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教學策略
時間:2022-05-10 08:17:30
導語: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基本概述
小學階段作為教育的啟蒙時期,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思維模式培養的關鍵時期。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關鍵性的基礎課程,是其他課程學習的前提基礎。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熱情,提高教學實效性。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也要與時俱進,開展生活化教育,拉近小學生與教學活動的距離,提高教學親和力,弱化小學語文的難度,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教育內容,寓教育于生活,提高教育的號召力和感染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存在問題分析
(一)課堂效率低下。一方面,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只是一味講授知識內容,這種脫離學生實際接受范圍內的教學內容是毫無效果可言的,只會徒增學生和教師的壓力。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程度也會對課堂效率產生影響。如果總是被動的學習,不會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活動,沒有提前對新內容進行預習,就無法緊跟教師的上課節奏,同時也無法準確理解新內容和知識點,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長此以往,會誘發學生的厭學情緒,更不愿意學習,就這樣無限制的惡性循環。(二)師生缺乏有效的互動。目前,教師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思路,課堂活動中以教師的講為主,甚至全程與學生毫無交流、互動。我們不可否認,教師在上課時總是飽含熱情和激情的,會認真的、事無巨細的為學生講解每一個知識點,試圖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學生也會非常認真的聽課,緊跟老師講課的思路,掌握教師講授的知識脈絡。然而從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等調查顯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卻并不盡如人意,對上課講授的內容也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歸根到底是因為師生缺乏有效的互動,教師沒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且,學生為了迎合教師,會表現出認真、努力的假象,實際上卻并不能完全適應教學節奏,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弱化了教學實效性。(三)灌輸、被動式的學習。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已逐漸普及,但有些教師依舊固守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依舊是教師主導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小學生是喪失主動性的信息接收器,接受著老師的知識投喂,缺乏自主學習性。同時,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視角思考問題,忽略了小學生的可接受度,而一味追求教學進度,這種過度追求教學速度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而言是毫無意義的。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被動、灌輸式的學習壓抑了小學生的自覺、主動性,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且,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單純發揮教材的作用,多媒體的使用頻率低,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一)開展情景教學,調動學習興趣。小學生正處在學習、思考的起步階段,對學習、生活等各方各面都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心,但缺乏必要的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因此需要教師做好引導者。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開展情境教學,拉近小學語文同現實生活實際的距離,調動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小學語文的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教師要善于挖掘同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寓教育于生活,加強生活與語文課程的聯系,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學習的快樂。情景教學就是通過通過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形式再現生活化場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加深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實效性。(二)增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道路中的引路人,幫助小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體會學習的喜悅。小學生由于尚處于學習生涯的初級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都并不清楚和明了,甚至對萬事萬物充滿了無限的好奇與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獵奇心理,增強師生互動。教師在講授新課的時候,要多聯系生活中的現象,通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通過討論活動,了解學生的生活體驗狀況,洞悉學生的知識層次和水平,以便更好的做好引導工作。而且,課堂討論活動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收獲成功的喜悅,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學習主動性。(三)寓教育于生活,豐富實踐活動。任何知識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來源于生活,小學語文亦是如此。新時期,即使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家長、教師和學生仍然最關注的是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學生的接受水平和知識層次,學生總是被擺放在被動學習的位置上,主動性得不到彰顯。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更需要發揮實踐活動的效用,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語文的博大精深,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文學素養。鼓勵學生以小學教材為起點,主動尋找生活中語文的魅力。例如,學習《司馬光》這一課時,可以通過展示生活中的大缸,創設情景,讓學生想象如果事情發生在學生身邊,應該如何做,通過學生的思考過程,鍛煉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四、結語和思考
小學語文課程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盡可能從現實生活實際中挖掘教學素材,提高教學內容的親和力,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能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化齊.關于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15).
[2]楊凱.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才智,2017(03).
[3]王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07).
作者:宋桂榮 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中心小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育幾點體會
- 下一篇:統編版教材提升學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