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分析

時間:2022-04-03 08:37:01

導語: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分析

摘要:對于學習和生活,語文都是一門至關重要的科目。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正處于一個關鍵的階段,這一階段既是小學語文知識的承接,也是高中階段語文能力的基礎,同時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不應該只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更要重視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此,文章詳細論述了如何基于核心素養構建中學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

學習語文,不僅能豐富理論知識,掌握理解知識的能力和智力,同時也是積累經驗、增長智慧、提升綜合素質的過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核心素養一詞被提出來。核心素養是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新要求,不同于以前只是追求成績的評判標準,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的全面綜合發展。因此,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不應該只是圍繞著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而是應該在成績之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邏輯思維、自我探索等全方位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意志力,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語文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能力與品質,更加長久地在大社會環境下生存、發展下去。那么,該如何運用核心素養,構建高效的中學語文課堂呢?

一、加強口語教學,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語文教材中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有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知識,等等,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也為其他科目的學習打下基礎。通常教師加強學生的口語練習有三種:一是聽,讓學生聽音頻,從中感知語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語感;二是大聲誦讀文章,提升學生的記憶力以及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升文學素養;三是組織對話,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或者角色,讓學生用恰當的語調、語速,帶上感情誦讀文章。對于《皇帝的新裝》《范進中舉》等帶有故事性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對話,進入課文中的情境,真實感受角色,總結文章主旨。對于一些意境幽遠、語言優美、感情豐富的散文,可以分組讓學生分段誦讀,感知文章的語言魅力,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加強中學語文的口語教學,能夠在學習和生活兩方面豐富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使學生在學習和理解文章內容時更得心應手,將文章的深層含義理解得更加透徹。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的培養,初中階段正是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階段,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物形象,提升學生的個人品質和思想道德素養,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中每一句話的感情,以及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讓學生自主思考應該用什么語氣、語速來展現,這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進而能夠促進學生正確地運用和表達自我情感。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興趣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核心素養培育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學生主動學習的第一步,是學生學習的精神動力,只有他們真正對語文學科產生了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探索語文知識。傳統的教育理念下,以教師為主教授課本內容,學生單純地聽課、記筆記,教師并不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使得學生感覺課堂枯燥無味,不喜歡語文,甚至產生厭煩和抵觸學習語文的心理,影響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要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將教學轉變為學生“玩與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用被教師強迫,而是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文言文對于初中生來說,總是覺得晦澀難懂,還要去背誦,真心不愿意主動去學、去記。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課文相關的視頻,展現文章的內容,給學生以視覺上的強烈沖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觀看視頻也有利于學生解讀文言文,使學生在學習時不那么吃力,理解起來也更容易。另外,教師可以延伸課文內容,給學生講述與課文相關的“野史”及有趣的故事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投身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生帶著疑惑和興趣去學習探索,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文章就會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這樣的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使語文課堂更加高效。

三、轉變教學方式,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若單純以教師為主講課,學生難免會產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想法,不去主動思考、探索,學到的只是教師的學習成果,學習效果自然不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指導思想,全面認識和把握語文學科的特性,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在此基礎上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知識點,并能主動探索語文知識,在創新與思考中提升學習效果,獲得滿足感和學習的自信心。這樣,能夠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促進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形成積極學習語文的良性循環,進而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教學方式有很多種,小組合作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角色互換教學法、創設情境教學法,等等。其中,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主動深入分析文章。在利用角色互換教學時,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指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不斷探究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然后,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結合教學目標自學課文,查閱生字詞,通讀并找出關鍵字、詞、句等,自主理清文章脈絡以及文章結構,要求學生給教師和同學們講解自己的學習成果。比如,有個學生說文章采用了回憶的方法,根據時間的順序來描寫的……對于學生表述不當和缺漏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其他學生改正和補充,在各個小組沒有異議后教師總結評價。最后,小組討論、總結作者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地自主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做到發散思維,發揮主觀能動性,與教師和同學合作互動。師生之間關系的轉化有效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采納學生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從而構建高效的中學語文課堂。

四、深入剖析和挖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品質素養

古文學習對于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古文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能體現作者思維的發展,尤其是議論性文章。議論文更講求思維的品質,良好的思維具有許多特點,如深刻性、敏捷性、獨創性、靈活性,等等。如《師說》一文中的分析方法豐富多樣,不僅有舉例論證,還有正反對比論證,其中還有實例分析及辯證分析,這些具有靈活性、獨創性、敏捷性等思維的文章,能夠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品質素養。學生如果能夠通過這些古文的學習,學習古人做人、做事的方法,遇事的思維方式,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十分有幫助的。語文是學生學習漢語并運用漢語的科目,重點是培養學生語言理解表達、運用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嘗試和創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改進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抓住中學生的心理,引導學生形成邏輯思維。五、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在我們的傳統認知里,許多字代表的意象是十分豐富的,例如“月”代表思念,“酒”蘊含著復雜的情感,“黃河”象征母親,等等,這都與我們的文化有關。我國歷經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沉淀下來眾多優秀的文化,例如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等,現代文學作品如《吶喊》《白鹿原》,等等。這些優秀的作品都需要學生去研讀,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養,進而感知、傳承并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同時,在品讀這些作品時,學生還能夠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表達方式等,學習作者的行文結構、文章框架,積累文學常識,這對學生閱讀和寫作都大有裨益。

總之,構建高效的中學語文課堂,必須要以核心素養的培育為指導,正確理解和認識語文教學的特性,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首先應該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運用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要轉變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通過小組合作、師生互換角色、情境教學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最后,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可利用資源,并鼓勵學生課外閱讀,豐富知識儲備。做好這些,就能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同時,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穩步發展,構建高效的中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連金穩.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活動•探究”單元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16).

[2]丁濤.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19(3).

[3]鄭銘明.初中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

[4]陳建國.淺析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學周刊,2016(28).

作者:吳冬梅 單位:甘肅省靜寧縣阿陽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