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堂導入有效性研究

時間:2022-11-18 11:08:44

導語:中學語文課堂導入有效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課堂導入有效性研究

【摘要】對于中學語文課堂來說,其導入行為直接關系到新舊知識的學習效果。中學語文課堂的導入受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專業素養、個性和教學經驗等影響,當前的中學語文課堂導入中存在諸多問題,必須有效地改善導入行為的教學效果。全面分析了中學語文課堂導入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語文;課堂導入;導入行為;有效性

對于課堂導入教學來說,主要是指教師在講授新知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學生引導到較好的學習環境中,并完成各種任務的教學行為。導入學習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新知識接受的有效性。“先行組織者”是一種新型的導入教學方式,其能夠較好地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針對課堂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教學措施。

一、先行組織者理論介紹

根據美國的知名心理學家奧蘇泊爾的理念制定的理論,其中對知識的同化過程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認為教學的意義在于學生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和自己的認知充分結合起來,同時,學生必須具有主動學習的態度,并從舊的知識結構中找到新的知識點,真正實現有意義的高效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學工作者必須首先準確地衡量學生的知識基礎,使學生對先前知識的背景進行充分的理解,選擇合適的先行倒入材料,實現新舊知識的同化,并提高知識的涵蓋面。對于先行組織者的類型,首先包括陳述性的組織者,在面對各類不夠熟悉的學習任務時,選擇具有上下位關系的組織者,其次為比較性的組織者,在面對陌生的學習任務時,選擇具有對比關系的組織者。

二、當前中學語文課堂導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恰當的導入意識

對于教師教學來說,導入意識并沒有成為教師教學理念的一部分,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忽略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課程有導入環節,但是只是通過文字的方式講解進入新課程,沒有充分利用圖片或視頻等發生,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繼續進行課程的學習,很多教師對課堂的導入環節關注程度相對較差。首先,對于學生來說,同樣缺乏一定的課前互動環節,很多學生沒有對學習過程的充分準備。其次,學生一般是按照老師設計的路線進行學習,對課堂知識的學習缺乏一定的動機,思維一般較為被動。很難真正融入于課程環節中。

(二)忽視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對于導入活動來說,其內容一般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最重要的切入點,但是當前的課堂導入者并未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沒有充分提高學生的生活動力,無法激發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世界中探索未來,課堂中的導入環節只是教師工作者的自說自話,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導入工作的真正作用。

(三)缺乏倒入目標定位

當前,教學導入存在較為籠統的問題,其維度較為單一,并未分析到實質性的問題,有些導入過程中已經充分的引出了課程文本內容,如引出課文的題目等,但是相對來說,缺乏一定的情感引入,在表面上來看,引入的知識較為豐富,表面上各種圖片、典故、資料都有,但是其實質就是一些文本內容的簡單化課堂導入,真正的情感等實質問題沒有進入到課堂中,教師對新教材的把握程度相對較差,并未對教材進行充分的定位,有時甚至會導致新知識與舊知識的沖突等問題。

(四)導入類型的僵化

當前的語文教學導入類型,存在較為僵化的問題,有關結果中明確顯示,一般來說,在導入方式中,針對語言的導入占據了總體的60%,但是一些實物等趣味性的導入方式所見不多,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其是一種具有較強多元性的學科,如果較多的模式化語言,無法真正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各類感官,理解世界萬物和各類生活趣事等,在具體的導入方式選擇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當前的教育條件,選擇或者制作各類創新性的音頻資料,圖片資料,或者教學行為等,學生可以在歡聲笑語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提高中學語文導入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積極轉變觀念

首先,當前各類教學觀念已經滲透入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在改變教學策略之前,必須優先改變教學觀念,初中的語文教師必須勤于觀察,勤于思考,在生活中發現各類好的教學資料。教師必須改進過去導入無用論等落后觀點,真正利用導入環節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反思,并對課堂中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例如,在進行科普類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導入環節的教學內容,如可以使用多媒體等方式展現一些研究的相關背景等,真正幫助學生把握課程的內容。

(二)提高專業素質

對于教師來說,必須把自己的教學理念全面轉變成為自身的實際教學行動。首先,教師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基礎,對于中學語文來說,其學科背景較為豐富,需要較為扎實的語文知識儲備,教師必須充分完善自身的語文知識基礎,并不斷學習和模仿優質課資源,創新出符合自身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真正豐富自身的理論基礎。其次,教師學習適當學習遷移理論等先進理論,并提高教學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導入內容

對于課堂導入教學的設計工作來說,必須熟悉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知識結構等進行全面的掌握,在導入新課的具體該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對舊課程的理解和認知等找到新型的導入教學方案。例如,在學習魯迅《朝花夕拾》之前,教師可以引進之前學過的魯迅《吶喊》中的文章,將學生更好地理解魯迅文章的風格。另外,魯迅的文章多寫實較多,教師可以向學生構建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全面的思考,并真正找到符合自己認知行為和思維習慣的學習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新舊知識更好地同化,轉變成為自己的知識。在學習文言文時,很多虛詞的意義相似,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中導入虛詞練習,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之中再。對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說,常會聽各種音樂,看視頻等,教師可以整合各類資源,使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感受之前的知識,并逐漸學習未來的知識等。

(四)清晰學習目標

必須保證學習目標的正確性,課堂導入的內容等必須不偏不倚,先行組織者不能將學生與課堂的學習資料等強行建立聯系,必須根據針對性的導入各類教學知識和情感體驗等。首先,保修全面的分析學習的重點目標,并掌握各類的學習資料中較為關鍵的部分,確保導入的內容有一定的深度。其次,對于課堂的導入過程必須緊抓文章的主題情感,可以適當使用情感渲染的方式,真正激發學生的激情,使文章的內容更加煽情,保證學生能夠動情并入境,確保導入內容的深度。

(五)靈活導入形式

對于課堂的導入來說,可以靈活其形式。例如,可以進行課前的即興演講等,并配合各類視頻,可以實現以詩入文或者以畫入文等,也可以把各種方式進行巧妙的結合,并給與學生適當的感官刺激,引導學生使用已有的認知基礎去理解新的內容。

四、結語

課堂導入是課堂高效學習的關鍵。語文是一門充滿藝術性的學科,并同時具有一定的靈動性,對于中學語文課堂的導入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使用多樣的理論進行設計,構建多樣化的中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仇圣飛.淺談中學語文課堂導入的設計策略[J].課外語文,2014,(24):81.

[2]李怡霞.淺談中學語文課堂導入的藝術[J].中小學電教,2010,(08):139.

作者:韓麗 單位:淄博市張店區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