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策略

時間:2022-05-24 09:57:20

導語: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策略

一、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教師教育觀念落后。大多數情況下,語文教師除了學科教學之外,還需要擔任班主任等工作,從而在客觀上導致許多語文教師沒有充分的時間深入學習新課程教育理念,更沒有時間去深入學習閱讀教學相關的教育書籍,再加上語文教師自身普遍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和愿望,甚至有一小部分的語文教師錯誤地認為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之間缺乏真正聯系。不少語文教師對新課標認識不夠,仍然固守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難以使用新課程教育理念去指導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二)學生主體地位普遍缺失。目前,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學內容繁雜再加上教學任務繁重,語文教師為了更大限度地利用語文課堂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課堂的每分每秒開展相應的閱讀教學活動,更加注重進行知識講解,沒有精力和時間去引導學生掌握與理解教學知識,忽視閱讀教學應有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沒有給予學生運用和消化課堂所學知識的機會和時間,學生只能完全按照語文教師的要求開展閱讀學習。長此以往,只會使閱讀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負擔,不僅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導致原本應為閱讀主體的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普遍缺失。(三)學生缺少閱讀學習興趣。閱讀,本應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形容自己對于閱讀的喜愛就如同“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然而,在現實中由于許多學生對于閱讀的認識上存在誤區,使得學生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在閱讀學習上,即便閱讀也只是隨便看看,囫圇吞棗而非品味鑒賞。傳統語文閱讀教學過于關注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背誦,而忽略了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提高閱讀能力,沒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缺乏學習積極性,極容易挫傷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四)閱讀教學模式單一落后。目前,影響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由于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且落后,往往使用分析式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按照以下標準流程開展閱讀課堂教學:首先由語文教師進行相應的介紹,然后再解釋字詞,進而概括段意以及中心思想,最后是分析寫作特色。這種固定教學模式將閱讀教學變成一種僵硬化且程序化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另外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嚴重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呈現出嚴重的“套路化”,難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驗與感悟優秀作品的機會。

二、新課程背景下優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及個體差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以民主的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在閱讀教學課堂上語文教師應該主動放手,將學習的權利回歸學生,從而使學生發揮自身個性,進而釋放出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潛能。同時,語文教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使每一個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和鼓勵,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探索熱情,從而使他們敢想、敢說、敢問。語文教師還應該站在學生立場上開展閱讀教學,根據不同學生特點開展“因材施教”,由于每一個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同,我們應該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分層次教學。在閱讀教學實踐中,只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及個體差異,才可以不斷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學生閱讀水平。例如,我們在進行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閱讀教學時,可以運用師生互換角色的方式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20分鐘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思想情感。然后再組織學生個人或者小組到講臺上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轉化成為中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的“小老師”。在這樣的閱讀教學活動中,中學生不能再借助教師這根“拐杖”,而只能依靠自己和同學進行自主思考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二)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閱讀學習的最好動力,如果學生自身沒有閱讀興趣的話,學生自然會厭煩,反之則自然會不厭其煩地主動學習。不同年齡的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書籍性質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一般而言,年齡較小的學生更加喜歡童話故事,而伴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對童話故事的興趣則不斷遞減,開始對驚險故事、英雄故事、戰爭故事產生興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針對學生這種心理特點,抓住有利時機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循序漸進地開展更具針對性的誘導,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三)應與時俱進創新閱讀教學方法。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曾經強調過“硬塞知識的教育方法”只會引起學習者對于書籍的心理厭惡,不僅難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反而會導致這種學習能力的退步。而語文教材選用的每一篇范文都具有不同目的性和代表性,如果教師面對每一篇課文都是采用同一種教學方法的話,必然會使學生感到單調乏味,最終失去學習興趣。因此,要從根本上真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話,語文教師就必須根據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開展個性化閱讀、多角度閱讀以及多方法閱讀并用的教學,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四)利用課內外資源拓寬學生閱讀面。伴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對于個人的要求也隨之不斷提高,不僅專業化要高,而且知識面要寬。然而,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是將傳授知識作為一種應試教育,在這種功利性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學生的閱讀范圍必然十分受局限,大都只是局限于語文教科書,學生可以接觸到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德國著名哲學家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爾布雷希特•胡塞爾明確指出,生活世界不僅僅是教育發生的重要場所,而且也是建構教育意義的重要場所,教育只有回歸于生活才可以真正體現教育的真諦。因此,語文教師只有將閱讀教學延伸出去,主動和社會生活接軌,從而使學生主動關注社會現實、接觸大自然以及親近日常生活,從而走進更為寬廣的閱讀領域,激發他們對閱讀學習的濃厚興趣。例如,我們在進行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和這一童話作品相關的動畫視頻,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式來了解其中的一個故事情節。(五)重視閱讀教學評價的引導作用。應該說,教學評價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對于不同閱讀能力的學生,給予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保持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首先,教學評價要與閱讀學習目標相互對應起來,才可以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尤其是對學習較差的學生一旦達到學習目標,語文教師就必須及時給予相應的表揚以及鼓勵性評價,從而使這部分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其次,教學評價要與相互學習有機結合起來,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從而有助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部分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不斷提高自身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鄒剛強.探析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7(64).

[2]黃依夢.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

[3]蔣玲紅.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文學教育,2011(1).

作者:邱祖開 單位: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