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
時間:2022-09-22 08:33:43
導語: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重視課堂導入,積極引導學生學習
初中生喜歡熱鬧、有趣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新穎的課堂導入方法,是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教學內容的捷徑。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天性,充分利用課堂導入,把學生快速代入學習狀態,才能激發其學習熱情。我們知道,初中生正在成長的發展階段,他們的課堂自我控制能力還不足,在教學計劃和組織中,教師立足于有效的課堂導入,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濟南的冬天》教學時,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濟南冬天的圖片或者幾段濟南冬天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理解作者情感,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了這樣的導入環節,不但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整個學習過程學生會興致勃勃地參與、熱情滿滿地投入,這對實現有效性教學來說,無疑是一種推動。
二、加強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在以往的初中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常采用統一的方法,不多考慮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新改革的背景下,這種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根本需要,更加有創造性、新穎性的教學模式才是學生需要的,也是更適合學生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時與學生進行互動,給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計劃,有針對地幫助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語文綜合素質,進而提高課堂互動的有效性。在教學中,對于學習能力強,基礎水平好的學生,教師要制訂較高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教學計劃,大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對于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就要根據他們的情況有計劃地降低計劃難度,對他們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講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打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巧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為了擺脫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新課標教學理念的初中語文課堂,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到活動過程中。情境創設法,就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理解把課堂教學內容融入一種情況,便于學生學習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更能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目的。例如,在學習《智取生辰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演繹課文中的角色,并通過有趣味的對話,增強學生對于課文更深的感悟力,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切實推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四、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互動的頻率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是獨立的,并且互不干預,這對于思維處在發展中的初中生來說,顯然不利于他們思維的拓展,導致學生學習方法死板、思維僵化。有計劃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科學應用,才能有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和不足,有效增強課堂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促進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合作學習的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要相互配合,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與小組成員交流,或者組與組交流,豐富學生思想,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種方法不但改變了傳統教學單一、枯燥的問題,而且還能效幫助學生鍛煉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不但要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法,還要給學生創造課堂互動的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應該對課堂互動重視起來,通過合作學習等形式提高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率,提升教學的針對性,為課堂有效教學助力。
參考文獻:
[1]張廣君,王玉鳳,任輝.論課堂有效性[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7(2).
[2]袁少坤.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互動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35).
作者:趙琦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城關中學
- 上一篇: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路徑
- 下一篇:小學班主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