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現狀及建議

時間:2022-01-18 04:07:56

導語:中醫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現狀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現狀及建議

摘要: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開展,中醫英譯需求也日益增加。調查發現:中醫英譯難度大,翻譯標準不統一,人才缺乏,中醫翻譯工作人員缺乏中醫文化背景以及中醫英譯研究發展滯后已阻礙了中醫國際化進程。鑒于以上問題,提出提升中醫英語翻譯人才的漢語文化底蘊、跨學科聯合培養中醫英語翻譯人才、建設中醫漢英雙語語料庫,培養中醫信息化翻譯人才等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醫;英語翻譯;人才培養;建議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翻譯需求

隨著“一帶一路”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全面推進,國際上醫學交流愈加頻繁,這必將帶來中醫翻譯成各種語言的迫切需求。筆者在梳理有關中醫英語翻譯文獻時發現:1995年到2016年,以中醫英語翻譯為關鍵詞的文章共有一百余篇,其數量隨著時間推移呈遞增趨勢,國內中醫翻譯缺乏一個標準的原則,翻譯水平也參差不齊,尤其是詞匯翻譯,大部分譯者采用的是中醫漢英翻譯詞典現成的翻譯,而忽略了我國中醫的傳播與譯介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創新只會導致中醫翻譯事業停滯不前。另外,中醫翻譯西醫化趨勢較為明顯,中國譯者往往擔心國外讀者誤解中醫為“偽科學”,從而認為應用現代科學為基礎的西醫化譯法會稍微掩蓋這個問題(麥考爾.雅蒲2003)?!笆褂梦麽t學術名詞來表達傳統中醫概念是中醫翻譯的主要趨勢之一”(魏迺杰1995)。由于中醫英語承載著傳播中醫文化的重擔,譯文必須保證嚴肅的學術性,措辭必須準確嚴謹。缺乏標準性的翻譯很難讓中醫文化自成體系。從文章內容來看,中醫研究論著較少,可借鑒資料不多,可見對中醫英譯研究還不夠深入,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李照國。其中1997年的《中醫英語翻譯技巧》是世界上第一步探討中醫翻譯的書籍。在該書與《醫古文英語翻譯技巧》(1999)中李先生把語言學知識與中醫知識結合形成一個中醫英語翻譯理論原則“比照西醫,求同存異”。國外也有涉及中醫翻譯的研究,比較有造詣的當屬魏迺杰(2001):“西醫化的譯法確已然成為中醫翻譯理論的主流”。但畢竟存在文化和思維邏輯上的差異,國外譯著往往不能很好地體現中醫文化內涵。中醫英語翻譯難度匪夷所思。絕大多數中醫概念沒有現成的英語單詞相對應,中醫獨有的特點導致字面意思并不能完全傳達其深刻含義,許多中醫概念普通的中國人都很難理解,更何況外國人。中醫英譯標準的不統一,人才的缺乏以及中醫英譯研究發展的滯后已經阻礙了中醫國際化進程。筆者意欲通過本研究能夠為中醫英譯研究和發展,人才培養有一定促進作用,從而使中醫文化能夠更好地走向世界。

二、中醫翻譯人才現狀調查

(一)調查要解決的問題。中醫英語翻譯人才指的是既要掌握中醫藥專業知識及基礎理論,又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進行中醫藥貿易談判、文獻資料翻譯并能夠順利進行跨文化學術和技術交流的外語及中醫人才。本文旨在調查目前我國中醫翻譯人才現狀及需求趨向,對中醫藥企業,醫療機構和高校翻譯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以期研究成果能夠呈現目前中醫翻譯人才現狀,并促使高校突出辦學特色,培養出高質量的跨學科復合型外語人才,從而為我國中醫藥行業服務,使其能夠在世界范圍內發揚光大得以傳承。中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掘和培養自身現有人才與高校聯合培養所需的中醫翻譯人才。為此,課題組成員2017年6月對鄭州某高校翻譯專業畢業班學生進行了調查和訪談;2017年9月對河南部分中醫藥企業進行了調查和訪談;還對省內部分醫療機構進行了訪談。主要研究的問題是:該行業現有的中醫翻譯人才現狀及未來幾年內需要哪些種類的中醫外語翻譯人才。(二)調查項目。本調查通過問卷星生成問卷鏈接發放至各個受試者。調查項目主要有本單位引進外語人才的主要途徑、現有的中醫翻譯人才數量規模、學歷結構、培養計劃、對本單位外語人才的基本評價、近五年來外語人才流動情況、單位涉外活動進行的頻率與活動規模、單位對中醫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單位預期需要中醫翻譯人才具備哪些素質以及中醫翻譯人才需求數量等。對高校翻譯專業畢業生主要通過質性訪談方式進行調查,課題組成員走訪鄭州一所知名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班,進行現場訪談并記錄訪談結果,調查的主要問題是目前開展的主要課程、課程開展的手段和方式、課程內容設置、學生對課程掌握程度等。

三、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共向中醫藥企業發放調查問卷52份,回收有效問卷52份。從調查結果看,中醫藥企業及部分醫療機構中醫英語翻譯人才普遍存在數量不足,翻譯水平有限等問題。目前相關企業及機構中的涉外英語翻譯人員,相比較而言,學歷不高以本科學歷為主,研究生學歷占比31.2%。而且從事中醫翻譯工作人員大多是單純的英語專業畢業,沒有中醫文化積淀和知識背景,因此,在知識面和中醫翻譯實踐中存在很大程度障礙和困難。同時,中醫英語翻譯人員數量占單位總人數比例均低于1/200,這一比例遠遠不能滿足我國“一帶一路”倡議逐步推進和國家對中醫傳統診療方法不斷對外傳播和推廣的實際需要。未來幾年,隨著我國政策的傾斜,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藥事業將不斷推向海外。調查結果顯示,在中醫藥外語翻譯人才、中醫針灸推拿外語人才、中醫診療英語人才及相關法律法規外語人才將會出現緊缺,也是未來用人單位需求的新趨勢。高校翻譯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要多注重這些能力的培養。根據調查結果,筆者了解到,社會上缺乏相關中醫英語翻譯職業培訓。目前,大多數英語培訓機構都是更多注重各種出國英語等級考試的單純的英語培訓,并開設專門的英語培訓課程,適合各個學科有出國和外語交際需要與職業需求的廣大英語學習者。由于中醫翻譯市場需求有限,因而,幾乎沒有適合中醫翻譯的在職培訓機構和課程。筆者還走訪了幾家中醫醫療機構和一所知名高校的英語專業,在醫療機構,筆者了解到相當一部分中醫從業人員由于英語能力的匱乏而影響自身的學術交流和學習,他們普遍反映學校的英語學習與實際崗位需求存在脫節,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也沒有合適的中醫英語培訓機構和項目,這使得他們離開校園重新學習英語變得困難。通過訪談,筆者也了解到高校翻譯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與醫療機構和企業的實際需要存在脫節,用人單位和高校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與合作,致使很多畢業生畢業后很難或需要較長時間適應實際的翻譯工作。中醫藥高校外語專業并沒有突出中醫的翻譯特色,大部分英語教學仍是單一的外語教學與翻譯。一方面是兼具中醫文化知識的高校英語教師匱乏,另一方面是學科間缺乏跨學科融合、交流意識。從而使高校中醫翻譯人才培養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實際需求。中醫藥英語翻譯是一項復雜而艱辛的工作。目前,我國對中醫藥翻譯人才的培養工作與實際需求還相差很遠。據調查,除了國家專門特設的中醫藥學院外,其他高校開設此專業的還很少,中醫藥理論在民間流傳的居多。因此,我國中醫藥英語翻譯專業空缺很大。第一,幾乎沒有高校設立中醫藥英語翻譯專業;第二,其他領域也鮮有人投入時間金錢和精力到中醫藥英語翻譯研究工作中,使中醫藥英語翻譯人才一度緊缺。

四、中醫英語翻譯人才培養建議

(一)提升中醫英語翻譯人才漢語文化底蘊。翻譯教學在培養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應重視學生漢語水平,尤其是古漢語水平的提高。做好中醫漢英翻譯工作,要讓學生多讀課外中醫典籍,古代漢語文學經典作品,掌握中醫文本表達的一般規律,洞悉中醫文本的深厚文化及哲學內涵。只有漢語功底深厚,才能領悟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豐厚內涵,理清中醫文本語義間細微差別,并在中醫英譯過程中將其更好的呈現出來。(二)跨學科聯合培養中醫英語翻譯人才。中醫是一門醫哲交融的集大成學科,中醫中有大量哲學用語,這不僅豐富了中醫的語言表達,也給翻譯帶來了困難。再加上現在許多譯者大多是外語工作者,他們中醫知識匱乏,翻譯專業修養不足,缺乏相應的中醫理論背景知識和實踐經驗,導致其不能準確把握一些中醫用語的真正含義。筆者建議多設置中醫翻譯實踐案例,與中醫院校專業教師,中醫醫療機構及中醫藥企聯合,先弄清楚中醫基本概念及內涵再將中醫英語,科技英語等真實的翻譯項目引入教學,培養復合型跨學科人才,為我國中醫翻譯事業服務,為中醫文化傳播和為世界人民的健康貢獻力量。與此同時,學界要加強跨學科英語教師的培養,使這些教師不僅掌握中醫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同時具有很強的駕馭英語語言的能力,以適應中醫英語翻譯教學需要。(三)對中醫翻譯工作給予肯定和激勵。學界對中醫翻譯的價值沒有足夠的重視,譯者工作辛苦,但大多薪酬不高。中醫翻譯是一種費時費力的腦力創作,對促進中醫藥的傳播與發揚光大意義深遠。因此國家應該積極扶持這項事業,通過激勵措施,如成立翻譯基金,翻譯獎項等方式,吸引更多優秀的有志于從事翻譯事業的人才參與到中醫翻譯中來。(四)與外籍翻譯人才,翻譯機構及醫藥企業開展合作。國內的中醫翻譯主要依靠本土譯者,這無疑忽視了譯入語文化的規范和體系,進而影響中醫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積極傳播漢語文化,培養外籍有志之士參與到中醫文化翻譯工作中,為我國中醫文化的傳播和發揚光大添磚加瓦。目前,我們還需在培養海外譯者方面多作努力。中醫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跨學科的交流和交際活動,需要本土譯者和海外譯者通力合作交流互通才可以完成這項艱巨和浩瀚的工程,中醫文化走向世界,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務。中國的楊憲益、戴乃迭和美國的葛浩文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合作雙方來自不同語系,翻譯過程中,他們既熟悉自己的母語文化,又能很好駕馭工作語言。這種合作翻譯既能夠很好地把握源語文化,又能使譯文契合譯入語語言文化習慣,譯作會更易被目標語讀者理解。因而,跨文化合作翻譯模式很適合中醫文化的翻譯和傳播。學界應致力于探討與海外譯者合作的翻譯途徑,從而促進中醫文化交流。翻譯家尤金?奈達指出:“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尤金•奈達1993)翻譯界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吸引更多優秀的海外漢學家參與中國中醫翻譯事業。中醫翻譯涉及到許多醫學術語,概念表達,這不僅是一種跨文化交流還是一種跨學科的交流活動,因此,與中醫藥院校研究者及醫藥企業聯合,根據不同種類的交流需求,開展跨學科合作翻譯也是一種很好的中醫翻譯模式和翻譯人才培養途徑。(五)建設中醫漢英雙語語料庫。,培養中醫信息化翻譯人才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種類繁多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也層出不窮,有效使用它們可以大大提高翻譯效率。美國學者Angelelli就曾經指出,“能否熟練地使用翻譯工具,是翻譯新手和資深之間的一大區別”(肖維青,2011:44)。教師在漢譯英教學過程中應該向學生介紹這些常用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與計算機技術人員合作設置專門的計算機翻譯課程,讓學生能夠掌握常用的翻譯軟件使用流程,掌握獨立建立小型語料庫技術。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大研究投入力度,利用信息技術盡快建設完善中醫藥英語語料庫,為我國中醫英語翻譯提供支持,提高中醫漢英翻譯效率和質量,從而使中醫文化能夠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曹山鷹.中醫文化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2(2):12-14.

[2]李文輝.“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以CDIO為基礎的商務英語專業外貿人才培養創新研究[J].對外經貿,2015(10):134-136.

[3]李照國.中醫英語翻譯技巧[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4]廖福義.中醫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5]劉冰.新世紀初葉國內醫學英語翻譯研究評述與展望[J].上海翻譯,2017(4):34-38+95.

[6]麥考爾•雅蒲.中醫英譯西醫化問題的透析與反思[D]福州:福建中醫學院,2003.

[7]曲倩倩,田楊,李亞軍.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學術圖書“走出去”—以中醫藥圖書“走出去”工作實踐為例[J].出版廣角,2015(4):69-73.

[8]魏迺杰.漢英英漢中醫詞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25).

[9]魏迺杰.中醫西傳與翻譯問題[J].醫學與哲學,2001(7):52-53.

[10]肖維青.技術合作專業化—蒙特雷國際翻譯論壇對中國翻譯教學的啟示[J].中國翻譯,2011(4):42-46.

[11](美)尤金•奈達.語言、文化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57.

作者:宋春燕 單位:鄭州澍青醫學高等??茖W校外語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