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中醫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9 08:37:00
導語:抗衰老中醫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祖國醫學在養生、抗衰老和老年病的防治上,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其理論乃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本文主要以中醫理論為依據,總結出抗衰老的有效方法和治療措施,就中醫抗衰老的病因病機、治法方藥做進一步闡述。
【關鍵詞】抗衰老;中醫;病因病機;治法;方藥
衰老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演變的過程,是時間變化長期積累的結果,每一個人的衰老快慢也不一樣,老化的快慢與個人養生密切相關。中醫對養生、延緩衰老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先秦和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提到養生,并倡導“導行、吐納”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漢代的《神農本草經》記載的365種藥物中,就有120種是抗衰老的藥物。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強調抗衰老應以補法、食療為主。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收藏了延年益壽藥物253種,延年益壽方89首,其中有些方劑至今仍被用作老年保健品。古人為現代抗衰老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當前,我國即將步入老齡化社會,深入研究抗衰老復方藥物,必將有利于我國“健康老齡化”的目標實現。
1病因病機
根據中醫理論分析,衰老的形成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1腎腎為先天之本,腎所藏之精氣腎氣決定著人體的生、長、壯、老、已?!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分^:“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固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八八,則齒發去。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余也?!薄夺t學正傳》中指出“腎元盛則壽延,腎元衰則壽夭”,指出腎中精氣盛衰與否,與人體的衰老密切相關。
1.2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在人體活動中起著升降樞紐的作用,腎中的先天精氣依賴于脾胃化生的后天水谷精微的充養。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謂脾胃是化生元氣的本源,脾胃損傷必然導致元氣不足,產生各種病變,提出“諸病從脾胃而生”,脾虛則“氣促憔悴”、“血氣虛弱”等觀點,認為脾胃虛弱是導致衰老發生的主要原因。脾胃功能強盛則身體健康而長壽,脾胃虛衰則百病叢生而早衰[1]。
1.3血瘀《素問》謂:“使道閉塞不通……以此養生則殃?!薄笆沟馈奔囱},明確指出血脈不通有礙養生長壽。瘀血產生后,氣血運行受阻,臟腑得不到正常濡養,氣化功能受損;同時代謝產物不能排泄,堆積體內,毒害機體,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加速衰老[2]。
1.4痰阻痰濁是水液代謝異常所生的病理產物。隨著年齡的增長,臟腑生理功能逐漸減退,腎、脾、肺日漸衰弱,導致津液聚而形成痰濁。痰濁是誘發老年病的重要因素,與瘀血共為導致衰老的主要“實邪”。
2衰老的表現
3治療方法
3.1內治
3.1.1補益肝腎補肝腎是根本,腎乃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精衰少則易于衰老,故抗衰老以補腎為主。不少延年益壽的成方,是由補腎藥物組成的,補腎的中藥大多能益精養肝,肝腎得養,則須發轉黑,耳目聰明,筋骨堅強?,F代醫學表明補腎中藥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神經內分泌,增加性激素水平,延緩和抑制大腦組織衰老等。常用方劑有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左歸丸、右歸丸等。常用藥物有淫羊藿、仙茅、補骨脂、菟絲子、枸杞子、女貞子、鹿茸等。
3.1.2健脾胃健脾胃是關鍵,脾胃為后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老年人的脾胃消化能力比較差,不論藥補,還是食補,都要靠脾胃消化吸收。健脾法延緩衰老不僅能改善疲勞、腹脹、便溏等脾虛癥狀,而且還能改善老年人物質代謝低下及其他衰老癥狀。常用方劑為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人參養榮丸、歸脾丸等,常用藥物有黃芪、黨參、茯苓、白術、山藥等。
3.1.3疏肝理氣疏肝理氣抗衰法是針對老年肝郁患者的常用治療方法。隨著老年抑郁癥、更年期綜合征等疾患的日益增多,臨床上從疏肝著手,調暢氣機、調暢情志、調和氣血的治療十分廣泛,并與其他治療方法并用。常用方劑有逍遙散、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等,常用藥物有柴胡、白芍、枳殼、砂仁、陳皮、厚樸等。
3.1.4活血化瘀血瘀是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出現的老年斑、皮膚粗糙、肢體疼痛,即是血瘀的表現。現代醫學表明老年人具有黏、濃、凝、聚的病理生理特點,是形成血瘀的基礎,提示血瘀是參與衰老的重要因素。用藥多輔以調理氣血、活血化瘀之法。常用代表方劑有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等,常用藥物有桃仁、紅花、山楂、川芎、赤芍、水蛭等。
3.1.5降濁化痰痰濁不僅是一種病理產物,也是一種致病因素。由于痰濁無處不到,致病廣泛,與許多老年?。ㄈ缰酗L、老年癡呆、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因此,在抗衰老時,在注意培補五臟陰血津液的同時,降濁化痰。常用方劑有二陳湯、溫膽湯、滌痰湯等,常用藥物有厚樸、枳實、半夏、陳皮、膽星、竹茹、海藻等。
3.2外治
3.2.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就是用手在人體皮膚、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種手法,達到保健、美容、治病的目的。其推拿按摩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經脈、調和氣血,加強臟腑功能。具體方法有頭面按摩、全身按摩、穴位按摩等多種形式。
3.2.2針灸針灸抗衰老的機制,主要有調整內分泌功能,調節免疫功能,調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清除自由基,補充微量元素,調整脂質代謝,改善血液流變性,調控衰老基因,促進物質代謝及強壯作用[3]。針刺主要穴位:神闕、膻中、中脘、氣海、足三里、血海、命門、腎俞、足三里等。灸法以灸足三里為主。足三里是防病保健、強身壯體的要穴。唐代孫思邈是一位用灸法防治疾病的大家,他以足三里為主穴,對健康人“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來防止感染“瘴癘溫瘧毒氣”。宋代張季明在《醫說》中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其意是說,要想安康無恙,就必須經常灸足三里?!夺樉恼嫠琛吩唬喝镳B先后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日本的《灸法醫學研究》書中記載了日本一個三代長壽的滿平家族,人平均壽命為一百七八十歲,其長壽的秘訣在于艾灸足三里[4]。
3.2.3氣功氣功是在中醫養生理論指導下產生的一種祛病延年的身心鍛煉方法,分動功與靜功兩大類,無論靜功還是動功,都離不開調心、調息、調身這三項練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勢三個環節,它通過自我調控意念、呼吸和身軀,來調整內臟活動,加強自身穩定機制,從而達到祛病益壽的目的[5]。
【參考文獻】
1趙榮.中醫衰老學說及抗衰老研究概況.實用中醫藥雜志,2006,22(6):384-385.
2孫睦,高普.自組織理論與中醫抗衰老研究.中華中西醫雜志,2003,4:5.
3蔣文波,徐獻強,查麗,等.針灸對機體衰老的預防和延緩作用綜述.吉林中醫藥,2006,26(7):58-59.
4吳中朝,王玲玲,徐蘭鳳.灸法抗衰老防老的理論依據.江蘇中醫,1994,15(10):25-26.
5朱斐.中醫抗衰老的原則和方法.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5):550-551.
- 上一篇:消癥Ⅲ號治療乳腺小葉增生癥分析論文
- 下一篇: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