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效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6 03:53:00
導語:課堂教學效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行,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教育等成為人們探討的熱門話題。我校在進行“雙體互促”的教育教學課題研究過程中嘗試采用了分組教學、合作嘗試學習的方式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對充分發展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起了巨大作用。
一、運用分組合作方式,嘗試解決問題
分組合作學習嘗試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它把一個班級按學業成績、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等為依據平均分成若干個“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小組,教學過程的所有環節都以小組活動為核心。要求學生互助合作嘗試探索知識,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由于改變了傳統班組教學中以個人成績為標準,以學生個人為獎勵的做法,從而改變了班級成員間以競爭為主的交往方式,促進了組內成員的互助與合作。各小組成員都必須視小組的成功為個人的成功,從而使每一個成員不僅自己要學會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還要關心和幫助組內的其他成員獲得成功。
其教學步驟基本如下:
第一步教師創設情境,出示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步學生獨立思考,動腦動手嘗試解決問題,同時自學課本,教師給與必要的提示與輔導。
第三步小組內部交流答案,探討最佳方案,教師巡視情況。
第四步以小組為單位抽樣展示嘗試結論。學生自由發言評價,展開討論。
第五步教師簡要小結,肯定對的,指出不足,適當講解,并進行相應的獎勵及批評。
在這五步過程中,其中至關重要的是第二步和第四步。合作學習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師,中下生當聽眾的學習方式,而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人人要貢獻思維成果,人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每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獨立學習的成果,只靠個別優生唱戲,這樣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例如在上初中第一冊《〈詠柳〉賞析》這一課時,教師首先提示由“吹面不寒楊柳風”給人的聯想時應抓住哪幾個關鍵詞并能想象到有何感覺,然后出示《詠柳》詩,并提出問題:每一句分別抓住哪個關鍵詞并是什么大意,你分別聯想到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寫出來,然后同小組討論交流,后抽一小組代表提問,其他學生評價,教師小結。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已初步掌握了“賞析”詩歌的基本方法,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最后自讀課文,比較與自己的賞析有何不同。學生不但詩歌賞析,而且鍛煉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二、分組合作嘗試學習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1.分組合作嘗試學習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
美國心理學家格拉塞通過調查指出,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來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分組合作嘗試學習為學生提供了這種場所和機會,使之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真正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尊嚴,使之產生“我要學”的強烈愿望。
2.分組合作嘗試學習為學生主體能動性的激發提供了制度保障
分組合作嘗試學習的分組原則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即合作學習小組是由4-6人根據性別、成績、個性特點、家庭、社會背景、守紀狀況等方面的合理差異而建立的相對穩定的集體,以保證組內各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在教學過程中組內各成員的主動參與和互助合作;而各小組的總體水平要基本一致,從而保證各小組之間公平競賽的開展。這種原則一方面使得各小組的構成達到合理配置,從而會產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維、更多的信息輸出和輸入,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質量和保持長時間記憶的精確性;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組牌大體均衡的水平上,增強了小組優勝的信心,促進了組內成員對學習任務和學業競賽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展。
3.分組合作嘗試學習為學生主體性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
分組合作嘗試學習變傳統的競爭型目標結構為合作型目標結構,“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變個人之間的競爭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小組成員有著共同的期望和目標定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極大地消除了對于競爭失敗的恐懼,增強了“利益共同體”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樂于學習的動力。
4.分組合作嘗試學習的生生互動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往相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更經常、更親切、更豐富多采,它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機會,有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在分組合作嘗試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各自小組中討論并解答問題,變原來的單純旁觀者為積極參與者,由于學生間原有的認識特點、經驗水平的不同,對事物理解存在差異,通過學習合作,將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使學生個體從那些與他不同的觀戰及方法中得到啟迪,有利于學習的廣泛遷移。
三、分組合作嘗試學習為培養創新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主席說:“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迸囵B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我們今天的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何培養創新人才?分組合作嘗試學習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途徑。
當今世界三大教學理論學派之一的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對創新教學的認知結構描述是:(一)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問題(二)帶著問題觀察思考(三)解決問題的假設(四)組織材料(五)分析材料,引出結論(六)檢驗假設。分組合作嘗試學習的主要教學環節與此相類似。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特點是變“教”的課堂為“學”的課堂,既不是“滿堂灌”也不是“滿堂問”。其教師的活動方式為講和示(明示和暗示);學生自學的方式為聽讀說寫觀思練做;學生互動的方式是互查互議互評;師生的相互活動為談啟研。
而嘗試本身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在嘗試解決問題時,學生必須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尋求新的問題的答案,有時沒有絕勝的把握就需要大膽的設想,這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有了創新的意識,能用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也就是學會了如何學習。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如何發現問題、如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這是創新的能力的基石。
四、分組合作嘗試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情感素質和思想心理素質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能力
語文教學是學科教學,只是知識群體的一部分,它和其他學科知識是相互聯系、相互交融的。學生分組合作嘗試學習不僅僅追求的是語言文字的訓練效果,它還追求學習中思維的、情感的、思想的、心理的等等綜合效應。
首先是激勵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受環境的影響,常常會冒出絢麗的火花,然而他們的思維又常常是稍縱即逝的?;锇橹g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環境,為他們積極的思維活躍創造了條件。討論不同于物品交換。合作學習交換的是思想。必定產生1+1>2效果。
其次是語言的高效訓練。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必須動腦、動手、動口,是老師又是聽眾,無論是從語言信息的提取迅速性還是保持的持久性上,合作學習都比傳統的老師講授要高明得多。合作學習的小組討論使教學的單位時間效率大大提高,同時每個學生獨立地在課堂上表情達意的訓練次數和時間都比傳統的老師與學生單向教學的問答式要多得多。
第三是促進的情感的愉悅交流。傳統教學注重對學生個人的評價,導致學生過分注重個體之間的競爭,而在學習過程中缺少交往,甚至采用惡性的非正當的方式或手段達到目的,學生的合作意識很差。而合作學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盡管不同小組之間有競爭),同組學生為了本集體的成功,會盡情愉快地進行情感交流,大家也會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 上一篇:語文課綜合性設置管理論文
- 下一篇:記敘文寫作訓練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課堂常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