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現代漢語聲調的種類
時間:2022-12-21 09:53:00
導語:小議現代漢語聲調的種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節奏的節拍更替遞續,不失為一個追求漢語詩歌音律和諧的完美方案!但古今四聲的平仄分類究竟是否合適呢?這是一個問題。以下學生便就此問題做一簡略思考,來個投石問路。但愿能夠一石激起千層浪,恰巧引起一些網絡大蝦們的關注吧。首先聲明:這只是我的臨屏草稿,不妥之處在所難免,希望抱著共同探討的大蝦跟帖指正,想批判的就免了,我可不喜歡挨批斗!早已過去,我幸運地遲生了十來年,未經過那個時代的殘酷熏陶和洗禮,純屬僥幸!
古代四聲“平上去入”的具體讀音我們已無所侍從,只能看到一些韻書的歸類。我想:從道理上講,可能這些韻書也不能真正代表某時期或許存在的通用語言的具體發音吧?大體也就是人文發達的幾個地區方言的妥協公約方案罷!而這些韻書本來是應該研究韻律的,卻被人更多用來強調聲律,這點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古時候同韻母不同聲調的字放到一起就真的完全失去韻味了嗎?呵呵,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討厭啊,怎么這么多不合時宜的問題!這里就略過不談這個古韻的問題了,接下來就直接分析普通話的聲調,看能否就新的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進一步歸類為跟平仄類似的簡化的同異對比。
普通話里的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普通話里入聲已消失,派入了新的四聲中,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中都有一些。不過我們四川話有個得天獨厚的特大優勢:我們四川話把入聲全部歸入陽平中去了!我們知道濁聲母為陽,而現代漢語方案中濁聲母只保留有“L、M、N、R”,全濁音本身就是清音聲母的帶音,現早已全部清化,那么除去這幾個濁聲母的其它二聲字大體就全是古入聲字了。古時候是不是這樣,我就不知道了!后面用不用得著,我也不知道,自己看著辦吧!
標準的普通話發音也是一個公約方案,不真正屬于任何地區方言,但因為拼音的推廣,已經能做到嚴格標準的規范發音,故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的標準語言。這就比古代不能代表真實語音的韻書強太多了!
按照現代漢語的規定:標準普通話四聲相對音高用“普通話調值五度標記法”標示(5高、4中高、3中、2中低、1低):
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對應著平調、升調、降升調、降調。
聲調相對變化有兩個特點:
一、聲調雖有變化,但都定格在尾音上,故五度標記法的最后音高起著相對更重要作用;
二、有升降趨勢的發音,感覺上會比實際的尾音音高更高或更低。
通話四聲的相對音高:
陰平55,它的音高是5。
陽平35,它的尾音音高也是5,但因為它是從3到5的,所以它的實際平均音高低于陰平55;但又因為它是從3快速上升到5的,實際感覺卻是它到5后還有一個向上的趨勢,故而它的相對音高高于陰平55。
上聲214,它的尾音音高是4,但它有降有升,實際平均音高比4低,相對音高根據語音的強調與否或高于4或低于4,它是一個矛盾體,高于4就跟陰平相當略有不足,低于4就相當于3。
去聲51,它的尾音音高是1,但它是從5降到1的,所以它的平均音高接近3,相對音高又趨向1再往下。
總得一個比較是:陽平35>陰平55>上聲214>去聲51。
普通話音調中還有輕聲和變調未歸入四聲,輕聲按規定是不標的,變調必須根據其在實際語句的語意來最終確定。但不管標不標,畢竟有個音高的問題。
輕聲是四聲的一種特殊音變,即在一定條件下讀得又短又輕的調子。其發音總是依據與其組成詞組的前一字的音高而變化,前面高它就低點,前面低它就高點,一般來說:陰平字+輕聲字/音高2、陽平字+輕聲字/音高3、上聲字+輕聲字/音高4、去聲字+輕聲字/音高1。
變調的情況就更復雜些:主要是上聲,上聲連讀的詞組里最后一個上聲讀原來音高214,挨著它的讀35,再前面還有上聲的話就讀21;上聲在非上聲前面的時候上聲變21。兩個去聲相連,前一個若不讀重音就變成53?!耙弧薄安弧保耙弧眴为毮铌幤?5,“不”單獨念去聲51,在去聲前一律變成35,在非去聲前都讀51,嵌中間時一律讀輕音。形容詞重疊時后面兩疊字多讀55,最前面的字還讀原來的音高,嵌在中間的一般讀輕音,但不是絕對的,多數情況還得根據語氣來。
現在我們來給普通話的四聲分類:
首先還得問清楚一個前提,你還會發入聲的短促音么?還想發入聲么?
答案是“是”,那么都把它們按古韻歸入仄聲吧;如果答案是“不”,那么就按現代漢語的發音歸類就是了。
我們看了前面的比較,陽平35、陰平55,音高都是趨向高音的,屬于升調高音;上聲214比較復雜,可能升高到5,也可能降低到1,多數情況又屬于變調中音;去聲51或53,始終是趨向低音的,屬于降調低音。這么看來,我們只能暫時將陰平、陽平歸為趨向高音一類,把去聲歸為趨向低音一類;上聲就只能根據其在語意中表達語氣所需的升降及其最終相對音高值來確定其歸類了,這里面應該有靈活運用的可能。
另外,這里先提這么一個觀念:聲調的搭配與吟誦的和諧與否是有關系的!這不單純是增加旋律和區分節奏單元的問題,與語義和語調相關。特別是在作為歌詞的時候,詞組內字與字的讀音的相對音高變化跟樂曲的相對音高變化如果相反時,我們的耳朵是會產生歧義的。
- 上一篇:交通局分管工作報告
- 下一篇:企業公司安全生產典型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