能夠在此方面形成共識的卻寥寥無幾。因此,本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重點探討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意義、原則與方法,以便與大家分享。
一、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意義
1.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第一個意義,在于它能幫助我們語文教師厘清語文教學實踐中的錯誤理念,破除舊框條、舊傳統。要弄清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意義,首先要弄清楚語文課程內容、語文教材內容與語文教學內容的區別。王榮生認為,困擾我們語文教學實踐運作的,“反映在術語上,是不辨語文課程內容、語文教材內容、語文教學內容,語文課文(選文)內容,諸種含義緊緊糾纏在一起,乃至張冠李戴?!币虼?,“‘語文教學就是教教材’這種說法甚為流行,語文教材(語文教科書),成了‘語文教學(課程)內容’的代名詞。一方面,這種混亂乃至錯誤的說法,強化了‘教教材’的傳統理念,使教師習慣于、安心于灌輸式的教學;另一方面,也堵塞了語文教材的革新、繁榮之路?!闭Z文課程內容規定的是“教什么”和“學什么”這一問題,是課程具體形態層面的概念;語文教材內容規定的是“用什么去教”的問題,是“課程內容的教材化”,是教材具體形態層面的概念;而“語文教學內容又是教材內容的教學化”,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是教學具體形態層面的概念,從教的方面說,指教師在教的實踐中呈現的種種材料及所傳遞的信息。它既包括對現成教材內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重構’——處理、加工、改編乃至增刪、更換?!蔽覀円M行語文教學內容的開發,首先就要承認三者的區別基礎。
2.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第二個意義,在于進行語文教學內容的開發是貫徹新課改基本理念、基本方法的基礎。新理念、新方法屬于教學的形式方面,新的形式總與新的內容相適應。因此,新課改要想取得新成果,不至于半途而廢,落實到最后就是要找到與之相適應的新的語文教學內容。新課改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平等、對話的教學范式,這是教學形式的變革,如果沒有從內容上配合,教學就會僵化,甚至會走入死胡同。大凡名師的經典課堂,除了形式的新穎外,無不在教學內容上高人一籌?!昂民R配好鞍”,只有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精彩配合,才能創造出好的課堂。比如探究性學習,如果教師不能開發出與之匹配的好的教學內容,就會流于形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沒有思維深度、廣度、難度的東西不適合探究,不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的東西不適合探究,不能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東西不適合探究。
3.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第三個意義,在于能體現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增強語文教師的責任感,使語文教師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我國語文教學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大都注重語文的工具性價值而輕視語文的人文性價值,教材是選文式形式,課程內容籠統抽象,教材編寫者把課程內容的開發權讓步給廣大語文教師,也就是說,無論從課程層面還是教材層面都缺少具體的可操作的語文教學內容,因此,對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完善程度就成了語文教師素養的體現。我們提出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命題,也在于賦予語文教師以歷史使命,當廣大媒體抨擊語文教學的時候,我們的語文教師應該用自己的智慧來做出回應,而不是因循守舊的沿襲傳統的灌輸式,當社會注意人的綜合素養的時候,我們語文教師還拿著“一張舊船票”登“新課改大船”,講授與生活相去甚遠的舊知識。語文教師必須學習,必須從專業發展的角度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要參與到新課改的建設上來,成為語文教學、語文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必須與時俱進,成為新課改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和拙劣的剽竊者。
語文課程標準設計的目標,為達成這一目標服務。
語文教學內容開發要遵循學生的心理與年齡特征。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必須遵循學習的規律和認知的規律。學習要循序漸進,這是學習的規律,也是認知規律作用的結果。
語文教學內容開發要緊跟時代需要,與時俱進。要除去陳腐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要除去陳腐的語文教學思想和語文教學內容,摒棄像魯迅先生《孔乙己》中描述的“茴”字的四種寫法這樣的教學內容,使語文教學與時代相適應。我們語文教師要引進新的語文教育知識,要繼續“尋找承認其課堂日益增強的學生成分的多樣性的方法”,要“關注的是文本的文學分析、文學鑒賞以及對文學傳統的理解”。要有開闊的視野,站在新世紀的高度以世界文化的視角選擇語文教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態,學會尊重、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做出恰當評價”的識見和能力。
以上說的是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一般原則,對語文教學內容開發具有宏觀指導意義,它屬于較高層次的原則,具有抽象性和非操作性。除了一般原則外,對于指導語文教師開發語文教學內容具有直接指導意義的是微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原則,這些具體原則主要有:
1.求趣。語文教學內容開發要遵循求趣的原則。這里的趣,主要是指“知趣”。所謂知趣,是指能引起學生求知愉悅感的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語文教學內容的開發具有急切性,孫國成同志在1989年曾提出:“深化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是關鍵,我們必須糾正理論研究在教學內容方面的失誤,認真研究改革對象,已具有較強科學性的教學內容推動語文教學的科學化?!?、“今后語文教改的出路應在語文教學內容方面”。由于新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學生課堂以外獲得信息量不斷增加,如果語文教學教授的不過是學生感到厭倦的無聊的知識或技能,語文課堂將成為一潭死水。因此,“知趣”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一項具體原則。
2.求新。語文教學內容開發要遵循求新的原則。這里的“新”,不是“標新立異”的“新”,而是引進新的科研成果,除舊納新的“新”。語文教學內容需要除舊納新,上世紀九十年代語法教學的遭遇,形象地說明了語文教學內容更新的必要性??墒乾F在的狀況是,一些不合時宜的語文教學內容被不斷地踢出語文課堂,而新的語文教學內容又沒有形成,語文教學內容存在的許多真空得不到彌補,而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卻不能及時的補充到語文課堂中去,因此,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內容開發時就必須吸納新的學科研究成果進入語文課堂。這一時期,語文教學內容正處在轉型時期,正是廣大語文教師施展才華、開發創生和建設語文教學內容的時候。
3.求精。這里的“精”,是指語文教學內容“精當合理”。語文教學內容要“精簡、雅致,要去除臃腫的材料、環節,多余的話語、拖沓的習慣,刪繁就簡,在有限與無限的統一中,在對學習和教學本身的超越中,營造自由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給人以靈活和干練的形式感覺,富有實效和藝術的神韻?!痹谡Z文課堂中,語文教學內容要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知識的引導和暗示下對課堂的超越,即語文教學內容要有引導性、啟發性,使語文教學內容成為一種“召喚結構”,不斷引導學生突破自己的局限。
三、語文教學內容開發的方法
根據語文教學面對的具體材料,語文教學內容開發就要有不同的方法。王榮生的《語文教學內容的重構》中,從語文知識教學、文學作品教學、文章教學、古詩文教學、寫作與口語交際教學方面談到了語文教學內容的開發;魏國良的《高中語文教材主要文本類型教學設計》中,從現代詩歌類文本教學、現代散文類文本教學、現代小說類文本教學、現代或古代戲劇類文本教學、現代評論類文本教學、古代經傳類文本教學、古代詩詞類文本教學、古代史傳類文本教學、古代議論類文本教學方面談到了語文教學內容的開發。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從文體入手開發語文教學內容,這是我們值得借鑒的。這為我們進行語文教學內容的開發提供了范例和樣本,對我們有篳路藍縷之功。在這里,我想以他們的貢獻為前提,從貫徹語文教學內容開發具體原則的基礎上談語文教學內容的開發,即對我提出的原則進行實例的證明。
1.貫徹“求趣”的方法。貫徹“求趣”方法實際上就是利用學生對新知或未知的“期待視野”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通過求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利用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得實際。求取新知的“期待視野”是學習的動力之一,高中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更可以利用知識來吸引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比如,在教學《讓我們一起奔騰吧》時為了探究其藝術感染力,我從修辭角度來設計開發語文教學內容。在這首詩中,像排比、比喻、對比、呼告這些顯性的修辭手法學生不成問題,但是學生在探究時發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學生就對這些未知的現象有濃厚的興趣。針對學生提出的種種問題,我從隱性修辭的角度引導學生步步探究,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貫徹“求新”的方法。引入學科前沿知識,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在新課改中推行知識的除舊納新,能推動語文教改的更好發展。在這里,有必要對語文的基礎學科作必要的說明。其他學科都有固定的學科基礎,但對語文的學科基礎卻沒有語文學,一般認為,語文的學科基礎是語言學、文藝學、文章學等??墒?,這些學科的前沿知識卻沒有進入語文教學的視野。比如,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可是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卻沒有進入語文教學的視野?,F在語文學科基礎研究的新成果越來越多,但很少進入語文教學內容的視野。因此,向語文基礎學科汲取營養,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是推進語文教學內容除舊納新,更好的推進語文教改的基礎。比如,現代文學主題學和比較文學的研究成果對深化語文教學內容除舊納新有一定的幫助。我在教學《想北平》時,就引進主題學的思想,把它跟《故都的秋》進行對比教學,使學生對兩篇文章有了新的認識,學生因此也獲得了新的體驗。
3.貫徹“求精”的方法。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實踐者,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也應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開發者。教師應出離教材本位,不唯教材是從,有能力對教材進行整合或創造性地解讀,精當合理地使用教材。江蘇版的教材內容豐富,篇目和老教材相比有所增加。很多教師抱怨內容太多而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其實我們可以用“求精”的方法對教材進行處理。比如,在教必修三的“拿來與接納”板塊時,我們要善于整合,教學以《拿來主義》為主,《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為輔?!赌脕碇髁x》是經典文本,值得咀嚼的地方很多,教學時要善于取舍,簡化頭緒。文章前半部分可以簡略一些,讓學生理解并領會它是為下文正面闡明“拿來主義”作鋪墊就可以了,教學的重點放在后半部分。而《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則可以成為《拿來主義》教學的一個有效的延伸和拓展。略作點撥,淺嘗輒止,留給學生一片思緒飛揚的空間。
語文教學內容開發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領會它的意義及掌握的原則,運用合適的方法,才能使語文教學的形式和內容相得益彰,真正達到語文課程目標。這樣才能更好地健康地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
- 上一篇:新聞部個人述職述廉
- 下一篇:課堂教學改制工作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