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追問技巧研究

時間:2022-05-13 11:12:51

導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追問技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追問技巧研究

摘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為了實現深層次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善于利用追問來激發學生思維,改善課堂環境。追問的策略有所不同:基于文本內容淺層分析后,教師使用追問可以引發學生深層思考;學生遇到學習瓶頸后,教師使用追問創造假設,可以誘發其語言能力發展,從而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追問;英語閱讀教學;思維發展

一、使用追問技巧的意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德育的高度重視使得很多研究者進行了不少關于英語學科德育的研究,并達成共識:英語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寬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1]在課堂中進行德育也是集中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體現。趙鈺琳認為,雖然已經有研究者嘗試建立英語課堂教育的科學模型,但他們都是將德育籠統地歸入英語學科的常規教學中而非具體課型,如閱讀課。[2]英語閱讀對于英語語言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程曉堂就英語閱讀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她認為閱讀活動可以和思維能力訓練結合在一起。[3]不同于英語語言能力培養,思維品質的培養雖然貫穿于英語教學的每一節課中,尤其是占時最多的英語閱讀課中,但常隱身于無形之中,難以像詞匯、語法知識那樣來衡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讀后活動階段(post-reading)是教師檢測閱讀教學效果,學生鞏固、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發展思維和表達能力,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階段,正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品質和德育滲透的好機會。對學生思維品質和德育的培養也可以體現在教師的課堂提問中,教師常以提問的方式來引發并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提高閱讀技巧,提升思想情感,從而達到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值得重視的是,初中六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到初中,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還處于愿意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狀態,但是在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還需要成長,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后再使用追問進行層層深入的引導。[4][5]劉旭東對中學英語教師課堂反饋話語進行了研究,他發現,教師反饋除了Richards和Lockhart提出的針對學生回答內容對錯的內容反饋和針對學生回答語言形式的準確與否的形式反饋之外[6],還有一種為主題反饋,即圍繞學生回答所涉及的話題或觀點做進一步評論或者追問,進而促成師生對話。[7]使學生完全明白,就是追問的目的。作為主題反饋話語之一的追問不僅可以給學生進一步輸出話語的機會,還可以不斷誘發學生的話語輸出,以促進其思維發展和語言能力進入“最近發展區”。在理論支持下,根據初中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以英語課標為指導,筆者嘗試使用追問技巧,進行初中六年級英語閱讀課中的讀后活動(post-read-ing)德育滲透的研究,主要設計為通過提出直切主題的“wh-問題”,常見的有“Whatcanyoulearnfromthestory?”或者是“Whatdoesthestorytellus?”來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中包含的價值取向的認知程度。[8]

二、教師在使用追問技巧時應該具備的素養

在日常的英語閱讀課堂上,大多數學生都可以通過文本的解讀和分析得出初步淺層次的領悟,但是如果要實現更深層次的思維品質,需要教師具備如下素養:1.教師對文本的充分解讀。使用追問的基礎是教師自身開闊的思維和教師對文本充分地解讀。[9]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決定了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教學設計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程度、認知發展的維度、情感參與的深度和學習成效。因此,提高文本解讀能力是教師基于語篇內容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10]因此教師要提高自我素養,投入更多的時間在有效的文本解讀上,才能引導學生從閱讀文本中拓寬思路,提高思維品質。2.教師對教學經驗的精準運用。在真實的課堂中,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隨機應變,課后再進行深刻的反思和總結來獲得新的經驗。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保?1]我們無法預知課堂中出現的所有可能性,根據Ellis的理論,這種突發情況將會使學生學到更多未預計的知識,并且有非常深刻的記憶,這時教師如果能夠利用好提問和追問,學生將會受益無窮。3.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水平的準確判斷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水平因材施教,關注到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在思想上真正顧及了學生的多方面成長,顧及了生命活動的多面性和師生共同活動中多種組合和發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發現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的特征。[12]初中階段的低年級學生在語言使用上并不能達到盡善盡美,但是與高年級相比,他們對于表達的渴望是強烈的,想象力是無窮的。

三、追問技巧在讀后活動中的實踐探索

本研究所設計的課例的文本來自《英語(牛津上海版)》六年級第一學期模塊3中Unit10HealthyEating。讀后活動(Post-reading)是使用直切主題的“wh-問題”“Whatcanyoulearnfromthestory?”讓學生總結在理解文章中MrLin去鄉下探望MissChen后減肥成功的故事后,從中學到一些人生的道理。教師希望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獲得不一樣的答案,但是學生表現出歸納淺顯道理,思維固化,不能夠多角度思考,更沒有深入思考等問題,此時教師需要利用追問改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思維。1.基于文本內容淺層分析后,利用追問引發深層思考。在讀后活動中,學生一般都可以簡單歸納文章的內容并得出一些道理,但教師希望學生可以做更深入的思考,或者轉變看問題的角度,因此教師使用簡單的“Whatelse”之類的問題進行追問,并和肯定、表揚、鼓勵配合使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活躍度,在分析淺層內容中為深入分析進行鋪墊。[課例片段1]T1:Whatcanyoulearnfromthestory?S1:Icanlearnthatweneedtodomoreexercisetoloseweight.T2:Exactly,that’sonewaytoloseweight.Whatelsecanyoulearn?S2:Weshouldeatmorefruitandvegetables,andeatlesssugarandsalt.T3:Brilliant,that’sanotherimportantmethodtobehealthier.Whatelse?S3:Itisimportanttokeepdoingit.T4:Excellent!That’sagoodpoint.Weneedtobepersistent.Whatelsecanyoulearn?本教學片段中,T1到T4這個階段為學生基本可以達到的基于文章內容得出的淺層分析。大多數學生都可以通過歸納MrLin的減肥方法回答出問題,在文章中MrLin不僅擺脫了垃圾食品,轉而根據食物金字塔選擇更健康的飲食結構,還在MissChen的花園里每天進行體育鍛煉達到減肥的效果,即得出“多運動”(S1)和“健康的飲食”(S2)的答案。教師在學生回答完畢后,先對學生進行表揚,然后就他的回答進行簡單的概括,并繼續追問。在S1和S2的回答后,教師強調了這是減肥(T2)和獲得健康(T3)的方法,提示學生這是表面意義上的結論,借此引發學生更深的思考,學生快速地想到了運動和膳食還需要持之以恒,得出了S3的結論,教師對此給予高度贊揚,給學生發出他們需要更加深入思考的信號,并進行了總結,然后繼續追問(T4),期待得到更多的答案。至此,淺層分析結束。2.遇到瓶頸后利用追問創造假設,引導深入分析。在表層分析時,教師層層的鋪墊和鼓勵會給學生一個信號———他們可以從文章中得出更多更深的道理,并且可以放開了去思考。學生需要開闊思路,然而這并不容易達成,學生會陷入瓶頸之中。因此,教師為了引導他們進入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可以先假設新情境讓學生改變思路,然后再追問“不一樣的情景下會得到怎樣的結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進行總結。[課例片段2](接課例片段1)S4:Wecangotothecountrysidetokeepfit.T5:Really?Wecan’tloseweightindowntown?Look,whatifMrLinrefusestotakeMissChen’sadvice,canheloseweight?S5:Soweshouldfollowothers’goodadvice.T6:Perfect.IfMrLinrefusestohavethesamedietasMissChen,whatwillhappen?S6:(Raiseherhandhigh.)Iknow.Hewillgobacktothecityhome,andbefatter.T7:ActuallyMrLindidn’torderjunkfoodthroughEle.meright?Sowhatcanyoulearn?S7:Heknow(knew)hewaswrong.T8:Soweshouldactuallylearntofindoutourproblemsandmistakes,andfacethemright?Whatelsecanyoulearnfromthestory?(Studentsstarttodiscusswiththeirdeskmatessecretly.)T9:ThinkifMissChenagreestomakeMrCheneatthefoodhelikes,canMrChenloseweightsuccessfully?(Studentssaynotogether.)T10:SowhatcanyoulearnfromMissChen?S8:Weneedtoguideothers.T11:Itmeansweshouldbehelpful,anddoourbesttohelpothersifwecan.Inconclusion,wecanlearnthatweneedtodomoreexerciseandeathealthyfoodtoloseweight.Weshouldlearntofindoutourproblemsandmistakes,andfacethem.Ifwedon’tknowwhattodo,weshouldfollowothers’goodadvice.Weshouldalsobehelpful,anddoourbesttohelpothersifwecan.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淺層次分析結束后,學生開始為得出一個不一樣的結論而努力“胡扯”(S4),教師首先正面否定了學生離譜的答案,然后通過假設新情境來追問引導學生去思考“如果MrLin拒絕接納別人的建議,是否依然可以減肥成功”(T5),學生可以得出“接納他人好建議”的結論(S5),此時學生恍然大悟,逐漸明白什么是正確的思考角度,教師緊追不舍,表揚學生的回答后繼續創造假設T6,先引導學生思考“如果MrLin拒絕吃健康餐會發生什么現象”,給學生一個簡單的表層現象的思考,學生積極回答出“他會繼續胖下去”(S6),但這不是教師想要的總結的道理,需要再進行引導。教師提出假設“MrLin明明可以點外賣,為什么他沒有點”(T7),有學生提到“因為他知道他錯了”(S7),教師意識到學生沒有能力進行總結了之后,此時教師幫忙總結“我們要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直面錯誤”(T8),學生恍然大悟,并非常期待下一個思維挑戰。教師最后追問,通過讓學生換角度思考假設“MissChen放任MrLin吃垃圾食品,MrLin是否能夠減肥成功”,學生齊聲說“不”,教師乘勝追擊(T10),學生得出“我們需要給別人正確的引導”(S8)這個結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追問至此結束。讀后活動的追問過程會讓學生覺得很不可思議,明明課文內容比較簡單,但可以得出這么多結論,讓學生拓寬了思路,學到了更多的道理,激發學生從多角度思考事情。

今后,在答題思路上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在看待世界時學會多角度思考及深層思考,這符合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在思考的過程中又得到了德育滲透。對于教師而言,只有對文本進行充分解讀后,才能夠在課堂中和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同時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水平,決定思維的深度,根據真實課堂中學生的反饋進行引導的能力也是教師在使用追問技巧時需要具備的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趙鈺琳.英語閱讀教學中道德教育的模型探究[J].基礎外語教育(京),2018,(4):42-49.

[3]程曉堂.在英語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3):1-7.

[4]劉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問策略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37-41.

[5]Ellis,R.ATheoryofInstructe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ImplicitandExplicitLearningofLanguages[C].SanDiego:Aca-demicPress,1994:79-104.

[6]Rdchards,J.&Lockhart,C.ReflectiveTeachinginSecondLan-guageClassroom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7]劉旭東.中學英語教師課堂反饋話語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9,(1):41-45.

[8]馮德正.英語教學中的人文道德教育:正面價值觀的多模態語篇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5,(1):28-33.

[9]陳玉松.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閱讀層級及其有效達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2):23-28.

[10]張秋會,王薔.淺析文本解讀的五個角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1):11-16.

[11]蘇霍姆林斯基,B.A.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1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學研究,1997,(9):3-8.

作者:黃彥 單位:上海市民辦上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