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治療
時間:2022-03-24 10:07:00
導語:鼻出血治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鼻出血是鼻科常見癥狀和急診之一,治療的措施首先就是止血。我科近2年來在止血方法和原則上都有一定的改進,且取得了較好臨床效果?,F將我科自2005年12月~2008年12月診治鼻出血患者567例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病例資料:567例患者中,男342例,女225例;年齡5~82歲,平均29.8歲。其中利特爾區出血420例,均在額鏡照明鼻鏡下射頻止血。這部分患者主要為兒童,成人也常見。中隔中后段出血為64例,下鼻道出血為49例,其余34例分別為中下鼻甲、嗅裂、鼻咽部等,全在鼻內鏡下射頻止血,這部分患者主要為成人,特別是中老年患者。所有患者門診治療為510例,住院治療為57例,皆因出血量大(>400ml)或出血部位隱蔽且劇,不易1次徹底止血。
治療方法:①額鏡前鼻鏡下射頻治療。麻醉:患者取坐位,頭稍后仰。予2%丁卡因加0.1%腎上腺素棉片,作出血鼻腔利特爾區黏膜表面麻醉。為減輕疼痛,對側相應部位也予棉片麻醉,5~10分鐘后在額鏡照明,前鼻鏡下取出棉片。用射頻治療儀對準出血側利特爾區出血點或黏膜破潰區照射,至黏膜發白為止,對明顯的出血點可予四周點狀照射,最后對準出血點照射。對有活動性出血的可予棉球或棉片填壓一會兒,待無再出血后照射。對仍有出血的可邊吸引邊止血,或先在出血點外放一薄層丁卡因腎上腺素棉片,在棉片外予照射,無出血后取棉片,再加以完善。這樣既可提高治療效果,又可減輕疼痛,避免照射過深而造成鼻中隔穿孔。止血后可予照射處涂少許金霉素眼膏,治療后一般無需特殊用藥。②鼻內鏡下射頻治療。麻醉,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予2%利多卡因加腎上腺素棉片作出血側鼻腔表面麻醉,5分鐘后在0度鼻內鏡下顯示器下取出棉片,可從嗅裂開始或下鼻道逐一檢查出血點,查明出血點后再予丁卡因腎上腺素棉片局部麻醉,稍后取出予射頻治療,方法同上。對出血點位置隱蔽,如嗅裂內,不易照射的,可予明膠海綿填壓,必要時加凡士林紗條填壓,對出血量大、全身情況差的,予以住院觀察,并予對癥處理。
結果
對所有患者隨訪3~6個月,無再出血者為治愈者,其中420例利特爾區出血患者1次治愈為398例,其余22例皆因炎癥明顯或中隔前端彎曲明顯,3個月內再發出血,予2次射頻治療治愈。對鼻內鏡下出血147例,1次治愈為140例,7例再出血者,其中2例為血液系統疾患者,5例為第1次檢查鼻內鏡下未發現明顯出血點。所有患者無嚴重并發癥發生。討論
鼻出血是門診最常見、多見的急癥,對小兒鼻出血尤其多見。小兒鼻出血絕大部分都在利特爾區,且癥狀不重,每次出血量不大,但易復發,反復出血。大多就診時在家已有反復出血史。大部分因炎癥和挖鼻引起,極少數也有全身基礎疾患如血液病等。我們對明確出血部位的都予射頻治療,且療效確切。而以往大多予藥物治療或填塞,患者回家后易反復,多次就診,給患者帶來不便,且費用高、痛苦大。對少數鼻腔炎癥明顯者,先予藥物治療,炎癥好轉后仍有出血的再予射頻治療;對有合并基礎疾患者,射頻止血后再綜合治療原發疾患。
對鼻腔后段出血的患者,主要以成人多見,需借助鼻內鏡下檢查,尋找出血部位,一般出血部位在下鼻道穹隆頂,中隔中后段多見。內鏡下檢查亮度足,視野廣闊,顯示器下圖像放大清晰,能進行深部檢查,快速準確、發現出血點或病灶、利用射頻使局部組織蛋白凝固、血管閉塞,點狀照射,照射點精確,止血效果確切。兩點結合使鼻出血治療達微創精確、迅速,避免了以往的鼻腔填塞,甚至盲填,特別是前后鼻孔填塞,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痛苦,且有易反復、住院時間長、花費高等缺點。對出血量大的患者,一方面予快速補液,擴容等全身治療的同時,一邊迅速止血,大大縮短了病程,減少了因鼻出血住院人次,大大降低患者醫療費用,減輕了痛苦。
綜合多年來的臨床治療體會,對所有鼻腔出血患者就診時有活動性出血或有明確的出血部位患者,均在第1次就診時就給予射頻治療,及時徹底止血。對有鼻腔原發疾患和全身疾患者,止血后予相應綜合治療。對危重患者,1次無法止血者,可予紗條填塞,待情況好轉后,再予射頻徹底止血。如有條件做到這一步,將大大降低鼻出血患者的復發率,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益處。
- 上一篇:水務局黨風廉政建設自查總結
- 下一篇:水利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