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10:28:00

導語:甲型H1N1流感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甲型H1N1流感研究論文

一、2009年世界甲型h1n1流感來勢洶洶

自2009年4月13日墨西哥發現首例甲型H1N1流感(曾被稱為“豬流感”。4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從當日起該組織不再使用“豬流感”一詞指代當前疫情,而開始使用“甲型H1N1流感”一詞指代)病例以來,美國、新西蘭、法國、西班牙等63個國家和地區已分別報告有確認感染者。本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傳播速度驚人,截至北京時間6月2日23時30分,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全球共有17410例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115例,來勢洶洶。

世衛組織反應迅速,4月25日,WHO總干事陳馮富珍根據應急委員會建議,稱此次流行事件為“國際有影響的公共衛生緊急事態”;4月29日,WHO宣布將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從四級提高到五級,這意味著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暴發“迫在眉睫”;5月18日,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開幕,重點舉行了關于甲型H1N1流感問題高級別協商會,急商新對策。會上,陳馮富珍告誡不可輕視此次流感疫情,這種傳染力很強的新型病毒正在世界范圍內迅速蔓延。流感大流行的顯著特點就是全球所有人都容易被感染。

二、甲型H1N1流感的前世今身

1.1918年西班牙流感

流感對人類來說,恐怕是最司空見慣的一種疾病,遠不如霍亂、

鼠疫等令人恐懼,但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一切瘟疫恰恰是流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正酣,這年3月,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森軍營里一位士兵前去看診,醫生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流感,然而僅一天之內,100多名士兵就都出現了相似的癥狀。幾天之后的周末,這個軍營里已經有500名以上的“感冒”患者。接下來,流感大規模擴散,費城、波士頓、紐約相繼淪陷。病毒又隨著美國遠征軍乘艦來到歐洲。4月,流感進入法國、英國軍隊。5月侵入意大利、西班牙、法國、非洲、印度等地,然后到達俄羅斯、中國、菲律賓、新西蘭,短時間內席卷全球。流感制造了密集的死亡案例,在美國費城僅10月份就死亡13000人,從美國到南非,掘墓工人甚至來不及挖坑。流感甚至讓一戰中的交戰雙方難以為繼,連英王喬治五世、美國著名將領麥克阿瑟都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息。駐軍也出現大批死亡,戰力難以為勝。當年8月,當流感還在肆虐之時,一戰結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流感加速了戰爭結束。

西班牙流感因西班牙報紙的首先報道而得名(當時許多國家限制新聞,尤其是交戰各國,而西班牙是一個中立國,政府不審查新聞)。作為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瘟疫,全世界患病人數在五億以上,死亡人數達4000多萬,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總人數還多。不僅老人、兒童,連20到40歲的青壯年也成為死神追逐的對象。更奇怪的是1919年春,在各國政府束手無策的情況下,流感又神秘的消失了,但具體的致病機理仍沒有答案。

2.美國醫學家理查德•肖普確診H1N1病毒

1918年9月中旬美國費城。作為一名海軍少校,保羅.劉易斯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面對前所未有的死亡時,他并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費城的醫院里。1918年的9月中旬,醫院的院子里擺滿了一排又一排的病人,很多人渾身是血,死狀可怕而奇特---這些血并非外傷所致,大部分是鼻血,也有人在咳血,以及耳朵出血。有些人咳嗽非常劇烈,死亡后的尸體解剖表明,劇烈的咳嗽甚至導致他們的腹肌和肋軟骨撕裂。幾乎尚能交流的人都抱怨說頭疼,好像有人在他們的眼睛后方,拼命將一根楔子敲進腦袋似的。最后,有些水兵皮膚顏色出現異常,有些唇邊或指尖發青,有少數幾個人渾身發黑,幾乎無法分別他們是白人還是黑人。

1918年病毒肆虐世界,人們兵分兩路:一路是轉播者,繼續考

驗社會中的其他分子;另一路是科學家團體,包括劉易斯、韋爾奇、弗萊克斯納等在內的科學家著手解決這場戰斗。到10月中旬,頂級科學家研制的疫苗開始被廣泛使用,但到今天,流感疫苗所能提供的也僅是保護作用和減輕病癥的嚴重性。

1929年6月巴西貝倫。神秘的地方在于,這次大流感在1919年春發動第三波襲擊后,忽然間消失了,而其病株從來就沒有被真正的辨認,人們似乎逐漸從死亡的陰影中走出,開始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醫學界對于這次流感的研究卻沒有停止。1928年,弗萊明在英國偶然發現了“盤尼西林”。劉易斯在這一年去了巴西,他把實驗室設在帕拉河旁的一個港口城市貝倫,研究起了黃熱病,當然,此前他和助手肖普一直致力于流感的研究。

不幸的是,1929年,劉易斯自己感染上了黃熱病,于當年6月底辭世。肖普隨后返回愛荷華,繼續研究流感,并觀察豬的另一波流感。在研究出“豬流感”兩年后,肖普又證明在1918—1919年的流行病中活下來的人對于他的豬病毒具有抗體,但1920年以后出生的兒童卻無這種抗體。從劉易斯個人的角度講,他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最后一個殉難者。

1932年,理查德.肖普從生病的家豬鼻孔里取出分泌物,并將豬的分泌物抹進其它動物的鼻腔和口腔,成功地使其它動物受到感染,“豬流感”這個名詞隨之誕生。而讓包括肖普在內的一批科學家一直努力不輟進行各種關于流感實驗的原因之一,便是暴發于1918—1919年的那場大流感。至今,我們也無法準確計算出在那場大流感中有多少人喪命,卻可以肯定的知道,他比當時持續了52個月的一戰帶來的死亡人數還要多。三、流感呈波浪式暴發

第二波比第一波更恐怖

現在正在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其實跟1918年的“大流感”病毒是很類似的,很可能是當年潛伏下來的病毒在今天再次爆發。目前分析出的“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株包括5個豬流感基因片段、1個人流感片段和1個禽流感片段,病毒本身也在不斷的進化和變異。

流感病毒不可預知,因為它們變異得太快了,這種能力使得它們可以在不同種群間跳來跳去,不僅感染豬和人類,而且會感染馬、海豹、貓、狗、老虎之類。1918年“大流感”的爆發是鳥類病毒從鳥身上傳染給了人類,又從人傳給了豬,以及其它動物?,F在,并不是第一次,豬又將病毒傳回給了人類,病毒不斷變異,一旦跳到新主人身上,流感病毒就或多或少變得致命。

流感在1889年、1918年、1957年和1968年有過四次大的暴發發。最近一次,也是最溫和的一次,是1968年的流感,有被稱為“香港流感”在美國奪去了35000人的生命,在世界上奪去了70萬人的生命。目前,普通季節性的流感,每年會使36000個美國人喪生。最可怕的一次,是1918年的大流感,在美國殺死了67.5萬人。最近有數字估計當時全球有1億人因此喪生,要知道,當時世界人口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按罅鞲小辈粌H襲擊老年人還奪去了不少青壯年人的生命。

需要警惕的是,流感會呈波浪式暴發,第二波比第一波更恐怖。1918年“大流感”在3月浮出水面,在接下來的春夏季節進入新一輪的浪潮。從第一波來看,他很溫和,甚至還不如一般的感冒。比如當時在英國一個港口有10313個水手感染了病毒,只有4人死亡。但是到了1918年秋季,又來了第二波的致命高發浪潮,這一次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在1919年年初第三波又殺到,相比第二波有所減弱,但仍很嚴重。第一波之所以表現溫和,是因為病毒還沒有完全適應人體。當它適應后,就變得更加致命。但也有證據表明,經歷過第一次洗禮的人也發展出了免疫力,而且流感疫苗也在保護著人類。

在一些醫療欠發展地區,以及比較封閉隔離的地區,包括像是美國印第安人保留地以及阿拉斯加因紐特人的村莊,這些地方的流感死亡率會特別高,大概是因為他們比較少有機會接觸到流感病毒。

歷史上,四次大流感暴發的高峰期都在6個月左右。制造疫苗的時間最少需要4個月,可能需要更長一點的時間去生產疫苗提供給大多數的民眾,這場賽跑已經開始了。

四、科學應對歷史性大災難

人類漫長的歷史就是一部與自然界斗爭的歷史,從遠古人類墾荒灌水開始,人類不斷與各式各類的自然災難作斗爭,地震、洪水、干旱、瘟疫、沙塵暴、颶風……每一次災難都是對人類智慧和毅力的極大考驗,也往往展現出人類最美好和最正面的精神。災難與人類息息相關,如果離開了人類,災難就不再是災難,而僅僅是自然現象。而對于某些自然災難而言,都曾造成慘烈的后果。我們必須以史為鑒,科學應對。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每被提起就撼動人類的神經,但也因此引發了美國乃至全世界傳統醫學的大變革,推動現代醫學向基因研究方向推進。對1918年流感的研究,研究者花了80年的時間才從冷凍的尸體身上搞清了病毒構成,而如今才短短幾周時間,我們就已經弄清楚了在墨西哥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構成。對抗流感病毒不是一勞永逸的事,人類與病毒、病菌的斗爭可以說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軍備競賽”,我們要學會“與流感共舞”,不要恐慌。實踐證明,我們可以找到對抗方法,減少死亡的發生。

參考資料:

1.回眸1918年全球大流感(網絡)

2.對話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導鐘楊教授(網絡)

3.《健康報》2009年5月20日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