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設備預防性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0 05:37:00
導語:電力設備預防性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預防性試驗和檢修是電力設備運行和維護工作中一個重要環節,是保證電力設備安全運行的有效手段之一。多年來,獨山子自備電網的高壓電力設備基本上都是按照原電力部頒發的《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的要求進行試驗的,對及時發現、診斷設備缺陷起到重要作用。
隨著煉化裝置的停工檢修周期的加長,對供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預防性試驗和檢修方式愈來愈顯示出許多不足。
1.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和檢修的現狀
獨山子電網現有2座熱電廠,2座110kV變電站,6座35kV變電站,主變容量達到了約600MVA.在安排歷年電網的檢修計劃時,采用了一年一度的春季預防性試驗和檢修制度,貫徹“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方針。預防性試驗實際上包含三部分內容,即電力設備的檢修和絕緣試驗及繼電保護裝置的調校,以下簡稱預試。作為例行的定期檢修,春季預試已經成為獨山子電網的一件大事,由于預試期間倒閘操作頻繁、時間跨度長、風險大,從獨山子石化公司領導、職能部門到相關班組都高度重視。職能部門從2月份就開始編制計劃,各基層單位也在人員、儀器、工具、配件等方面充分準備。預試時間為3~7月,歷時約4月之久。在此期間,試驗檢修人員加班加點,極為辛苦。另外還要有電力調度、運行人員等一大批人員付出可觀的勞動。以2003年為例,據不完全統計,電網倒閘操作1560次,檢修變壓器218臺,線路65條,高壓開關柜565臺。
多年來,獨山子石化公司嚴格執行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檢修規程和保護裝置的檢驗條例,發現了許多電力設備缺陷,通過及時消缺保證了電力設備和系統的安全運行。但是,預試這一定期維護體制在運行中也暴露出很多弊端。
預防性試驗的目的之一是通過各種試驗手段診斷電力設備的絕緣狀況。電力設備的絕緣部分是薄弱環節,最容易被損壞或劣化。絕緣故障具有隨機性、階段性、隱蔽性。絕緣缺陷大多數發生在設備內部,從外表上不易觀察到。微弱的絕緣缺陷,特別是早期性絕緣故障,對運行狀態幾乎沒有影響,甚至絕緣預防性試驗根本測試不到。受試驗周期的限制,事故可能發生在2次預防性試驗的間隔內。這就決定了定期的預防性試驗無法及時準確及早發現絕緣隱患。
預防性試驗包括破壞性試驗(如直流耐壓、交流耐壓等)和非破壞性試驗(如絕緣電阻、繞組直流電阻、介質損耗等)、非破壞性試驗中,一般所加的交流試驗電壓不超過10kV,這比目前的35~220kV電網的運行電壓低很多。在運行電壓下,設備的局部缺陷已發生了局部擊穿現象,而在預防性試驗中仍可順利過關,但這種局部缺陷在運行電壓下卻不斷發展,以致在預防性試驗周期內可能導致重大事故。顯然,隨著電壓等級的升高,預防性試驗的實際意義已減弱。另一方面,破壞性試驗則可能引入新的絕緣隱患,由于試驗電壓都數倍于設備的額定電壓,且這種高壓對絕緣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損傷是不可逆轉的,長此以往必將縮短電力設備的使用壽命。
計劃性的預試的重要依據是試驗和檢修周期。雖然對設備狀態不佳的設備進行了必要的預試,但對設備運行情況良好的設備按部就班進行,不僅增加設備維護費用,而且由于檢修不慎或者頻繁拆裝反而縮短了使用壽命,降低了設備利用率。經驗表明,有些初始狀態和運行狀態都很好的設備,經過帶有一定盲目性的試驗和檢修后,反而破壞了原有的良好狀態。
可見這種不考慮設備運行狀態的定期檢修,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僅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同時也增加了運行人員誤操作、繼電保護及開關誤動作的幾率。通過對幾年來發生的電氣事故原因的分析,發現預防性試驗期間是電氣責任事故多發期。
2.狀態檢修是發展趨勢
設備檢修體制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演變的。狀態檢修是從預防性檢修發展而來的更高層次的檢修體制,是一種以設備狀態為基礎,以預測設備狀態發展趨勢為依據的檢修方式。通過信息采集、處理、綜合分析后有目的地安排檢修的周期和檢修的項目,“該修則修,修必修好”。它與計劃檢修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 上一篇:基本醫療保險啟動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違法建筑拆除動員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