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作用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0 10:25:00
導語:激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作用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師因激情而魅力四射
語文是一門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修養的學科,也是各學科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學科。這個特性決定了語文教師更需要有激情。有了激情,教師的語言、動作、體態就特別能表情達意,傳情傳神;有了激情,教師的思維將更敏捷,思路將更清晰,思想將更活躍,感情將更豐富;有了激情,新課程理念活了,鉆研教材活了,運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課堂就充滿了活力;有了激情,新課程理念活了,鉆研教材活了,運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各個環節活了,課堂就充滿了靈性;有了激情,聽說讀寫的指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組織,綜合實踐的安排,都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有了激情,就讓教師有了魅力四射的形象、內蘊、人格、技巧等,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其課堂就有了魔力。《語文課程標準》上要求的“培養人文性”“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意見”等等,就會自然而然地在熱情洋溢的氛圍中進行,學生定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吸引、感染、熏陶、內化、提高,正所謂潤物細無聲。
二、學生因激情而生機盎然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他們天真爛漫的性格,好奇易動的特征,鮮活靈動的個性,自然決定了他們涌動的激情。而富有激情的語文教師,一般都善于通過自己積極的情感去喚醒和激勵學生,以自身豐富的情感,揮灑自如地創設一個又一個巧妙的情境,強烈地感染學生的心靈,點燃學生內心深處情感的火花。
學生的激情一旦被點燃,他們在課堂上精神會更振奮,情緒會更高漲,注意力會更集中,發言會更踴躍,思維會更活躍,觀念會更異彩紛呈,作業會更一絲不茍,教學效果自然會更佳。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內容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p>
有了激情,《語文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合作、探究,自信心、好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等等理念都能逐步得到落實、發展。
三、課堂因激情而流光溢彩
有了激情的教師與學生本身已是“風光旖旎”,如果能夠相得益彰,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和諧互動的統一體,這樣的課堂就充滿了生命力和創造力,便是妙不可言。教師的激情吸引、感染、召喚著學生,學生的激情則是對教師的認可、肯定、欣賞,教師的激情因此在升騰,這樣師生的激情共同升騰,一陣涌過一陣,一浪高過一浪,把課堂不斷推向高潮,推向完美。
課堂因師生的激情而生輝,隨師生的笑語而歡騰,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新課程理念所期待的流光溢彩的課堂嗎?
相反,如果師生情感冷淡,課堂死氣沉沉,或者因教師缺乏激情而嚴重抑制、泯滅學生的激情,那怎么會有令人心曠神怡的氛圍呢?又哪來好的教學效果呢?
那么,教師如何才能使自己激情昂揚,從而營造活力四射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成為自己大顯身手、盡情表演的舞臺呢?筆者有以下體會:
1.教師的激情,來源于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
優秀的教師應該是一個熱愛生活,充滿激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娜耍且粋€能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情緒熱烈高漲的人。同時也應該是一個不斷追求真善美的人。一個沒有上進心、消沉、頹廢的教師不會有教學的激情,一個不真、不善、心靈丑惡的教師,很難被教學內容中的真善美打動而感情激蕩。
2.教師的激情,來源于對語文教學的摯愛
俗話說得好,干一行,愛一行。既然我們選擇了教書這一職業,就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份職業中去。一個語文教師,只有熱愛語文,以當語文教師為榮,才能以這自豪感去感染自己的學生,才能以飽滿的激情去培養學生豐潤的語文情感;一個語文教師,只有熱愛自己民族的語言,只有認識到自己的母語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語言,才能把漢語的魅力用最璀璨的語言、最激情的文字展示給學生,給學生以奇妙無比的享受。
3.教師的激情,來源于對學生的真誠關愛
我們要熱愛學生,全身心地愛學生。只有這種無私的真誠的愛,才能使我們產生教學的激情。有了真誠的愛,才會有寬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容納學生的種種過失;有了真誠的愛,才會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誠的愛,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愛”是語文教師產生激情的源泉。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保ㄌK霍姆林斯基語)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體貼與溫暖后,才會對教師敞開心扉,進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也只有建立在這種情感基礎之上,教師的課堂講解才會觸動學生的心靈,使之與自己達到共鳴。即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就是講的這個道理。反之,如果教師平時對學生漠不關心,缺乏愛心,而只是靠僅僅在課堂上用情感去打動學生,往往很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4.教師的激情,來源于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教師自己沒有感情,就無法激起學生的感情。為此,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把握作者的思想脈絡,體會作者感情的波濤。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說過:“被感情支配的人能使人們相信他們的情感是真實的,因為人們都具有同樣的天然傾向,惟有真實的生氣或憂愁的人,才能激起人們的憤怒和憂郁?!敝挥凶约合缺桓袆樱扔辛耸欠?、善惡、美丑、愛憎的鮮明態度,出言才會真切,才會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教師對于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能使教師在課堂上感情抑揚起伏,或奔騰似江水,或舒緩如清流,舉手投足,情發于衷,恰到好處。這種理解和把握也能使教師感受到知識的偉大力量和將這種力量傳遞給學生而產生的無限自豪感,從而體驗到師生共同暢游知識海洋的愉悅,這樣就更能有效地感染學生。
5.教師的激情,來源于藝術靈動的語言
語言“點化”有時如同中國畫中的“渲染”技法一樣,可以創設情境,激發情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從而增強教學的感染力。
語文教學不單是一種認識活動,更是一種情感活動,所以它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熱情、誠懇,具有激勵性和感染力。要做到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中還他個委婉?!笨梢哉f,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語言,是點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采取更多巧妙的手段激發學生的情緒。筆者想、認為,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充沛的激情,才能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能使師生在相互作用中進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這樣,課堂也就成了一個有豐富內涵的個性表演舞臺,成了一方智慧飛揚的天地。讓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滿懷激情徜徉于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神圣的語文課堂,迎來自己語文教學的滿園春色吧!
參考文獻:
[1]何文科.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職業教育研究,2005(2).
[2]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摘要:語文課堂中,教師注重用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這不僅能使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激情;課堂教學;積極作用
- 上一篇:悲劇與美好環保演講稿
- 下一篇:小學語文創新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