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0 09:32:00

導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分析論文

1.通過對文章的精讀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興趣皮亞杰說: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學生一旦產生了興趣,總是力求認識它,研究它,從而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有了興趣,就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文章的精讀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興趣。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引導學生精讀作品。如果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了自我發現的驚喜,得到了自我愉悅,他就一定有了閱讀的興趣。

課文《白鷺》是一篇值得精讀的的文質兼美的散文,讓學生精品細讀,就能品出文章的韻味。教學生閱讀這篇課文時,我注意抓住關鍵詞句,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領悟文章的內涵,從白鷺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進行審美欣賞,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這一總領全文的句子,指導學生弄懂“精巧”的意思,體會“詩”的特點,再帶著“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的懸念朗讀課文,通過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的導讀、吟誦,領悟內涵,訓練語感,積累語言。在范讀課文時,故意把“釣”字錯讀成“捉”,引發學生思考:在這里能不能改成“捉”?從而引導學生品味白鷺“釣魚圖”的別有風味,在“捉”和“釣”的分辨中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趣。

2.通過對多媒體的巧用和網絡教學優勢創設閱讀教學情境隨著多媒體教學設備和網絡教學資源的普及運用,語文的閱讀活動將更加個性化、情境化、多樣化、綜合化。教師要讓學生借助網絡優勢,在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體驗,受到情感熏陶,從而獲得思想啟迪,真正培養語文的閱讀能力。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深入思考,讓學生沉浸到閱讀教材的意境中,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鼎湖山聽泉》時,我課前要求學生在網上尋找鼎湖山的有關背景資料,初步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景觀。上課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在多媒體創設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頓時變得主動起來。特別是配樂畫面,泉聲仿佛就是一曲歡快活潑的交響樂,像小提琴一樣輕柔、像琵琶一樣清脆、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像鋼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泉聲盡情地縈繞在我們的耳邊。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陶醉在在美輪美奐的情境中。

利用多媒體創設不同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討論,從而更有利于知識的獲得與深化,啟發學生思維向深層發展,給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3.采用個性閱讀增大閱讀內涵讓學生有獨特的見解真正的語文閱讀和欣賞是仁者見仁、極富個性的心理過程,一千個讀者往往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教師應該明白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做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積極鼓勵學生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獨立探究,自我反思,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閱讀教學中我注重鼓勵學生學會大膽質疑,合理探索。激發學生活躍思路,萌發主動學習的熱情。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我按事先確定的教學目的或要求進行教學,積極營造獨立思考、自我提問、探索問題的教學氛圍,重在“引”。要求學生提一些有價值、有個性情感體念、主體思考味濃的問題,要求學生在閱讀中獨立思考,對文章的重點關鍵的地方進行推敲頓悟質疑,從而鍛煉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初讀課文后,我布置這樣的討論題: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到底?理由是什么?這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議論紛紛。這個問題提綱挈領的把課文主要問題帶動起來思考了,從小說的構思、菲利普夫婦和于勒的人物形象、作者自己的思想基礎和文章主題等角度,學生做了多方面的回答。我之所以這樣問,一方面是強調主題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產生疑問,從而培養其質疑的精神,從而有獨到的見解。4.通過情境寫作和延伸課外閱讀拓展閱讀空間優化閱讀教學的效果學生課內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向課外延伸是提高閱讀能力、發展思維深刻性的有效途徑。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間,既便于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欣賞作品的能力,提高了思維質量。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閱讀教學增加情境寫作訓練,不但可以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深化對內容的理解,優化閱讀教學的效果,還可以使學生的說話能力得到更為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實現以讀導寫,由寫促讀,讀寫共同發展的教學目標。

閱讀課后,我們要注意組織引導學生課外練筆,拓展練筆是對文本對話的延伸。我們可以以教材為中心,進行擴、縮、續、改、仿等訓練。以蘇教版課文為例,如教學《孔乙己》一文,扣住結尾續寫《如果孔乙己在現代》,幾乎每篇課文都是練筆的典范,教師只有在教學中,讓學生領悟、吸收文本的精華,讓學生依托文本,才能在拓展練筆中鞏固運用,達到質的飛躍,使讀與寫得到均衡發展。

當然,語文的閱讀方法紛繁復雜,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還應該借鑒其他先進的教學模式,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還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更新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