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川崎病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0:51:00
導語:不完全性川崎病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川崎?。↘D)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由于本病可發生嚴重的心血管并發癥,近年已取代風濕熱成為我國小兒后天性心臟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該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隨著對該病認識的不斷深入,不完全性川崎病在國內外的報道逐年增多。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23例不完全性川崎病,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3例患兒中男13例,女10例;男女比例1.3∶1。年齡10個月~6歲,其中~2歲15例,~5歲7例,6歲1例。
1.2臨床表現
本組患兒具備典型KD6項主要診斷標準[1]的2~3項,3例卡介苗接種瘢痕周圍紅暈、腫脹(簡稱卡瘢紅),年齡均<2歲。1例14個月男患兒僅表現為發熱,弛張熱,而無其他任何臨床表現,C反應蛋白(CRP)、血小板(PLT)、白細胞(WBC)均正常,入院第5天(病程10d),復查CRP增高,ESR增快,PLT進行性增高且高于正常,超聲心動圖檢查示冠狀動脈擴張,出院1個月(病程6周)出現指端膜狀脫皮。
1.3輔助檢查
本組23例中有21例發病早期WBC升高[(12.3~25.7)×109/L,N:61%~87.5%。Hb在早期輕度降低,呈輕度貧血。PLT早期僅2例輕度增高,1周后均增高,有逐漸上升趨勢。1例CRP、ESR病程中始終正常,余22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且有動態變化,ESR增快明顯且持續時間長,2~4周左右能恢復正常,CRP增高但恢復較快,1~2周后正常。心超檢查冠脈擴張20例,其中1例發生在病程1周以內。X線胸片20例支氣管肺炎改變,3例肺紋理增濃。2例肝功能異常。血鈉降低1例。尿常規異常21例,其中5例出現尿蛋白+~++,16例出現白細胞+~++。
1.4診斷
KD通常采用第3屆國際川崎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進行診斷,診斷標準6項中須具有5項以上者方可診斷,且又不能被其他已知疾病所解釋。不完全性KD是指未能達到典型KD的診斷標準,但疾病發展經過符合KD特點或具有典型心血管并發癥,并已排除其他疾病。本組患兒均在早期結合實驗室檢查予擬診,加以治療,后經超聲心動圖及指、趾端脫皮等特征性改變回顧性確診。
1.5治療及結果
本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抗感染及對癥支持治療,擬診不完全性KD后均予靜滴丙種球蛋白2g/kg,分2d靜滴,阿司匹林(巴米爾)30~50mg/(kg·d),分3~4次口服。同時加用潘生丁3~5mg/(kg·d)口服。本組患兒在應用靜滴丙種球蛋白和阿司匹林1~2d后體溫降至正常,1周后阿司匹林改為3~5mg/(kg·d)頓服。23例均恢復出院,平均住院12d。出院隨訪血常規、CRP、ESR、超聲心動圖,3個月冠脈仍正?;蚧謴驼t停藥,若冠脈仍有擴張則繼續服藥直至冠脈正常。
2討論
KD于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先報道并命名,到目前為止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有資料表明,KD是一種免疫介導的全身性血管炎,發病可能與微生物毒素超抗原作用、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及血小板活化等有關[2]。臨床表現多樣性,可損害多個系統或臟器。由于KD可引起嚴重的心血管并發癥——冠狀動脈的病變,而早期使用大劑量靜滴丙種球蛋白及聯合使用阿司匹林,能顯著降低上述并發癥的發生[3],這已得到一致公認。但是該病缺乏特異性實驗室指標及診斷的金標準,故診斷主要依賴臨床表現。近年來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患兒并不能在早期同時出現典型KD的各種表現,少數癥狀和體征出現較晚,表現不完全,易漏、誤診,因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故對能夠早期診斷不完全性KD顯得尤為重要。
從本組資料看,23例患兒只具備KD診斷標準6項中的2~3項,其中具備2項診斷標準的3例,具備3項診斷標準的20例。在本組中,早期(病程2~5d)出現肛周脫皮19例(82.61%)發生率高,出現時間早,與張偉等報道一致[4],說明肛周脫皮有助于不完全性KD的早期診斷,可作為早期診斷依據之一??<t也可在早期出現,但持續時間短,不易被發現。在本組中出現3例(13.04%),年齡均<2歲,有報道[5]表明卡瘢紅也可作為早期診斷的參考指標。本組資料顯示特征性改變指、趾端膜狀脫皮多在恢復期出現,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依據。3例頸淋巴結腫大患兒有2例表現為疼痛明顯且皮膚溫度高,這與典型KD的淋巴結腫大表現不同,易被誤診為感染性淋巴結炎,但抗感染治療無效。典型KD口腔粘膜皸裂充血、咽部充血但很少有滲出,本組中3例表現咽部滲出明顯,誤診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征1例,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2例。發熱伴皮疹的8例患兒確診前曾被誤診為敗血癥、猩紅熱等。
本組資料顯示,在疾病早期,WBC可有不同程度升高,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Hb輕度下降。CRP、PLT進行性增高,ESR增快明顯,但恢復較慢。近幾年,一些研究表明,不完全性KD與典型KD實驗室指標的變化基本一致[6]。所以,盡管KD無特異性的實驗室金標準,但是當病患不完全具備KD的主要臨床表現時,動態觀察上述實驗室指標也有助于不完全性KD的早期診斷。
川崎病最嚴重的并發癥是以冠狀動脈損害為最常見,到目前為止,超聲心動圖檢查仍然是監測KD心血管損害的重要方法。本組中有20例(86.96%)出現冠脈擴張,1例出現在病程1周內,可見不完全性KD冠脈受累不低于典型KD患兒,與報道相符[7],早期超聲心動圖檢查也有助于不完全性KD的早期診斷。在美國2004年KD診斷標準中規定,小嬰兒除發熱外,僅有任何1項臨床表現者,且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都應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8]。
因此,對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患兒應密切觀察臨床表現,動態觀察WBC、CRP、PLT、ESR、Hb等實驗室指標,并及時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以盡早確診,盡早治療,減少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胡亞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02.
2孫景輝,瞿淑波.川崎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實用兒科臨床醫學雜志,2007,22(13):1037~1040.
3RowleyAll.Incomplete(alypical)Kawasakidisease.PediatrInfectDisJ,2002,21:563~565.
4張偉,李秋,趙曉冬,等.942例川崎病的臨床分析.中華兒科雜志,2006,44(5):324~328.
5于永慧,莊建新,汪翼,等.川崎病78例臨床特點分析.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17(6):368~369.
6Aynswa,SonobeT,UemunaS,etal.RevisionofdiagnosticguidelinesforKawasakidisease.PediatrInt,2005,47(2):232~235.
7張清友,杜軍保.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診治現狀.中華兒科雜志,2006,44(5):339~341.
8杜軍保.進一步提高川崎病的臨床診療水平.中華兒科雜志,2006,44(5):321~323.
- 上一篇:毒蛇咬傷治療研究論文
- 下一篇:村委會主任競選上崗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