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小說教學研究
時間:2022-01-29 09:14:02
導語:中學語文小說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小說能夠掌握必要的文學常識,逐步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不斷吸取豐富的語文營養,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感染和熏陶中,受到啟迪,從而提高觀察、思維、想象及創造能力。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小說教學應著力抓好“懂、閱、悟、習”四個環節。
一、懂——讓學生掌握小說三要素
(一)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
在小說中,故事情節和結構特征是表現人物性格特點與主題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在小說創作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這一環節來著重塑造人物的。為此,準確地引導、適當地啟發學生認真地分析故事情節,是小說教學環節中比較重要的部分。
(二)引導學生分析主要人物特征
人物形象的塑造多半來自各種具體的描寫。所以在教學當中就必須要求學生掌握分析人物具體描寫的方法,從中感悟,熟識這個人物的個性特征。這也符合人物描寫是直接用來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這一規律。通過分析作者筆下這個人物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在腦海中勾勒出作者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孔乙己》讀教學一文教學前,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查找關于孔乙己的種種相關情況、咸亨酒店等。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搜集、了解,讓學生在心里形成關于孔乙己所處環境的認識,體會主人公生存的社會大環境和生存的意義,一步步培養學生對小說的閱讀興趣,開發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引導學生了解小說的環境刻畫
環境就是小說中的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發展的場所。通常,特定的人物形象,總是離不開特定的環境描寫。環境描寫一般分為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常常揭示的是作品要突出的深刻內涵所在;自然環境描寫時常是為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特點。例如《藥》,作者通過康大叔的嘴給大家轉述夏瑜的話:“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边@是告訴讀者這篇文章反映的時代背景,也把夏瑜的階級屬性與基本性格初步勾勒出來。
二、閱——培養學生對作品的鑒賞能力
語文教學的關鍵部分還包括閱讀,這個在小說教學中顯得極其重要。通常情況下,朗讀是一種手段,也是目的。大文學家歐陽修和朱熹都對讀提出過要求,歐陽修說過,“為文有三多”首先要求“多讀”,朱熹也要求學生從小養成正確朗讀的習慣??梢?,學習一篇文章,就要讀出聲音來,要抑揚頓挫、語調神情并舉,這樣容易深入角色,當自己身臨其境的時候,才能感知主人公真正的內心世界,也能更深地體會作者此處重點描寫的真正目的,這樣比只用眼睛看所形成的印象更深刻,當然對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會更透徹。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把握時機,緊緊圍繞課文內容力爭創設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身心投入到情感朗讀中,大力營造愿讀、樂讀、賽讀的濃厚氛圍。
(一)分組合作,強調角色意識朗讀
朗讀的過程,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還原了語言形象,精準地理解語言內涵,深刻體味語言情感這一復雜的心理過程。在自讀自悟中更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精義妙理,神思妙筆,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思想境界達到同一平臺,通過聲音的帶動,把作品中蘊含的“情”讀出來。作為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不能步入過分強調純技法的誤區,比如,何處要讀重,何處要讀輕,何處要讀慢些,何處要讀快些;或是要求學生“帶著高興的感情讀”、“帶著悲痛的心情讀”;還出現不時地提醒學生“聲音要低沉”、“速度要輕快”如此引導閱讀,等等,這樣的技術指導,學生看似懂了,也“有感情”了,但卻未必是真情實感地真正流露。近些年來,筆者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提倡每四人一組,倡導組內分工協作,當角色較多時,有的同學就擔任兩個角色或者更多,經過一段時間模擬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閱讀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二)模擬人物,形象扮演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是小說教學過程中一個傳統的方式,它主要可以充分發揮其品味語言藝術,領悟作品內涵的作用。“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這是葉圣陶先生所推崇的“美讀”,他還說,倘“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獲。也就是說,通過美讀這一過程,不僅對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了理解,還能深層次地感受文中難以言傳的韻味,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同類文章的閱讀方法。學生只有準確理解、把握作品、把握人物形象,才會把作品的語言逐步“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維,這樣就能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審美情趣和思維能力。
三、悟——引導學生體會小說反映的哲理
一部小說,作者撰寫的真正意圖都是為了反映一定哲理。不外乎是弘揚傳統文化,或是贊美某種偉大精神,或是鞭策社會的丑惡現象,以便給人以啟迪。所以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作者的意圖,品味文中蘊含的道理,以便用做成長的素材,逐漸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作者對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盼——贊——遇——躲”這一過程的描寫,細致的分析出了人物關系,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描寫,更體會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丑惡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引導學生感受自己所處的環境,倍感自己身處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親情和溫暖,進一步激發生存的自豪感。
四、習——強化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教師一定要走出小說教學是完成課程教學任務這一誤區,重點要放在注重更深層次地不斷挖掘學生潛能,在教學中使學生適量習作小小說的練習,以豐富體驗,積累技巧,達到熟能生巧。小小說的習作訓練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獨特的想象力,文中如果能構建合理的個性化情節設計,倡導充分表達健康、自由、積極向上的主題,必定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同時也增強了對小說的情感體驗,就能更進一步升華教學這一目的。綜上所述,中學語文小說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一方面培養學生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將從中學到的東西沉淀為自身成長的素材,在這個美麗的藝術殿堂里自由飛翔,健康、快樂的全面發展,同時,將自己的人生格局塑造得更具魅力。
作者:蔡 恒 單位: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一高級中學
- 上一篇:中學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分析
- 下一篇: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