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語文學習自主與合作

時間:2022-04-28 04:55:00

導語:談論語文學習自主與合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論語文學習自主與合作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特點。而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鑒于此,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在踏人社會之前就必須具備這一切,而其語文素養與發展必然賦予語文教學以新的歷史使命。如何完成這一使命?那就必須讓學習的主體一學生在學習中真正體會、理解語文的內涵,在學習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多年以來,語文學習已陷人一種不能自拔的被動的怪圈。學生們早已形成了一種慣性的被傳授的習性,只會“張口吃食”,不會自己尋找。這樣的后果,只能是讓語文學習越來越機械,越來越枯燥,越來越茫然。“窮則思變”,現狀讓我們反省。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制定,新一輪課改的興起,猶如道道靚麗的彩虹,讓我在反省中頓悟:這就是我在教學中摸索了幾年的語文學習呀!我終于找到了教學的理論依據——自主、合作與探究。

一、自主

自主是一種承認學習主體存在,也是學習主體一種潛在的學習欲望的表現。語文作為一門獨特的學科,只有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用心去設計訓練的步驟和方法。如閱讀教學,我是這樣做的:第一步是認讀感知。它包括字詞、文學常識及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任務明確以后,讓學生獨立學習,完成這些任務。它比起以前均由教師來完成,效果要好得多。這是學習課文的第一步。雖然只是對課文表層的粗略的感性的認識,但卻是深人理解課文的基礎。第二步是辨體析題。就如寫作一樣,先明確課文的體裁,再理解課文題目,而后依據體裁特點來指導自己的閱讀。在這一方面,我鼓勵學生深入體會,看誰理解得透。雖說這與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還有一段距離,但卻是第一步的深化。第三步是定向問答。按照“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反復的思維流程,學生通過看書,就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問題,看誰設計得新,設計得恰當;再將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列出來,讓全體學生來思考、明確。如(i隹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有的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動著”,可見朝鮮戰場上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但本文只寫了三件,為什么?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須在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較為深刻的理解之后。第四步是深思質疑。在這一步的訓練中,教師可示范點撥,并對學生的質疑應予以鼓勵,甚至做出評價。如此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二、任何一種學習都應有合作,語文學習更是如此

在日常教學中,我從最基本、最通俗的合作人手,讓大家共同完成學習中的一些目標和任務。具體的做法是:學習中的一些問題,有時單憑個人很難解決,那就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通過集體討論來完成?;騼扇艘唤M,或四人一組,或六人一組,多少不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課堂場面、氣氛活潑而有秩序,很多問題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解決的。這樣既輕松,又學到了知識,解決了問題。然而,合作的不僅僅是學生,師生間也要合作。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合作,教學任務的高質量的完成必須依賴于它的存在。

三、學習是一種強度較高的腦力勞動。

它所研究的對象的內涵也不僅僅停留在現象表面要真正掌握學習的內容,沒有一種“打破沙鍋——紋(問)到底”的精神,只能是蜻蜓點水式的學習,而這遠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我們的學習,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還要能觸類旁通、由此及彼。因此,就必須改變以往被動的“填鴨式”的學習,代之而為一種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知識、探究規律、歸納總結,讓學生能在新舊知識間找出它們的橋梁,不斷為學生鋪筑成功的臺階。為了做到這一點,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教學的總目標按難度分解成若干個層級的小目標,然后幫助學生逐級達到目標;每一級目標的成功感驅動著學生為實現更高的目標而努力。我相信,遵循“達標——成功——再達標——再成功”的螺旋上升的規律,學生的認知內驅力就有可能發展為穩固的內部動機,激起他們探究學習的欲望,那就獲得了永不衰竭的學習動力,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輩子。

總之,自主與合作學習方式的提出與確立,不僅為語文的學習指明了方向,對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再滿足于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做一個有藝術才能的“導演”,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進行學習、探索與感悟,真正學會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我也在努力實踐著這一點,因為我懂得了教師在教學中是一個引導者、服務者的角色,擺正了師生關系、教與學的關系。我想,長此下去,“不復需教”的教學境界,就絕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