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運用

時間:2022-04-03 08:51:50

導語: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運用

一、創設探究問題的情境

孔子曰:“好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沒有良好的探究氛圍,就沒有學生積極探究的熱情,而教師指導的特點之一,就在于創設學生發現問題的情景,以此激發他們的興趣。語文教學中有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此產生了許多問題,但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無法得到很好解決,于是綜合實踐活動也就產生了。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廬山云霧》等課文中有關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景吸引了學生,文中介紹的內容遠遠不夠滿足學生的欲望。因此,一個以祖國風景神秘的景區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就產生了。學生在課外書中、網絡中自主探索收集了許多有關祖國風景神秘的景區內容,獲取了課文中沒有的知識,走入了更廣闊的學習天地,更快樂地接受了新知識。

二、點燃興趣之門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有主動性,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睗夂衽d趣的支撐下學生學習語文的勁頭也會愈來愈足。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實踐活動課程以學生真實世界為內容,最大限度地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在教學中就讓學生結合課外閱讀,如《孟母三遷》《傾斜的傘》等,為學生設計了幾個他們感興趣的自選課題,通過自我的實踐尋求答案,獲得感悟。學生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對“父母之良苦用心”有了更深的體會,為理解課文埋下了伏筆,因此設計奇趣而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課前實踐活動,可以促進課堂的學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自主活動、深化創新

課程理念要求我們新時代的教師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力為目標,綜合實踐活動最大限度的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學生們能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要讓學生經歷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讓其自主創造力得以提升。

教材中有許多時代性、教育性很強的課文,學完后,學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以《大自然的啟示》一文為例,學完課文后,學生認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我引導他們以“家鄉環境狀況及保護措施”為主題,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觀察了當地的居民小區、街道等,訪問了科學老師、年長者、醫生及環保部門的有關人員,在圖書館、網絡上收集了大量資料?;顒咏Y束后,學生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受到了教育,也意識到了環保的緊迫性,即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他們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撰寫調查報告、倡議書、標語,創作宣傳畫、手抄報、環保小兒歌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調動了小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課后通過設計延伸的實踐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與創新能力。

語文與綜合實踐結合教學,這是一項有益的嘗試,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很大幫助,我們還要大膽探索下去,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復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讓學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體驗中,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動去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作者:汪萍 單位:新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