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矛盾表達法在文章中應用
時間:2022-12-21 09:50:00
導語:深究矛盾表達法在文章中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矛盾表達法從字面上看似乎荒廖可笑,但只要結合語境細心體會,我們就能看出它特殊的修辭作用,它能給人一種出乎意料卻又情在理中的奇妙效果。它是外語中一種奧妙生動的修辭方法。
矛盾表達法在漢語中也屢見不鮮。例如,《老子》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薄皩⒂踔?,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再如習慣用語:“失敗是成功之母?!薄按蚴怯H,罵是愛?!标翱思以谠姼琛队械娜恕分袑懙溃骸坝械娜嘶钪?,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p>
在閱讀文學作品時碰到這種情況,如果不懂矛盾表達法,就難以透徹地理解,因此掌握矛盾表達法有重要的意義。以下舉例分析說明。
一、矛盾表達法可以表現主觀與客觀的矛盾,更有力地提示主題?!犊滓壹骸返慕Y尾寫道:“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薄按蠹s”和“的確”是一對矛盾的副詞,許多思維嚴密的讀者往往對此質疑,有的甚至認為是病句,這是他們缺乏辯證的觀點和不懂矛盾表達法的緣故。從主觀上講,作品中的“我”沒看見也不可能看見孔乙己的死,甚至聽不到有關孔乙己生死的情況,因為孔乙己是被舊社會遺棄的多余的人。因此結尾只能用“大約”,也只有用“大約”,才能入木三分地揭示作品的主題。但從客觀上講,孔乙己在四肢健全時尚且被逼得死去活來,更何況被迫害致殘后,他決不會有茍延殘喘的可能,所以在不定副詞“大約”后,又用了表示肯定的副詞“的確”。這一筆似乎是輕描淡寫的結尾,正是魯迅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獨到之處,也是矛盾表達法的高妙所在。
二、矛盾表達法可以表達人們復雜矛盾的心理和異常強烈的感情。魯迅的散文《為了忘卻的紀念》,這個矛盾的題目表達了作者異樣的愛憎感情?!巴鼌s”是反其意而用,表達了作者對烈士難以言喻的摯愛和對是非顛倒的黑社會現實的強烈憎恨,蘊含著作者難以抑制的極度悲憤。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這里的兩處矛盾表達法寫出了朱自清先生當時復雜而矛盾的心理狀態。
三、矛盾表達法可以表現事物現象和本質的矛盾。如魯迅的《孔乙己》第五段寫孔乙己“好喝懶做”,“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但他在我們店里,品行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讀者往往會問:孔乙己最后不是還欠十九個錢嗎?孔乙己靠偷竊支付酒錢,說他品行好豈不自相矛盾嗎?是的,這就是現象與本質的矛盾表達。從表面看,孔乙己的品行是不好的;好喝懶做,虛偽,還要偷竊,但這些不是孔乙己的本質,而是封建教育的惡果。腐朽的封建思想不僅腐蝕了他的靈魂,使他養成了好喝懶做等惡習,而且摧殘著他的肉體,偶爾偷竊是生活所迫。相反,在邪惡的封建勢力迫害下,孔乙己的本性沒有泯滅,他善良、正直、慈愛。他不像穿長衫坐著喝的富人拖欠酒錢;不像阿Q那樣欺軟怕硬,而是對弱小充滿了同情和愛;他誠懇地教小伙計認字,分茴香豆給圍觀的孩子吃—這豆是他用“血淚”換來的,為此他受盡了凌辱,后來被打斷了腿及至喪生。作者以充滿感情的筆調,從現象和本質同兩方面揭露了孔乙己自身的善和惡、真誠和虛偽的深刻矛盾,哀其不幸,怒其不悟,使作品感人至深。
四、矛盾表達法可以表達物質與精神,存在與意識的矛盾。如臧克家的詩《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边@里的矛盾表達深刻地指出:那些紙醉金迷、行尸走肉的人雖然肉體尚存,但他們的靈魂早已經死了:而那些為人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人雖然肉體不復存在,但他們的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里。再如“睜眼瞎”這個詞語深刻地揭示了文盲雖然雙眼明亮卻像瞎子一樣摸索在現代文明社會里的可悲現象,言簡意賅,生動形象。
此外,矛盾表達法還可以提示動機、手段與效果的矛盾。如“打是親,罵是愛”等等。
矛盾表達法以辯證的觀點看待事物,表現人們種種復雜矛盾的心理,富有深刻的內涵,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它的詞語組合富有新意,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如魯迅的散文《為了忘卻的紀念》,巴金的愛情小說《春天里的秋天》。這些作家憑借矛盾表達法的巧妙構思,出題新奇、雋永,富有吸引力。
五、矛盾表達法可以表達事物發展變化的前后矛盾,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在真理面前再進一步就是廖誤”。如《老子》中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就屬這一種,它說明了事物可以朝著各自相反的方向發展。
矛盾表達法有豐富的表現力和生命力,它根植于無比深廣的主客觀世界。既然矛盾是宇宙的普遍規律,它必然貫穿于人們的生活和思想之中,同時也反映在人類語言上。矛盾現象是無處不在的,而矛盾表達法把人們帶進了有深度和廣度、有發展變化的高層次的思維境界。我們要進一步加深對矛盾表達的認識,學會對復雜感情的理解和表達。
- 上一篇:縣委計生教育總結與明年打算
- 下一篇:縣醫院書記個人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