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邊緣化大學語文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25 03:43:42
導語:文學邊緣化大學語文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文壇,文學邊緣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其主要標志是:文學閱讀人數銳減,文學期刊舉步維艱,文學經典遭遇惡意調侃,文學研究浮躁庸俗。曾經作為“武器”“輕騎兵”“代言人”在中國現代社會歷次變革運動中風光無限的文學,何至于此?有一種觀點認為:“文學的邊緣化是命該如此,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正?,F象,因為過去把文學的地位抬得太高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科學技術必須優先發展,以往被不適當地拔高了的文學藝術向后站一站、邊緣一點也是理所當然的?!边@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深入分析的話,文學邊緣化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就外部原因來說主要有兩點。第一,市場經濟的商品消費導致文學邊緣化。在市場經濟中,任何物體都可以變成商品,物物交換刺激著人們的消費觀,使物質追求壓倒精神追求成為社會觀念的主流,文學也被商品化,成為消費產品。這樣,文學傳播不再是傳統深度式的文化思想交流,而是現代快餐式的文化產品流通,缺少了思想內蘊和藝術性的理性審視,光憑感性的流行色彩來消費文學,文學被異化為商品代名詞的同時,也加速了自身危機。怪不得有研究者認為,“‘文學邊緣化’實質是文學性的危機,即:在市場化與消費主義的策動下,雖然文學的某種形式與名義仍然存在,但其‘文學性’已經在整體性的娛樂化中被消解或轉化了?!钡诙?,視像化時代的圖像霸權導致文學邊緣化?,F代傳媒與高科技手段的結合,使人類進入了一個有別于傳統文字閱讀的“讀圖時代”。首先是攝影技術的發明,出現了光學圖像,接著是電視的發明,出現了電子圖像,最后是微型電腦的發明,出現了數碼圖像。尤其是數碼圖像,其制作能力之強,復制數量之多,傳播速度之快,清晰程度之高,互動性之深入,改變了人們以往認知世界和欣賞文學的傳統模式。據統計,現代讀者在業余時間里大都是看畫報、看電視、看網絡視頻,這些精心制作的圖像借助它們的視覺優勢使人們在感官上賞心悅目,迷醉其中,很少有人費神費腦閱讀文學作品,那些自覺捍衛“文字魅力”的人顯得“物以稀為貴”。就文學內部原因來說,文學自身的非功利審美性導致文學邊緣化;文學與自然科學的差異在于非功利性,與其他意志形態的區別在于審美性。文學創作和欣賞其實是一種審美活動,正如前蘇聯文學理論家阿•布洛夫說:“藝術引起人的一種我們稱之為審美的狀態,而根據藝術家本人證實,藝術創作本身的特征首先是具有這種狀態,沒有它,藝術作品無論如何不可能被創造出來?!弊骷彝ㄟ^對現實生活的審美觀照,創造出一個充滿真善美品格的藝術世界,讀者通過文字閱讀、想象、再度創造、把握住作家的情感和美的意蘊,從而獲得精神的自由與愉悅。文學非功利審美性既是文學的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有助于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人文素質,發揮特有的美育功能,缺點是不利于人們直接去實踐應用和創造物質財富,不如自然科學那樣實用便利。在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盛行的時代,文學自身劣勢暴露無遺,原有的本性、旨趣、功能通常會發生根本性逆轉:由張揚審美理想、呼喚自由、批判現實轉向媚俗墮落、嘩眾取寵、追求功利。這樣的年代,文學不再神圣崇高,而是稗官野史,遭人褻瀆輕視。
二、文學邊緣化對大學語文教學的影響
文學邊緣化意味著以文學作品為主要載體的大學語文教學難免遭受多米諾骨牌效應,這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教師教學的知識工具化和學生學習的實用功利化。美育是大學語文獨特魅力之所在,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鬃诱f:“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币馑际菍嵤┟烙紫扔迷姼鑱砑せ说闹鞠颍儆枚Y來促進人的自立成長,最后通過音樂來完善理想人格。這說明文學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理想智慧等方面有著難以估量的基礎作用。但是隨著實用主義的盛行,工具技能的強調,一些大學語文教師誤以為多講些理論知識有助于大學生未來的就業競爭,從而把大學語文當作一種知識工具來看待,忽略了課文的審美屬性。課堂上張嘴就是這個理論那個觀點,閉嘴就是這個空前那個絕后,課堂成了“滿堂灌”“填鴨式”的知識教學。原本鮮活的審美欣賞和情感體驗淹沒在理論知識的泡沫中,大學生情操不僅得不到陶冶,反而會鈍化。難怪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頗有感觸地說:“有些學生剛上大學的時候還挺有靈氣,有悟性,但訓練了幾年,似乎占有一些理論,但文學的想象力和悟性反而減少了,離文學也遠了?!比绻f知識工具化主要是教師的教學狀況而言,那么學生學習的日益實用功利化也是當前大學語文教育的突出問題。在市場經濟的沖擊和就業競爭的壓力下,功利性閱讀和學習,成了大學生的普遍心態。很少有大學生能夠保持一份平和的心境,將讀書當作陶冶性情,享受藝術之美的方式,而更多把學習作為一種尋求更高社會身份與經濟地位的“敲門磚”。在大學校園里,復習外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占據著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考研、考公務員是學生學習的理想目標。語文課堂上學生昏昏欲睡,呵欠連連,考證輔導班上則是耳、眼、手三箭齊發,有板有眼做筆記。學校周圍的書店里,各類考試用書熱銷到斷貨,而文學作品堆放在角落里,備受冷遇。無論是教師教學的知識工具化還是學生學習的實用功利化,都毫無疑問表明文學已經失去了昔日“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身份地位,大學語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尷尬處境。
三、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途徑
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一門學科能否繼續存在與發展的重要手段。面對文學日益邊緣化所造成的沖擊,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施。
1.轉變教育觀念,發揮美育作用
改革首先是觀念的更新,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活動。傳統語文教學是以課本知識的傳授為重點,忽略了對學生的審美教育。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教育由學科本位轉向社會本位,以社會服務為宗旨,注重課程與社會市場需要的聯系,這一轉變更是加深了人們對審美教育的忽略。正如有學者說:“今日,大學之最流行的形象不是‘象牙塔’,而是‘服務站’了。社會要什么,大學就給什么;市場要什么,大學就給什么。大學不知不覺地社會化了,市場化了。在這種情形下,大學已非一獨立研究學問之地,而成為即產即用的知識的工廠,大學與社會間的保持清靜思維的距離也消失了。”在這里“清靜思維”隱含的意思就是審美教育。審美教育主要是指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教育,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起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重視美育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明辨是非、辨別美丑,防止現實世界急功近利思想的侵蝕?;诖耍谖膶W日益邊緣化的情況下進行語文教學,發揮美育作用是關鍵。
2.挖掘思想內涵,注重人文情懷
人文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崇高理想的培養、人格的熏陶、良好習慣的養成、視野的拓展、創新能力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長久以來,人文教育一直被許多教育家看作是智慧啟蒙、理想開發的教育和大學永恒的使命,如英國教育家紐曼指出:人文教育追求的是心智上的卓越,受到完備的人文教育會使人“擁有受過教養的心智,精致的品位,正直、公平和冷靜的頭腦,以及生活行動中的高貴而又有理性的姿態……所有這些,都是一種博大知識的固有性質。它們正是一所大學的目標?!笨梢?,與美育一樣,人文教育對克服當代大學生浮躁功利心理、精神危機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講授課文時,挖掘人文思想,注重人文情懷也是教學的關鍵。
3.更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設計
大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通常面對浩如煙海的各類文學作品以及龐雜繁多的教學資料,而且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該怎樣講、講什么,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自身的專長和學生學習的特點,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設計。這樣可以避免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避免天馬行空式的授課方式,防止顧此失彼,無的放矢。優化教學設計要把握好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也就是說既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強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變教師單向傳授為師生多向交流,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的關鍵在于設疑,教師善于提出問題誘導學生思考。伴隨著一個個有意義、有價值、有創新、有深度和廣度的“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激發出來,思維空間就會不斷拓展,內心的浮躁功利就會被日漸趨增的求知欲望所代替。
作者:李俊文單位: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
- 上一篇:我國高中語文教學論文
- 下一篇:興趣與初中數學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