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作文素材教學探析
時間:2022-07-04 05:53:00
導語:中學作文素材教學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考作文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主,而記敘文和議論文的寫作離不開寫作素材的積累。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是最好的方式;從書刊、電視、電腦等中積累素材是不錯的方式;“虛擬材料”是素材積累的最好形式。
關鍵詞:作文素材積累
一、要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到你想要表現的內容
文學藝術講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因此我們要發現的是另人感動的,贊美的東西。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我們要發現的主旨載體,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語文教改后初中語文教材中,就選取了大量的與學生同步的生活題材。因為只有這樣,教材才能與學生生活相同,才能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心理素質。作文也如此,學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選出來,寫成文章表達中心,才會感動人,才會收到中心鮮明、內容充實、喜聞樂見的效果。作文水平才會提高,成績才能上去。
尤其是記敘文,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寫日記,觀察生活中所有的發生過的現象,包括自然的和社會的,把它們寫成文字,在心底留下一個影像。待到作文時,把作文的中心與曾有的影像一對,以生活寫“中心”,文章肯定充實而有意義。初中議論文,相對講有些簡單。生活中的例子發生過的事情,比如那些英模人物的事跡,那些罪惡的軌跡……也是學生寫作文中典型有說服力的例證。這些例證好似法官手上的鐵證,運用到文中非常有力度??傊?作文素材的積累,第一位要向身邊事,生活中索取,這是最好的取道。
二、要多看書籍、報刊、電視、網絡或其他媒體來提高素材的積累
學生生活畢竟簡單,范圍小,哪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以獲取呢?因此,我們雖然提倡寫生活,但寫起來,仍然覺得窘迫。那么我們就要挖掘第二條取道,從書刊、電視、網上來探尋、收集,積累作文材料。應該說學生作文的素材積累,這條道路是陽關道,道上風景更多、更美,所以學生多讀書,多看有益的、有價值的網絡作文素材,搜集一些有用的東西,對提高作文素材積累,提高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說寫文章要引經據典,這里的“經”與“典”就是歷史上有價值、有說服力的東西。古人教學就是讀書,反復讀,直到會背誦,教師也沒有怎么講解,不像現在老師一個字一個字的去解釋。但古人的作文水平卻很高。這說明多讀書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
三、在前兩個內容基礎上,會演繹,也就是會虛擬一個材料
生活中沒有,但卻合乎邏輯,也可以叫做“編”一個材料。這一點做起來比前兩項要難,真的在生活中發現的,我們可以用錄像的方式把它濃縮在作文中。在書本中、電視上、網上看到的,我們可以把它拷貝在作文上。而這種方式,讓我們去創造材料,以生活為基礎。加上想象聯想,塑造一個新材料就不好說了。這就要求一個學生前兩項的基礎功上非常扎實。
當然,這三點是相互關聯的,第一項是第二項的同步,第一、第二是第三項的基礎,第三項是前兩項的飛躍。
一些學生作文苦于無法下筆,就是他的大腦中裝的東西太少了。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米便是學生作文的素材。尤其近年來中考作文總是與時事相關聯,比如,03年的《感動》,08年的《那一刻,我們……》,都把時事引入到中考作文中。因此觀察生活,多在電視上、網上搜集有用的材料,同時靈活運用材料,虛擬材料,是中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積累作文素材的三個有效途徑。
有了內容好比是最初的璞,加上雕琢,才能成器。而璞,必須有一塊上好的材料。中學生要隨時隨地地汲取生活中的給養,用眼、用心、用耳去感知生活的美、自然的美,看花開花落,日圓月虧,聽自然萬籟,秋風落雪……把世界的美寫得淋漓盡致,把罪惡與丑陋批駁得無地自容,把一個鮮活的年輕的心靈描繪得絢麗多彩。
- 上一篇:透析讓識字教學動起來
- 下一篇:小議準公益信托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