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0 09:34:00

導語: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分析論文

一、我國當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現狀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欣喜地看到,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為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國家對教育的呼喚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強烈過。而語文教學伴隨著這場春風乘勢而上,在經歷了種種批判、責難之后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且適應形勢發展的教育教學理論。但是當前在廣大經濟、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新課標和素質教育仍然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樓,由于諸多因素的限制,農村中學語文教育還是一塊貧瘠落后的陣地,甚至可以說是處于一種貧困狀態,仍然還在應試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掙扎。她更呼喚切合農村教學實際的探索與思考,更企盼語文教改的春風雨露。

二、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落后的原因分析

1.當前實施的素質教育只不過是在有限的區域里推行的“貴族教育”,在農村地區幾無立身之地。在相對落后的農村中學,顯然不具備推行素質教育的現實條件。這里其實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層含義。就硬件來看,在農村中學,沒有圖書館,沒有多媒體,教室里仍是傳統的黑板加粉筆。學生從早到晚除了上課還是上課。沒有黑板報,沒有廣播室,更別談什么手抄報、文學社、電視臺。我們的學生不知道語文除了教材之外,還有一個多么豐富多彩的世界。雖然說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但若沒有相應的硬件設施的輔助,語文教學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間呢?而從軟件來看則更宣布了語文教學的死刑,部分農村中學的領導認為語文教改可有可無,沒有對語文教改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在課程設置,活動安排及投入上沒有把語文課擺在應有的位置。

2.農村中學的教師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也未能端正對語文的態度,抱殘守舊、不知創新。結果是一支筆,一本教材便打發了整個中學的語文教學,最終使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3.雖然有關推行語文教改的理論文章、實踐經驗、教學設計等等紛紛見諸各種報刊雜志,但是又有多少是能切合農村中學實際的呢?從某種程度上說,廣大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是向往語文教改,向往實施素質教育的,但是現實決定了他們只能是“瞎子”、“聾子”,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探尋,可以說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是所有語文教師中最痛苦也是最困惑的。

4.農村中學語文教育的空間也較為狹小,信息滯后,教研氛圍不濃等。這些不利因素像條條繩索捆縛農村中學語文教師的身心。也是擺在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面前不可回避且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三、對策及建議

如何解決目前這些不容回避的難題,近些年來,筆者在現實條件許可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語文教學改革,在語文教學中貫穿素質教育,逐漸積累了一些心得和體會,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從幾個方面予以闡述。

1.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育觀。柳斌同志說:“沒有教育觀念的轉變,素質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因而可以說轉變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苯陙?,不少學校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指導下,為了提高升學率,采取“魔鬼訓練”和“填鴨式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嚴格管理,學生在成績方面提升得比較快,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卻是非常匱乏。中考不是孩子人生的終點,抓住中考,注重分數并沒有錯,但也應該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質量觀、人才觀,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求人人上大學,但求人人都成才?!敝挥写_立整體教學觀念、加強素質教育,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基礎扎實、個性鮮明、德才兼備、體魄健壯、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2.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學的能力。農村中學語文教師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再加上教學負擔和家庭負擔的沉重,往往存在著知識老化、“吃老本”的問題。為此,在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實踐中,我們要樹立現代教師觀,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師態度,轉變教學方式;平時,要努力學習、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適應新課程的實踐,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嘗試創新,只有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才有可能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語文教師更要吃透課文的內容、掌握學生的基礎和心理,不斷改變教學方式,使一些枯燥、單調、抽象的內容變成學生喜歡、具體、生動的內容。

3.注重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培養能力,激發興趣。師傅引進門,修行在自身。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不能將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強加于學生,而應該鼓勵學生多維思考,大膽質疑,在教學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善于啟發誘導,積極主動地激發學生生疑、質疑、解疑,培養他們的獨立思維能力。從真正意義上使學生思有所悟,學有所成?!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倍鴮W生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從課堂教學指導中產生的,教師引導得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強烈。其次,加強指導,掌握方法,農村中學生學不好語文的原因,除了條件限制的因素外,往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指導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再次,加強閱讀,拓寬視野。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社會性,決定了這一學科的綜合性。語文知識無處不有、無處不在,覆蓋面相當大,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容。農村中學語文教師還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將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課內講授與課外閱讀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接受一種全新的、整體性的、開放型的語文教育。

綜上所述,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要擺脫目前的困境,首先語文教師必須徹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自己從應試教育的框框中解放出來;其次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中,打破僵化的傳統教學模式,充分發揚民主,把主人的位置還給學生,變“授魚”為“授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既解放了學生也解放了自己;最后,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文本教學,若限于文本教學,只會把活生生的語文教死,既枯燥又乏味。要積極探討,引導學生走向燦爛輝煌的文化世界,引導學生走向火熱豐富的民眾生活,走向高速發展的當代社會。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理性思考

論文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與教學正孕育著一場深刻的變革。要確保素質教育與新課改實驗的順利進行,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教育觀念上進行徹底變革,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應該明確素質教育在整個教育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徹底轉變教學觀念,從而確立為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服務、為農村建設輸送合格人才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