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6 11:08:00
導語: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3年6月~2005年6月符合中華心血管學會頒布的AMI診斷和治療指南[1]的患者共128例,其中男86例,女42例,年齡25~78歲,平均64歲。梗死部位:廣泛前壁41例,前間壁29例,前壁20例,下壁+正后壁18例,下壁15例,前間壁+高側壁5例。溶栓時間均在6h以內。
1.2治療方法
將128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64例)、對照組(64例)。治療組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65(26~79)歲。對照組中男43例,女18例,年齡63(24~70)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AMI患者均給予心電監護、吸氧、鎮靜、臥床休息、靜脈滴注硝酸甘油、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等常規治療。治療組:溶栓前即刻口服阿斯匹林200mg后,立即給予尿激酶50萬u加生理鹽水40mL靜注,繼以100萬u尿激酶加生理鹽水100mL靜滴,30min內滴完。溶栓開始后12h起每隔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0.6ml,連用5天,阿斯匹林次日后改為100mg,1次/d口服,出院后長期服用。。對照組:給予硝酸甘油0.1~0.2mg/min,肝素鈉125μg/d靜脈滴入。
1.3療效標準
1.3.1溶栓標準
(1)胸痛>0.5h;(2)相關導聯2個或更多導聯ST段抬高,肢導≥0.1mV、胸導1~3≥0.3mV、胸導4~6≥0.1mV;(3)年齡≤80歲;(4)血壓≤160/100mmHg,血壓超標經過降壓后溶栓;(5)無明顯溶栓禁忌證;(6)發病≤12h。
1.3.2再通判定標準
①心電圖抬高的ST段于開始用溶栓劑2h內回降>50%;②胸痛2h內緩解或消失;③2h內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④心肌酶峰值前移,CK、CK-MB峰值在起病后14h內到達。以上4項中2項或2項以上者判為再通,其中②、③兩項組合不能判為再通。
1.4統計學處理
兩組數據均采用均數±標準差x-±2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兩組經治療其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變化情況、血管再通率、CK-MB比較,分別見表1、表2、表3、表4;
表1兩組治療前后t-PA、PA1比較
組別
t-PA(la/ml)
PA1(AO/ml)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組
0.43±0.21
0.68±0.53
8.16±3.15
5.76±3.21
對照組
0.42±0.23
0.44±0.26
8.23±3.26
8.11±3.12
注:治療組治療前后差異有顯著性(P<0.05),對照組無明顯變化(P>0.05)
表2兩組血管再通率的比較
時間
治療組
對照組
例
%
例
%
90min
34
53.1
11
17.2
120min
44
68.7
20
31.3
180min
49
76.5
22
34.4
注: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1)。
表3兩組的CK-MB比較
組別
例數
CK-MB時間
CK-MB峰值
治療組
64
13.2±4.6
862±279
對照組
64
24.2±7.4
503±251
注: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1)。
3討論
AMI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一些誘發因素激活凝血瀑布反應,使凝血酶原轉變為凝血酶,冠脈管腔內血栓形成,造成冠脈閉塞,供血中斷,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壞死。為了盡快能使閉塞的血管再通,恢復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縮小梗死面積,從而能改善血液動力學,保護心功能和降低泵衰竭發生率和病死率,溶栓治療已成為目前治療AMI的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使AMI的病死率從25%~35%降至10%以下[2]。溶栓治療的時間窗,國內外一致的觀點是盡量爭取在AMI發病6h內進行,可降低病死率30%,如果能在1~2h內進行,則可降低50%[3、4]。尿激酶溶栓可直接作用于纖溶酶原,使之變為纖溶酶,無抗原性,無過敏反應[5]。尿激酶溶栓激活血漿中及血栓內的纖溶酶原,內外結合對血栓的溶解都發生作用。劑量過小、血藥濃度低、彌散面積大、達不到理想的溶栓效果,劑量過大,纖溶性過大,易發生出血并發癥,也不能防止再梗死的發生[6]。
從本次資料中可看出,溶栓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證明溶栓治療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治療組開通率為76.5%,與文獻報道查相近[7]在治療中,我們采用了聯合用藥方法,因為尿激酶在血中半衰期短(僅十幾分鐘),作用不持久。所以,主要缺點是近期再閉塞發生率很高(約在14%~29%)。多數學者主張,在溶栓治療后給予肝素、阿斯匹林治療,溶栓期間凝血與纖溶并存,血小板激活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而且它可以減少梗死區延展、降低病死率,因而阿司匹林是溶栓治療的必用藥物。本組溶栓成功的病例在加用以上藥物治療后,住院期間未發現再閉塞者。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療以后,其冠狀動脈多存在斑塊及狹窄,是再次形成血栓的隱患,再次梗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溶栓治療以后,繼續擴冠及抗凝治療是必要的。我們認為應用尿激酶為AMI患者溶栓治療,劑量選擇在100萬u為好。
大量研究表明,AMI早期溶栓治療,可以縮小梗死面積及改善預后,且不良反應少,再通率高,。說明尿激酶治療早期心肌梗死可提高痊愈率,縮短住院時間,改善預后。治療組溶栓過程中并無明顯副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在應用尿激酶溶栓治療AMI療效確切,再通率高,簡便易行,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2):710-725.
[2]EnalJMed.Theglobaluseofstrategiestoopenoccludedcoro-naryarteries(GUSTO-Ⅲ)investigators.Acomparisonofreteplasewithalteplase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NEnglJMed,1997;337:1118-1123.
[3]WhiteHD.Single-bolustenecteplasecomparedwithfront-loadedalteplase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TheASSENT-2double-blindrandomizedtrial.Assessmentofthesafetyandefficacyofanewthrombolyticinvestigators[J].Lancet,1999;354:716-722.
[4]WhiteHD.Futureofreperfusiontherapyf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Lancet,1999;354:695-697.
[5]尉延主1現代臨床心臟病學〔M〕1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642.
[6]王革彬,劉濟華,孫時亮,等1中等劑量與大劑量尿激酶治療AMI的比較〔J〕1實用醫學雜志,1992,8(2):91.
[7]胡大一,馬長生.心臟病學實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72-374.
【摘要】目的觀察AMI尿激酶溶栓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將128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治療組進行尿激酶溶栓治療,對照組給予硝酸甘油和肝素鈉治療。結果兩組組間的t-PA、PA1、血管再通率、CK-MB的差異有顯著性。結論尿激酶溶栓時間越早,再通率越高,是一種治療AMI安全、有效的搶救措施。
【關鍵詞】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觀察
- 上一篇:學習科學發展觀個人整改措施
- 下一篇:腎病綜合征與血液流變學相關性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