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中導入教學法的運用

時間:2022-07-08 10:24:00

導語:中學語文教學中導入教學法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教學中導入教學法的運用

教師設計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很多語文教師成功地掌握了各種各樣的課堂教學導入方法,能夠在備課時對導入環節進行精心設計,因此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值得讓人學習和參考的成功教學案例。但是由于一些教師仍然對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存在認知誤區,或是在個人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課堂導入還有著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探討。

一、導入教學法應用于中學語文教學的常見問題

1.1導入時間過長

課堂導入環節占用的時間不應過長,一般情況下為3-5分鐘,應該盡量做到簡潔具體。如果課堂導入時間過長、內容過多,不僅會影響教學時間,而且易引發學生的厭煩情緒。教師的每節課都有相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新課的導入都需要緊緊結合教學并為教學目標服務。

1.2導入缺乏對教材的整體把握

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教師必須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內容:教材、學生、教學方法。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教材理解不透徹,對中學語文教育的體系認識不清,對每節教學內容與整體教學目的的聯系不了解,在對教學導入進行選擇和設計時不能夠顧及其他,這種情況下設計的教學導入不能對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了解,不能較好連接新舊知識,不能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導致課堂導入的設計缺乏針對性,降低了教學效率。

1.3導入方式不夠靈活

靈活的課堂導入能夠對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簡要的復習,還能夠對學生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有一些教師習慣于這種導入方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今天我們來學習…”該課堂導入方式往往難以培養學生對新課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有一種現象,僵硬的課堂導入不能較好地將新舊知識進行融合,過渡不自然。

二、導入教學法應用于中學語文教學的建議

2.1導語設計要有針對性和精煉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每一節課都有一個或幾個相應的教學任務需要完成,一切課堂教學活動都應圍繞相應的教學任務開展,一切偏離教學任務的課堂教學活動都沒有意義。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所設計的課堂導入密切結合本節課的相關內容,使課堂導入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絕對不能夠脫離課堂教學實際,泛泛而談,導而不入。課堂導入教學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序幕,因此課堂導入應短小精悍,教師需要對其進行精心設計,力爭簡單準確,能夠用短短幾句話巧妙帶入,分清主次,不能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

2.2鉆研教材使導入做到自然過渡

作為教師備課的關鍵一部分,鉆研教材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甚至可以說鉆研教材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鉆研教材通常依照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教師學習教學計劃中的相關內容,對整套課本進行通讀,對各冊教材進行研究,從總體上對教材進行體系學習。課文是教材的主體部分,為了更透徹地理解課文,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整體把握,對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進行深入研讀。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教師需要依照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過渡,不能盲目復習舊知識,也不能直接學習新知識。較好的課堂導入是能夠讓學生順勢接受新知識,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教學質量也能得到明顯改善。

2.3努力使課堂導入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

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只有對語文產生學習興趣才能夠自覺進行學習。當然,要做到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容易,其中課堂教學導入設計尤為重要。導語雖短卻能夠快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授《岳陽樓記》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將自己了解的有關岳陽樓的軼事聲情并茂地講給學生,學生對此聽得入迷,自然而然會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充滿期待。在期待情緒的引導下,學生就會愉快地進入新課學習。因此,優秀的教學導入能夠引發學生渴望學習的情緒,開啟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以良好的狀態進入教學活動,為整個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盧緒啟 單位:山東淄博市張店區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