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改革探索
時間:2022-01-02 10:48:21
導語: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文學科是技工院校基礎文化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科學文化素質,形成綜合職業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想盡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心理、思維和個性都得到發展,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就業。本文分析提出,可從改造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入手,讓教從工作中來、到工作中去,讓學從做中來、到做中去。
關鍵詞:技工院校;職業素養;語文能力;學習能力
改造技校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現象普遍存在,大多數學生沒有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處于被動狀態。為了改變當前技工院校語文的教學現狀,讓技校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充滿自信,筆者從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現狀、教學目標、策略和方法等方面,探索實踐改造我們的語文學習。
一、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現狀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其原因有二:一是技工院校語文課程作為基礎文化課程,不被重視;二是教學對象的文化基礎較差。筆者對本校新生的中考成績進行分析,發現學生的分數大多數集中在300~400分,平時教學中也發現,不少學生把日常用字寫成錯字或是別字的現象十分普遍。他們掌握的詞匯量十分有限,寫作能力弱,對學習有“被迫”的感覺,缺乏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因此,這些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也就不足為奇。與此同時,技工院校語文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與中小學無實質性的差別,沒有貼合技工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學與教都缺乏熱情和信心,最后陷入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的怪圈。
二、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目標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與普高語文教學相比,兩者的目標、任務、性質完全不一樣。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應突出自身特點。從近幾年筆者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能說會寫的畢業生就業容易,并且能實現高質量就業,而說寫能力差的學生就往往在現實生活中滯銷。不少學生在招聘現場連介紹自己姓名都急得臉紅耳赤,說話結結巴巴;還有不少學生畢業后,從事推銷的不會寫商品說明書,做實驗的寫不出實驗報告,在辦公室當文員的不會擬寫一般性公文,這些現象確實令人擔憂。因此,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在職業條件下、在工作環境中能說會寫的應用型人才。技工院校的語文學習,應該是職業語文的學習。
三、改革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策略思考
語文能力的培養最終都離不開四個字——聽說讀寫。那么,職業語文的學習,這四個方面是怎么體現出來的呢?在工作環境中,我們發現語言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四個行動性技能上:一是閱讀,二是理解,三是表達,四是溝通交流。當然,在工作和生活中,這四個方面,每個人的表現都有個性化的傾向,往往與四個底層的元素都有關系。一是興趣,比如說閱讀,大多數人的職場閱讀雖然主要與工作有關,但跟興趣有很強的關系。二是情感,比如我們的表達總是要基于個人情感的,也與職場的具體工作氛圍有關系,比如在課堂上融入自己情感的老師,才是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的老師。三是態度。四是價值觀。工作場所中,溝通的目的之一就是表明態度,就是闡發價值觀。1.基本原則。h在語文教學中,以身示范,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大體是兩個方面:一是專業能力,二編輯張磊是職業素養。何謂職業素養?招聘廣告經常有這么一句話:有從業經驗者優先。從業經驗指的是什么?就是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往往是在工作過程中養成,但學習生涯對職業素養的養成是有基礎性作用的。今天的課程教學,我們主張工作過程導向的綜合能力課程,強調“從工作來,到工作中去”,主張“做中學,學中做”。這對于學生養成職業素養是有幫助的。教師的工作過程就是在向學生傳授職業素養,要以自己的信心、樂觀情緒和堅強意志去啟發學生,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在語文教學中,以生為本,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在語文學習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溝通技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討論過程中學生思維出現障礙而中斷或錯誤時,要多方引導啟發,盡量讓其完成,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到獲得語文知識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感,認識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語文教學中,以職業能力為根本,開展語文學習。黃炎培先生早在1917年就提出:“職業教育的目的:得個性之發展,存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技工院校的語文學習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語文學科中的語文學習,二是專業學習中的語文學習,三是日常生活中的語文學習。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要充分考慮與專業的有機結合,在充分考慮語文教學獨立個性的前提下,學好語文,學好專業,最終實現高質量就業。2.策略和方法。技工院校的語文學習主要解決的是職業素養。我們要教會學生什么?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聽說讀寫的規則,而且要把這些規則應用到具體的工作情境之中,要讓學生理解友好的交往、幽默的過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有什么策略,應該怎么辦。這就是技工院校語文學習不同于一般語言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也就是我們可以定位為職業語文,學習的目的是發展職業素養。(1)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需要建構一個情境:工作過程或者工作情境。按照工學一體的課程論,工作情境就是學習情境,工作過程就是學習過程,所謂“做中學,學中做”。建立工作情境中的閱讀。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的閱讀能力是指有效地參與社會,實現個人目標,所必需的理解、應用和反思各類成文信息材料的能力。一般來說,我們認為閱讀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善于閱讀的人觀察世界的理解力就會更強一些,視野就會更寬闊一些。閱讀越廣越深,長大成人之后成才的概率會越高。第一,自主性閱讀,讓學生成為閱讀主體。技工院校語文課其獨特性就在于:語文教師必須“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只有將語文教學與專業課結合起來,才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語文課的興趣。如: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下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介紹工藝流程;第二單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感受職業生活——與學長的對話;第五單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展望我們未來的職場——“我的職業設計”策劃會等等。這種為工作而學習的課堂里,閱讀的主體一定要是學習者。第二,要適度發展鑒賞性閱讀。人們常說,除了工作,還有詩和遠方。有人說,讀過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孩子就是比別人會談戀愛。因此,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以文學為基礎的鑒賞性閱讀是必要的。我們在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從鑒賞性閱讀、文學性閱讀,以及多媒體閱讀當中,去體會大千世界的各種不同。第三,要注重工作性閱讀。工作性閱讀可能跟你的興趣、情感發展無關。但你必須要去讀它,因為你不讀它,你就不會干活。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策略。比如通過快速閱讀來掌握大量的信息。(2)培養工作性理解。何謂工作性理解?把感知的材料聯系起來,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聯想、想象、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了解其本質含義的能力。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發展學生的概念性、條件性、規律性、全局性等理解力。理解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教師的理解只是給學生提供參考的視角。(3)鼓勵學生表達主體思想情感。啟發學生運用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包括口頭、書面、圖形等表達,也就是說可以是文本性表達和視覺性表達,廣義上還包括其他所有可以用來表達人類感情的媒介。比如說PPT就是一種多媒體表達。(4)鼓勵學生大膽交流。交流能力就是運用語言,與他人溝通信息、分享經驗和與人共處的能力。該定義里有三個點:溝通信息、分享經驗、與人共處。交流和表達是不完全一樣的。交流是以表達為基礎,但是交流至少發生在兩個人之間,表達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從生活層面上來講,交流的信息也包括情感性信息。在語文教學中,主要培養途徑有:第一,當眾說話。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边@就要求我們努力構建“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教學體系。通過口語交際訓練,舉辦辯論會、演講賽、詩詞會、征文賽等活動,拓寬語文教學的領域。開展辯論式教學,教師要細聽學生的論點與論據,就學生在辯論中反映出的觀點,進行必要的分析與闡述,并加以正確的引導。通過辯論,學生能夠學會明辨是非,在職業道德認識上得到提高。第二,工作日志。工作日志應該要有分析,要有總結,可以用于分享,可以傳播。在工作過程當中,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說明能力,工作日志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促進反思和建構策略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和載體。因此,筆者所提倡的不僅僅培養學生寫工作日志,教師本人也可以寫工作日志,教與學是相互作用的。記載所教班級學生的各種表現,這是積累。第三,項目管理。在技工院校的語文課堂里,項目管理的方法可以用文學的方式來表達。筆者做過相關的實踐,比如說把項目管理演變成戲劇化學習。戲劇是最接近生活的綜合性藝術形式,而在所有的學習當中只有戲劇性學習是最具有綜合性的。筆者把一個學習項目變成一個戲劇化的呈現過程,也更能夠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莫泊桑的《項鏈》時,指導學生排練課本劇,學生在表演中自由發揮,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自己對角色人物進行包裝,包括化妝、道具等均由學生決定。教師要肯定他們的創新思維,引導他們在表演中感受作品,體會故事人物內心的情感。教師在此過程中充當的角色應該是組織者和管理者,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做到了然于胸,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參加到語文實踐中來。第四,學習博客。今天是移動的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那我們在互聯網上怎么去發展語文學習?我們要評價一個人的才能,他首先要表現出才能來。那么,學生們的表現如何呈現?學習博客是一個好方法。推而廣之,微信、微信群,這些社交工具也同樣可以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今天,當課程學習遇見社交媒體,就產生了“云學習”。現在很多學校都推行智慧校園工程,在規劃智慧校園工程時,我們就要有學習信息化的思維,要發展真正意義上的以每一個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系統。第五,文學欣賞。語文學習從來不反對文學賞析。鼓勵學生在課外發展和參與各種各樣的文學性團體,來豐富在校生活,使學生擁有一個能夠成為品格健全人的環境。教師不要用工具性的學習替代掉情感性學習,每一個人的情感發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工作之中也是需要情感的,一個優秀的職業人,同樣是個人格健全、情感豐富的人。2.采用形成性評價手段。如果我們的語文學習是按照以上流程發生的話,那么我們就要強調,在語文學習當中最重要的評價手段是基于每一個學習項目的形成性評價。《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應有一定的彈性,對不同天賦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據此,我們認為,技工院校語文教學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與個性,并設立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不強求統一的、唯一的標準,全面地、最大可能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每一階段,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來成長。形成性評價有一個特點,它主要不是對所有學生的現狀進行橫向比較,而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轉變,所以形成性評價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評價。
參考文獻:
[1]徐森.賞識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職教通訊,2015(33).
[2]陳建翔,王松濤.新教育為學習服務[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周偉勇.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陳李惠 單位:杭州第一技師學院
- 上一篇: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與創新分析
- 下一篇:中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