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板書設計中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措施論文
時間:2022-09-09 04:46:00
導語:語文教板書設計中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跨世紀的一代,在他們身上不能沒有創造的才能。在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方面,擔負著特殊的任務。特別對高師學生,培養創造力是對他們智能發展的深層次要求,這是能力中的最高能力,要抓好此項重點工程。
為了抵御陳舊教法的沖擊,改變現狀,近十年,筆者在《中學語文教學法》課中,特別在教板書設計中,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在教板書設計中怎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呢?
大家知道,創造力來源于創造思維。它要求思維不落俗套,別具匠心,富于新意。而板書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培養與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極好途徑。從當前學生的設計心理特征來看,培養創造性思維也是有基礎的。因為他們有“三好”:一是“好深”,二是“好新”,三是“好勝”,喜歡設計出與眾不同的板書,追求新的表達方式。這時,因勢利導,既學習板書設計學家王松泉老師的,又要跳出他設計的框子。令其發展,讓他們異想天開,別出心裁,百花齊放。
一、理論先導
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比欢R克思主義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行動。學技能也是如此。
首先給學生介紹了板書學是語文教學法中一門十分重要的新興學科。板書學,是專門研究板書設計的學問。講授了板書設計的作用、原則、步驟、類型,最優化板書的要求、科學化板書的鑒定,以及板書設計同教材、教法、教學中各項活動、教學效果、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關系,等等。著重講了板書設計的概念。這樣,學生從無知到知,由一知半解到較系統地掌握,這只是個初步認識過程。有了正確的認識,創新才有前提?!皩嵺`若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就會變成盲目的實踐。”
我們的教學活動,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里,是按著傳統教育方式,讓學生在精確的領域里學習,包括以上的做法。至于,究竟怎樣培養設計能力?就步入了創造教育的范疇了,它力求引導學生到模糊的領域去探索。
二、范例引入
板書設計的目的性很強,有的是為了解決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的;有的是為了梳清條理的;有的是為了深化內容的;有的是為了增強直觀效果的……。設計時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有的抓思想內容;有的抓情節結構;有的抓寫作特點;有的抓關鍵性詞語的意義的,各有側重,不要千篇一律。
例如:講《論雷鋒塔的倒掉》這篇借題發揮的雜文,可把教學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理解該文“借題發揮”的深意上,就引了王松泉老師的板書設計的樣板:
利用富于創造性的板書啟發,從“教參”、“語文雜志”和王松泉老師的板書示范中引薦,開擴學生的眼界,指導他們學習,進行評點,可以激起學生的思維沖動,都贊嘆不已。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設計的創造能力。
在人類創造發明活動中,模仿創造法占很重要的地位。有人把創造活動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模仿創造階段;二是在模仿創造的前提下進行再創造。創造是由模仿開始,然后再進入獨創的。
三、教者示范
不論講實習前的示范課,還是分析新增課文,篇篇設計板書,不同的課文,設計不同類型的板書。例如講吳伯簫的散文《早》時,設計了一個輻射式的散文構思圖:
指導學生學會理清作者的構思。隨著作者思路(箭頭所指)巡視一周后,明顯發現,文中五個“早”字,既表示著作者的思路,又形成文章的線索,全篇起于梅花,落于梅花,首尾連貫。前四個“早”各領一段,突出本段題材的含義,重點顯豁,層次清楚;后一個“早”統攝全篇,使結構完整,主題深化,前四個“早”的具體含義,在這里融合為一體。題目上的“早”字則是畫龍點睛。有了這個板書設計,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了然,可稱是反映課文內容的一面“鏡子”。再如講蒙古族老作家蕭乾的特寫《棗核》時,根據本文的重點,從藝術特色上作了板書設計。本文寫的是海外游子思故土。是改革開放以來經常表現的主題,而蕭乾的特寫《棗核》,卻將這一主題翻新,尤其在選材與立意上頗見功夫,千字小文產生出強烈的藝術效果。
由于教者常年累月地這樣做,對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影響很大。況且板書設計本身就進行著創造性的思維,完成了設計,也就完成了思維的結果,意味著創造活動的成功。起到了身教勝于言教的作用。其實,教者行動的本身就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使之受到了思維的訓練。不只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創造性思維。
四、就地練兵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該善于發現他們板書設計中的創造性因素,并予以肯定,向全班推薦,促使他們更好地發展。
平素上教法課結合中學課文練、搞《語文教學技能訓練》中練、試講課時練,教師布置具體課文,課下練,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練,最少設計4-5篇。設計完后先交老師看,選優、打分。然后再到課堂上作演示,師生群體評改。有的事先寫在大白紙上,有的逐步地寫在黑板上。多數是同題比武,大家評點,本人反復修改,不斷完善。每次訓練都涌現出一批好作品。每個人都受到了思維的訓練。從發展創造思維出發,重要的不是板書設計的結果,而是在設計板書過程中智慧火花的碰擊和迸發。
例有個學生講古代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節選第七十二回《楊修之死》時,設計了如下綜合式板書:
這種板書適用于既要抓住課文的主要教學要求,又要兼顧其他不可忽視的教學內容的課型,有主有兼,亦叫主兼式板書。內容比較豐富,但仍圍繞一定的中心,還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這里情節不夠完整,但矛盾線索,人物性格、記敘特點卻簡單明了地躍然紙上。為了突出人物性格,按著楊修之死的直接原因為序,著重反映了曹操的狡猾、奸詐的性格特征。
這個板書是在課堂上設計的,沒任何參考資料,雖有些設計不夠完善,但能看得出他們的思想確實是生動活潑的。這說明,只要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擴散,強化狀態,他們的那種深邃的創見,獨特的表現形式便會紛至沓來,奔涌而出。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就是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他們在真正地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和勞動。
每每發現學生創造性的火花,我都視為“瑰寶”,印發給學生,組織研究評點,有時還讓作者談自己的構思過程,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明確這些設計的獨創之點,而且能激發學生的設計興趣。
五、實戰報捷
最能表現學生能力的時候,莫過于教育實習了。由于平時千錘百煉,煉就一些硬功夫,不看參考書,自己能獨立處理教材。板書設計都有不同程度的升華,創造力都有所發展和提高??雌饋砣魏文芰Χ际菑牡拖蚋甙l展的。創造力也是一個水平從低到高的連續體,人與人只有程度的不同,而無全有或全無,能力是培養的。
在歷屆實習中都涌現出大量的優秀板書設計,僅就我聽課中采擷的幾枝,就十分令人欣喜。
例《社戲》的板書設計:畫線式(綜合型)設計者自稱是圖象式,形似數學圖象,借用到語文教學中來,則有所突破。它的特點:反映了結構的系統性,形象地展示了小說事件變化、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出現,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變遷等主要問題,科學地標出自然段以及文章的四大部分。再如《故鄉》的板書設計圖,表式(對照型)
圓心是結構點,它是觸動寫作的事實,這一事實是閏土的變化。
半徑是結構線,它表明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和“我”尋找閏土變化原因的過程。
圓是結構面,它是小說的整體,通過形象表達主題。
上半圓是記憶中的故鄉,有朦朧的虛線標明。下半圓是現實中的故鄉。
板書設計的特點是處處對比,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人物的變化,從而表達中心思想。
本文的教學要求是了解小說的情節,學習重點是以“我”見聞感受為線索安排情節。板書突出了學習重點,設計得新潁。教者節省了課時,學生看著板書學得很輕松。公務員之家
有位女實習生講同志的詩歌《梅嶺三章》時,設計了表析式的板書:
短短一首小詩,共三個詩節,設計了如此繁雜的板書,是否越講越糊涂呢?其實,這是個綜合性的思路圖。上半圓是“意”,從小圈向外擴散(如箭頭所指),采取遞進式,把每個詩節的“意”都概括出來了。分析起來非常簡便。下半圓是寫作手法的三個特點。圓外圈的文字,上半圓概括了本詩的中心思想,下半圓概括的是寫作特色。圖示簡單、用語凝煉、便于記憶。全詩用了一節課,全班學生無一例外地都能熟練地背誦下來。
再如一實習生講楊朔散文《荔枝蜜時,設計了兩個板書:一幅荔枝林的圖畫,有小白屋的方位等等(略)一個就是坐標式的板書設計:這是坐標式的線索圖。粗斜線是本文的線索;橫線表示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原因;縱線表示作者對蜜蜂的思想感情,從開端到結尾設計得較完整,構思獨特,精要醒目,表現出作者的創造力。有位實習生講荀子的論文《勸學》,為了解決學生學習的重點,快速背誦,設計了“學習的態度”部分的板書對照式
對照式板書是從教學需要出發,以反正對比的論證形式出現,對照強烈,能更好地突出課文的中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對教者來講便于指導背誦,僅用了二節課完成了本文的教學任務,全班學生都能熟練地背誦,提高了教學效果。
這些設計共同的特點都符合創造性的準則。一是新奇性(即獨創性),每個板書都做到了結構奇巧、新潁、醒目,給人美的享受。二是適當性,在有關的范圍內適合與有用,即符合時代的需要。三是改造性,超越舊傳統教法的束縛,脫出俗套。四是凝聚性,能引起改造并能深遠地應用到廣闊思想領域中去。把幾千字的課文濃縮在一個小小的天地里,可謂體積小,容量大,有份量的微型教案。
雖然在設計中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與不足,但卻表現了匠心獨運的功夫。這功夫從何而來?它來自學識,來自藝術表現力,來自長期的有意識的創造思維的訓練,一句話概括來自創造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是教育性質所決定的,是未來的需要。但是創造能力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測的東西,只要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活動,就有創造性因素在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放在首位,并要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
- 上一篇:加快信貸資金流向農村論文
- 下一篇:當前三農問題主要表現與解決途徑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