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透視論文

時間:2022-12-28 03:37:00

導語: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透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透視論文

論文摘要:中學文言文教學中創新意識培養首先是一種觀念的更新。同時還要從主體性學習、課堂內的在文化拓展以及學生想象力等方面,來培養中學文言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

論文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創新意識主體性學習文化拓展想象力

創新意識是指一個人根據社會和個體發展的新需要,引發出的一種創造性動機或愿望。它是人們從事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驅力,是自覺的心理活動和思維動量、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人們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學習興趣和創新激情。它是整個創新過程的前提和基本條件。創新意識的培養,從其與思維關系上來講,就是使人們的思維具有一種對于現有條件、狀況重新思索的沖動和習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和結果,思維發展同語言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中所表現出的條理性、清晰性、準確性、簡練性正是其思維的直接反映。文言文是中國語言文字發展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是古代勞動人民思維的結晶,也是整個中華民族思維習慣、思維模式的最直接的體現。文言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更能表現出現代語文教育對古代優秀思維的繼承和發展。《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辈浑y看出,文言文教學在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方面有著密切的作用。

一、文言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在于一種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更新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闭Z文教師在傳統文言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權威的代言者,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語文教師轉,圍繞著語文教材和教師教案轉。這種以“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無疑限制了學生主體意識和主動思維的發展,大大阻礙了語文學科創新思維的開拓和發展。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徹底地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狹隘、封閉的教學思想模式,要注重語言的發展尤其是文言文發展的規律,尊重語言的繼承性、持續性和語言所具有的思想性,始終以引導學生為主,尊重傳統與教學創新的統一,充分發揮個性化的文言文教學理念,這樣才能使中學的文言文教學與素質教育、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與創新意識的獨創性、開拓性、聯想性結合起來,真正地發揮語文在重新建構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園中的作用,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文言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學習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

主體性學習,主要表現在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等幾個方面。獨立性,就是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律自強、獨立生存、獨立學習生活的精神。而自主性,應著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生活內容,并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獨立自主的學習,是一種研究發現的過程,也是一種創新的過程。它和創新意識中所具有的最大特征—獨創性在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語文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習,認識到主體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使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興趣和獨立的思維習慣,來激發由此而產生的創造性。

吸工之僑獻琴》文言的難度并不太大,學生完全可以在書下注解的幫助下,對原文的意思做出準確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如果還以標準譯文的講述為重點的話,顯然會壓制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機會和興趣。因此在教學的策略和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自主性學習:引導學生借助多種形式的主體性學習活動,培育自主、合作、互動、探究性學習方式,建立民主、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循序漸進地化解重點難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優化全程教學。如:對于文言意思的理解,可以通過個體自譯,同桌對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對于章節的理解,可以通過學生自導自演的課堂短劇,也可以舉辦自由評說的課堂活動。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也大大增加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程度;教師從作斷紋、作古獲,埋諸土等方面進行發散思維的啟發,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造假的喜劇、愛假的悲劇、助假的鬧劇,從而得出有愛假的,才有造假的,根除造假,先莫愛假的結論。這樣才真正地體現了主體性學習的宗旨,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創造性地完成了整個教學過程,主體性精神成了創新意識的獨創性再現。學生在這堂饒有趣味的文言文課中,不僅學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語文知識,而且習得了語文的學習興趣和相對獨立的思維習慣。讓學生自主進人文言課文的情境,領會其中的深奧之妙,并升華為一種領悟力和理解力,也許這正是創新意識培養的開始。

三、文言文教學中深層次的文化拓展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基礎條件

歷史文化之所以深沉豐富,乃是因為數千年積淀下來的思想內涵有著巨大的力量。應該說,能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經過歷史長河沖刷而流傳下來的作品,當然是思想文化的精華,至少是可以讓我們去批判地接受的優秀遺產。而充分發掘出這些作品中的思想之美,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先秦的“百家爭鳴”,各種學說莫定了中國文化的思想基礎,此后千百年來思想的發展更是無比豐富,對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華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學要達到的目的之一。反過來,文言文的教學應該重視深層次的文化拓展,從而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供一個人文的環境。

中學大量的古詩文為我們提供了學習前人思想品質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銘》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境界,《愛蓮說》所暗喻的精神追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展示的道德情操,《過零丁洋》所凝聚的民族氣節;《燭之武退秦師》、《觸龍說趙太后》對古人的聰明睿智的展示,《勾踐滅吳》對人的精神力量的充分肯定,《寡人之于國也》、《過秦論》對治國得失的規勸和考證,《勸學篇》、《秋水》對人的個性自由的深思……凡此種種,都會對閱讀者帶來人格力量和思維模式的巨大震撼。創新意識的培養離不開這種導向性的文化反省和思維開拓,這種對文化深層次的追求為培養創新意識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空間。只有在這種廣闊的實踐空間中,創新意識才有可能真正地在我們的思維中生根發芽,才能在我們的思維中發揮它積極的作用??梢?,文言文教學中.文化的深層次拓展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基礎條件

再如《鴻門宴》中,對于項羽的描寫和塑造,是建立在霸王分封十八路諸侯的偉業之上,也是項羽日后勢衰、該下之圍、烏江自列的預兆,司馬遷所傾注的,不單單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揚劉抑項的寓意,相反是對如此歷史背景之下,英雄人物悲劇命運的揭示。如果不對史遷“互文”記事寫人的方法進行挖掘,不對《項羽本紀》、《高祖本紀》乃至整部《史記》等作進一步拓展,就不可能理解這種英雄悲劇的意義了。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全可以拋開教材教參的束縛,廣泛搜集材料,更深層次地去挖掘中國傳統文人的獨立人格和精神世界,從而完成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與作品人物之問的一段交流的心靈歷程。正是因為對文言文中傳統文化的有力拓展,讓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傾心感受,領會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義,枯燥的文言課文為學生創新意識培養提供了條件。只有對傳統文化量的占有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對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進行深層次的拓展,才能實現質的創新性的飛躍?!端臅ご髮W》中有一句話:“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意識的開拓性特征也就表現于此。

四、文言文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力是創新意識的翅膀

康德說:“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認識功能?!毕胂缶哂猩鷦拥脑僭煨曰颡毺氐膭撛煨?。語文學科本來就有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想象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在文言文教學中有意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蘇軾的《西江月·明月幾時有》上片對月飲酒,下片望月懷人,上下之間,以空靈澄澈之筆勾對,于醇酒飲酌之間,清風朗月之景,神游于宇宙人生之際,不禁使人浮想聯翩:你可以聯想到日月光陰如梭流逝,也可以聯想到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無限惆悵,甚至可以聯想到李白以明月寄喜J悅之情的詩句“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豪邁。學生對這種意境的個體化、具體化的想象,也就是其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再現。再比如學完《愚公移山》一課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能力的訓練。當年的愚公村氣候溫暖而濕潤,有大片的森林,還有大象??墒呛脦装偃f年過去了,滄海變成了桑田,今天愚公村的人們在干什么?他們經歷了怎樣的輝煌,又遭遇了怎樣的挫折,讓學生以《走進愚公村》為題,暢談愚公村的今天。學生自然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暢想愚公村在新時期的蓬勃發展,還有學生談到違反自然規律所受到的懲罰……這些無疑是想象力給了學生創造性的動力:在自由想象的同時,學生不僅陶冶了情操,凈化了感情,而且創造性地開拓了思維。

創新意識就是要求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再創造。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應該鼓勵和引導教學和學習的主體,不盲從權威,不迷信書本,不拘泥模式,善于發現,大膽探索,勇于開拓。這是培養文言教學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也是文言教學的重要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祖國傳統的文化,發揮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涵,才能培養出更具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真正有價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