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學語文教學的方法
時間:2022-02-01 08:38:01
導語:淺析中學語文教學的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俗話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闭Z文和音樂、美術一樣都是一門藝術,特別是語文教學手段豐富多彩,靈活多樣,關鍵看語文老師如何整合材料,同樣的原料看誰的手藝精湛,能做出色味俱全的大餐,讓學生從大餐中得到一種享受,回味無窮。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情境;快樂享受
一堂好的語文課,要看師生的互動是否活躍,生生的問題探究是否落到實處,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拓展,學生接受的知識是否高效,這些靠的就是教學得法。葉圣陶學生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教。
一、語文教學要以“情”字為重
從美學的角度看,語文是充滿美的魅力的學科,充滿著情趣,因此我們語文教學要以美入趣,以情入趣,那樣我們才能發現每篇文章都蘊藏著賞心悅目的文字,只要進入文章角色的境界,我們每個讀者都會動之以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也可以說教材是豐富飽滿、異彩紛呈的情感的海洋。關鍵是我們語文老師要學會引導,營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融情于學,例如講朱自清的《背影》時,老師聲情并茂地朗讀父親在車站為兒子買橘子的情境動作描寫:蹣跚,探下去,爬上,兩手攀著,兩腳向上縮,這時作者油然產生對父親的愧疚而流淚了,此時我發現班級學生已經產生了心靈上的震撼,有的女生臉上已經留下晶瑩的淚花,就連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也聯想到自己操勞的父母,并為此而羞愧,這就是文章的情感威力,自然流露的父子情深,會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科學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最新穎、最容易抓住學生眼球,激發興趣的一種教學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載體,同時多媒體提供的現象清晰、直觀、生動,能使學生簡便、快捷地直觀感受現象,感到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臨其境,進入由形象、色彩等混合構成的氛圍,使教學過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開辟多向立體的思維通道,促進學生觀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強、審美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我首先播放荷塘月色的影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清幽寂靜之夜,流水一般的月光,婀娜多姿,荷花有的還是花骨朵,這些美景,使學生看了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那么學習本文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了。
三、加強語言修養,便于“言傳”
語文教學最講究語言美,首先,語文老師的語言要準確、規范,不要犯科學性的錯誤,否則學生在背后會笑話你,甚至會小看你,進而對你的課望而卻步,因此我們老師的語文工具書———字典、詞典,備課的時候不能離身。其次,老師要講一口流利的標準普通話,講話要富有情感,抑揚頓挫,使學生聽起來感覺是在欣賞一首動聽、美麗的歌曲,聽你講話就是享受,因此,學生更愿意聽你講課,課堂效果一定好,再次,注意不生編亂造詞匯,不違背邏輯和語法,具有嚴密的科學性,表達準確、語義清晰。語文最講究語文的幽默風趣性,老師講課時,表情要豐富,要面帶微笑,力爭讓學生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從教師優美、生動、風趣的語言中獲得一種親近感,獲得一種美的享受,絕不能把低級庸俗、粗魯污穢的語言帶到課堂上來,更不能用尖酸刻薄、有傷風雅的侮辱性語言去挖苦、嘲弄和辱罵學生。否則不僅影響學生的語言表達,而且影響他們的思想品德。
四、體驗生活,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悟性和親近感
語文即是生活。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嚴厲地指出:“從學生的學校生活開始,我們就在他們面前關閉了通向大自然迷人世界的大門,他們不能傾聽小溪的淙淙聲,不能傾聽白日里融雪的水滴聲和云雀歌唱。學生僅僅在背誦描述這些神奇事物的枯燥無味的干癟句子?!本褪且笳Z文老師指導學生走出書本,去感受自然賦予人類的青山秀水、花鳥蟲魚、閃電雷鳴、芳草萋萋、春夏秋冬,使學生感悟人類博大的胸襟,感悟人生的春天,夏天的生機,秋天的收獲,冬天的燦爛,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這些都是封閉的課堂永遠無法給予的,反過來也能為有效課堂增添豐富的想象力。
五、開展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滿堂灌,老師是絕對的權威,學生只是忠實的聽眾,學生不能也不敢質疑老師,同時也沒有這個機會、平臺,更談不上所謂的師生互動、小組合作,也沒有自主探究、自主學習。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老師應根據學生個性、智商、基礎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開展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開放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讓死氣沉沉的課堂轉變成富有生機、充滿活力、大膽放手的課堂,讓學生的嘴說出來,腦子動起來,手做起來,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愉快的體驗,就連學困生都在自主探究中融情于教學??傊?,在新課標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只要使語文教出味來,有水乳交融,他們就能體會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04.
作者:李建兵 單位:江蘇省沭陽縣外國語實驗學校
- 上一篇:法務會計及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的開展
- 下一篇:高校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