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中美育的滲透

時間:2022-02-24 03:07:09

導語:語文教育中美育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育中美育的滲透

摘要: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是一種根據美的標準培養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包含藝術美、自然美、科學美、社會美,亦稱審美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應以其形象美、語言美、意境美觸動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以藝術美的熏陶。

關鍵詞:形象美;語言美;意境美

何謂美育,其特點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而語文課,即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美的世界?;蚨陶Z句子,或篇章結構,或藝術形象,或故事情節,或韻律節奏,無處不閃耀著美的光芒。用審美的心靈來體驗,語文課就如同一個寶藏,滿足每個人的精神需求。邏輯構思的美、沖突缺憾的美、留白想象的美、欲說還休的美、言不盡意的美……小學語文課堂應給人以美的滲透,給人以誘惑、啟迪、機智、熏陶。

1.啟發想象,感知美的形態

“感知是兒童參與審美活動的直接途徑和心理基礎?!碑斘覀儬恐鴮W生的小手去領略世界的美的時候,我們總希望能激發他們感覺器官的興奮,從而獲取對事物美的認知和判斷,產生審美感知。對于學生而言,這一切離不開形狀、色彩和聲音等具體形象。因此,需要從喚起學生的審美想象出發。在教《臺灣蝴蝶》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每年春季,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有的山谷里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就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頭腦中蝴蝶“上下翻飛”的景象及山谷周邊的環境通過添畫的方式表現出來,進而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如臨其境,一片群蝶飛舞的熱鬧場面仿佛就在眼前。有了這樣的感知認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這般感知,不僅有審美對象外觀的形、質、色之美,還有畫面所蘊含、所躍動的靈性之美。又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把內蒙的草原風光描繪得如詩如畫:“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薄把蛉阂粫荷狭诵∏?,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薄澳切┬∏鸬木€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睂W生聽著悅耳的配音,看著屏幕上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湛藍的天,碧綠的草,潔白的羊群,像是進入了一幅斑斕的畫卷,為之陶醉。

2.實行樂教,領悟美的意境

音樂給人以無限冥想的空間,能夠引領我們穿過山水叢林、跨過奇峰峻嶺,最終走進內心的波瀾不驚。一曲音樂,悅耳更悅心。語文課堂的樂教則表現在詩文的朗讀中。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朱光潛先生說“美感起于形象直覺”。要體味作品的語言美,要從朗讀開始,朗讀作為有聲語言藝術,能調動學生的審美情趣。葉圣陶先生說:“美文需要讀?!崩首x的過程即是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過程。朗讀,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在體會文字語言賦予的生命力時,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美的感受。在朗讀中叩擊心扉,去體悟,去感知,讓音美撼動心靈。在教學《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時,我指導學生抓住大禹“治水前”和“治水后”老百姓生活的差異,從“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到“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在教學中,我并沒有去特別解說內容,而是通過選取兩段不同的音樂,從“亡靈序曲”的慷慨激昂,邊聆聽著邊想象老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熱。曲子一轉到“單簧管波爾卡”的輕快活潑,學生自然而然地浮現出老百姓災后重建家園的愉悅之情。音樂流淌入學生的心靈,帶來美的想象,有時勝過教師的言語。

3.引導觀察,促進美的創造

美的創造就語文教學而言,多指向作文的創造。作文是學生在觀察中形成的借用文字組合來表達美、創造美的過程,是審美教育的一種重要呈現方式。在教學作文時,我提倡學生到自然中去探索,去發現,去感悟,引導學生自行觀察、思考、感悟。大自然所包含的豐富的內容和它所顯示出來的力量是其他事物無法比擬的。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學生能收獲美的熏染,靈感的迸發,心靈的蕩滌。那初升的旭日,那皎潔的明月,那燦爛的星空,那七彩的云霞,那云霧飄渺的山巒,那驚天霹靂的閃電,那一望無邊的原野……都是學生觀察的好對象。當大自然發生急劇變化的時候,學生會看到更多美妙而奇異的現象: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到處一片新綠,天地萬物生機勃勃;秋天,金色的田野里稻子笑彎了腰,柿子、梨子、葡萄掛滿了枝頭,一片豐收的景象。起霧了,大自然仿佛籠罩上了一層薄薄的紗幕,如夢似幻;下雪了,大自然又宛如覆蓋了一層厚厚的棉被,溫暖著廣袤的田地。大自然就是最生動的語文課堂。學生在自然萬物的演變中,可以發現自身的創造能力,并用文字最終呈現這種腦力勞動的產物———作文,從寫作中感受自身最充實、最愉悅的審美體驗。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庇捎谏罱涷灥膮T乏,學生的認知判斷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美。用審美的眼光來觀察和發現,繽紛的花朵是美,飄零的落葉是美;流淌的小溪是美,奔騰的黃河也是美……走進大自然,用心去發現美,美就在我們的身邊。語文課中應充分發揮美育的作用,讓美育融入到教學之中,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得到美感的熏陶,情感的熏染,在感受美的同時能夠鑒賞美、表達美、創造美,使他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打破一切羈絆,暢游在美的世界中陶冶情操,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正確的審美情趣,培養起崇高的審美理想。

作者:張靜 單位:昆山高新區吳淞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