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模式構架分析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11:06:00

導語:中學語文教學模式構架分析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教學模式構架分析探究論文

摘要:提問是師生之間進行溝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提問包括教師對學生的發問以及學生自主的發問,后者更能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自覺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中學語文教學應該開發學生的自覺發問的素質,讓學生不僅“敢問”,而且要“會問”。只有“敢問”和“會問”,學生的思維才能處于積極、健康的發展軌道上,為今后的語文學習經歷打好基礎。為激發學生“敢問和會問”的素質,本文總結出幾種具體路徑,包括建構學生自由發問的時間和場域、鼓勵和支持學生之間的互動等方面。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學生敢問會問建構互動反饋

近些年來,我國的教育改革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各階段的教學工作都一改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面,致力于創建師生之間和諧、平等的交流關系,中學語文教學自然也不例外。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中學語文旨在建立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提問環節是師生之間“對話”的重要環節,在教學流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謂“提問”,不僅包括“教師發問、學生回答”,也包括“學生發問、師生一起回答”。其中,后者更能彰顯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優勢,讓學生處于教學環境中最為顯著的位置上。無論何時,學生都應該教學中的“主體”角色,他們的發問可以表達思考,讓教師明確教學對象的學習進度與問題,從而使師生之間的交流關系趨于平衡的狀態。中學語文教學應當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問平臺,學生便可以依靠這個平臺來大膽地發出疑惑或者表述思考。然而,僅僅“敢問”是不夠的,學生還要“會問”。唯有“會問”,才能表明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正確的方向,并使得學習過程更具效率。只有“敢問”加“會問”,學生才能開拓思維,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如此一來,中學語文的教學實效必然會明顯的提高。在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具體路徑,以激發學生“敢問”和“會問”的素質。

一、合理建構學生自由發問的時間和場域

學生的發問,需要教學環境中時間和場域的支持。教師要合理建構一份適合學生發問的環境,讓學生的思維處于奔放且有度的狀態。一般來說,當學生遇到困惑之時,應隨時進行發問,以及時地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但是,畢竟教學時間有限,若老師在講解某一環節時必須時常地停頓下來,聽取并解答學生的疑惑與見解,那么可能會影響整體的教學進度,也可能會阻礙其他同學的思考進度。為避免這一問題,教師要規劃好學生的發問環節,讓學生既有機會提問,也不會耽誤整個的教學節奏。比如說,教師若在講解中遇到某個學生的問題,可以問學生“你們也有著相同的困惑嗎”。如果超過一定比例的學生都不能明白這個知識點,教師就應當及時地進行答疑解惑;如果只是很少的幾位同學不能理解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說“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們等一會再來解答”,接著繼續講解教學內容,在講解環節結束以后予以回答。若講解完畢之后,時間已經來不及,教師便可以單獨地進為這些學生排疑輔導。另外,中學語文教學可以設置課程的某一時間段為師生自由交流的時間,學生可以在此時間段內自由地發問。如此一來,學生的發問就有了一個充裕的平臺,繼而讓提問成為慣性。當問題意識已經內化到學生個體中去的時候,中學語文的教學環境一定會更加開放、更加具有活力。

二、放大優質問題,為學生的發問提供“示范”

學生怎么才能“會問”?示范作用很重要。一方面,教師所提問的問題必須要優質;另一方面,學生的發問中若有優質問題,教師應予以指出并著重講解。當然,對于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知識點,每一位同學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師不能強求每個同學思維的一致性,但應該強調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語文不僅僅停留在本書上,而是與生活情景緊密相連。如果學生的問題能夠延伸到生活實際,那么這樣的問題就應該是十分有益的。比如說在學習《伊索寓言》中《蚊子與獅子》這篇課文時,學生詢問“打敗大人物卻被小人物所打敗,是不是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強者”,這便是一個很具有探討性的話題。

放大優質問題,可以讓學生明白語文知識的廣延性,繼而讓他們在無垠的思維空間中培育問題意識。如此一來,學生不僅“敢問”,且掌握了“會問”的能力。

三、鼓勵和支持學生之間的互動,及時提供反饋

學生都是各不相同的差異性個體,教師應該正視學生之間的不同。不同學習能力層次的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深度、廣度可能都是不同的。中學語文的提問環節受時間所限,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問題,而只能挑選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問題。這時,學生之間的互動就顯得十分必須了。中學語文教學可以讓學生結成“對子”,讓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與較差的同學一起合作,共同完成語文學習任務。學生如果存在某一問題,可以聽取身邊同學的看法。若班級交流之后還無定論,便要征詢教師的意見。學生互動可以最大程度地融匯所有可能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敢問和會問”的素質奠定保障。公務員之家

在學生發問時,教師應重視如何反饋學生的問題。每一位學生的問題,教師都不能棄之不理,而應該把這些問題看作珍貴的教學信息,并用恰當的方式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學生的思維走入一個“死胡同”時,教師要及時指明方向,使學生走出迷茫;當學生的提問十分具有內涵與創意時,教師要給予鼓勵。只有科學地進行反饋,師生之間的交流模式才能更加融洽、穩固,學生“敢問和會問”的素質才能得以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1]韋志成.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8,(04).

[2]沃爾什•薩特斯.優質提問教學法[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3]丁煥云,鄭亞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語文培養創新思維[J].新科教,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