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新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12 11:21:00

導語:企業創新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創新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旨在通過調查研究和查閱文獻資料,闡釋創新的涵義和價值,分析我國現代企業創新存在的缺陷,并嘗試探討現代企業實現真正創新的途徑,以期能為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企業創新

“創新”作為一種行為在地球上由來已久,人類社會就是一部寫滿創新的歷史。但它作為一個經濟學上的概念,最初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J·A·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他認為,“創新”是指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中,即建立新的生產函數,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的利潤。它涉及到人類的各種活動,包括企業產品(服務)創新、技術與知識創新、組織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等等,由此構成了具體的創新體系。

一、現代企業創新的價值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對企業來講,要么創新要么死亡”,道出了企業創新的價值。下面我們就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來分析和闡釋。

上文提到的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的最本質特征就是創新,資本主義不斷突破自身的各種局限性和經常發生的經濟危機,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發創新的機制。他在代表作《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了以“創新”理論為核心的動態發展理論。他認為,在經濟生活中存在著“循環流轉”的“均衡”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變動,沒有發展,經濟發展則是對這種靜態的“循環流轉”的一種突破,即經濟發展是“來自內部自身創造性的關于經濟生活的一種變動”。這種突破或變動是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包括開發新產品,采用新技術,開辟新市場,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實現企業的新組織。這種突破或經濟發展來自“內在的因素”,這就是企業家的創新,是“創新性的破壞過程”。它的間歇出現會引起經濟的周期波動。因此,經濟發展表現為跳躍式的激增和變動。

在海爾的網頁上我們看到這樣的理念:在微利時代,實現速度要*創新思路和精神。沒有創新只*速度贏得的市場難以為繼。一位做門戶網站的企業家在談到創新的感受時說:我們不敢不創新,因為“創新就是企業的飯碗”,我們絕不敢有“睡大覺”的想法,這個領域發展迅猛,競爭激烈,睡上一覺,起來天都變了!不必贅述,創新已被當作了現代企業的生命線,已成為企業的自覺意識和行動。

國外有關專家在團中央舉辦的培訓班上曾經做了這樣的游戲:主講人手上有一個白色信封,里面可能是50元錢,也可能是一張罰款單。你有三種選擇:(1)可以打開信封,但必須遵從信封里的要求,(2)也可以不打開信封,(3)還可以傳給同伴,讓同伴打開。究竟作何選擇?不打開信封,就意味著一切在停滯不前。這樣盡管無風險,可是機會會悄然滑過。原地踏步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倒退。發展的內涵是很豐富的。我們把發展看成是現實的突破,好比那個信封,撕開它就意味著對現狀的突破。要發展就必須創新。

二、我國現代企業創新的缺陷

近年來,盡管我國相當部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個別企業在國際上也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但總體來看,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仍然較弱,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

(一)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我國產業技術中的核心專利技術少。我國近半數發明專利申請來自國外,其中絕大部分集中在移動通訊、無線電傳輸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在高技術領域,美國、日本擁有的專利占世界專利總量的90%左右,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僅僅占有10%左右。由于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我國不少行業存在產業技術空心化的危險,成為我國企業進一步發展和進入國際市場的瓶頸。

(二)創新意識不足,人、財、物有限投入。一些企業滿足于成為“制造廠”、“加工廠”,認為有密集的勞動力、充足的材料資源、暢通的銷路等,就可以高枕無憂。在我國普遍存在企業研發機構數量較少,研發能力不足的現狀。在“產學研”結合中,企業基本處于從屬地位,重生產輕研究開發,重引進輕消化吸收,重模仿輕創新,創新層次低,高端發明少。很多企業處在有“制造”無“創造”、有“產權”無“知識”的狀態,一些企業甚至*仿造和假冒生存。

(三)市場體制不完善,沒有形成有效推進自主創新的體制和制度環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沒有形成公平競爭和講究誠信的市場環境。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識產權產生和轉移的法制環境。整個社會缺乏創新的文化氛圍,培育創新人才和創新精神,尊重個性、恪守誠信、公平競爭、激勵探索、提倡冒尖、寬容失敗的良好的創新文化和創新環境還沒有形成。

這些都是我國現代企業創新的障礙,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實現真正的企業創新,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問題。

三、做好現代企業創新的途徑

(一)技術創新是企業動力之源。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企業動力之源。沃爾瑪1985年啟用HughesNetworkSystems六頻道人造衛星。老板SamWalton通過錄像帶可以同時對所有員工講話作培訓,每一家分店都與阿肯色Bentonville總部相連,分店的溫度、銷售業績、顧客的停留時間、購買行為模式等信息統統匯集到總部。沃爾瑪還是世界上第一家試用條形碼即通用產品碼(UPC)技術的折扣零售商。1980年試用,結果收銀員效率提高50%,故所有Wal-mart分店改用條形碼系統。在知識經濟時代,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實現商業化和產業化,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周期很短。只有掌握新技術,才能創造出新的生產力,才能使生產力立于不敗之地。

1、引進創新。技術引進是一條把握世界新技術發展動態,縮短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差距,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但企業不能只顧引進,更應注意消化、吸收、創新。在引進技術的同時,更要在企業產品技術、工藝技術、設計技術、制造技術以及整體技術水平上自主創新,更上一層樓。

2、改造創新。我國企業技術落后,但并不意味著原有技術毫無利用價值,我們可以投人較少的資金,花費較少的氣力,對原有的技術進行更新、改造,做到在原有技術基礎上的創新。

3、轉化創新。科學技術并不就是現實的生產力,科學技術只有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才能促進社會進步,創造社會財富。因而從科研成果到實際生產中的應用,企業扮演著應用者與轉化者的重要角色。但企業在科研成果的轉化過程中,還應注意創新,即在生產應用中對科研成果的補充、充實、提高。

(二)產品創新是企業生存之本。

產品創新可以幫助企業站到買方立場,透過某種產品的具體表現形式,深人地看顧客的實際需求。手機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已從模擬機→數字機→可視數字機→可以上網的手機。手機的更新演變生動地告訴我們產品的創新是多么迅速而高級。

1、核心產品創新。所謂“核心產品”即產品的使用價值,是消費者獲得的基本消費利益,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基本目的。如果企業抓住核心產品的創新,將使自己的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企業可從產品的功能性用途人手創新,也可以從它的非功能性用途人手創新。

2、形式產品創新?!靶问疆a品”是核心產品借以外化的具體形態,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方面。它能在心理上滿足消費者的欲望,改進質量,完善產品的使用性能;改進特性,在產品規格、重量、體積、材料或附加物方面改變或增加某些屬性,擴大產品的使用性;改進款式和包裝,增加產品的美感。從而為企業的發展開拓廣闊空間。

3、延伸產品創新。顧客購買產品以后,為確保實際獲得該產品的基本權益,會對賣方產生一些有關的想法和要求。企業為此提供的售后服務如:送貨上門、安裝、調試、維修、使用指導以及相應的承諾、保證等構成了該產品的“延伸產品”。善于創新的企業,利用延伸產品使自己與競爭者區別開來,從而建立某種競爭優勢。

(三)市場創新是企業拓展之根基。

市場創新有兩個基本方面:一是重新選擇銷售區域;二是重新選擇購買群體。

1、重新選擇銷售區域是企業常用的創新戰略之一。當企業決策失誤或因為市場上出現了新的實力較強的競爭對手時,企業產品失去了競爭力,經營陷入了困境;或者由于市場上對企業產品出現了新的需求,原有產品不再受歡迎時,企業必須重新選擇銷售區域或市場。選擇銷售市場時必須注重以下幾點:一是市場有一定的購買力,即有足夠的營業額;二是競爭者未完全控制的市場;三是企業有能力經營的市場。

2、重新選擇購買群體。一是轉化從未使用過該產品的潛在顧客,促使他們接受該產品;二是由直接面對最終顧客,轉向中間顧客,或由直接面對中間顧客,轉向最終顧客;三是由工商業市場轉向消費市場,或由消費市場轉向工業市場;是爭取被競爭者忽視或放棄的潛在顧客。

(四)管理創新是企業高效運轉之保證。

管理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把新的要素或要素組合列人企業管理系統,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和創

新活力,取得創新效益。在“第八屆中國機械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大會上,“春蘭創新型矩陣管理”奪得建國以來我國企業管理領域評選的唯一特等獎,“橫向立法、縱向運行、資源共享、合成作戰”16字方針大大節約了春蘭的管理成本。

1、管理機制和模式創新。這需要企業構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能體現現代企業制度精神的機制體系。在企業內部引人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這既是企業創新的外在壓力,又是企業創新的內在動力,使企業面對市場,按市場要求和價值規律組織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要創新投資機制,變投資主體單一化為多元化,讓企業真正根據市場情況展開投資、決策、運作,并承擔向知識轉型的責任和風險;要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大膽啟用引進企業有用人才,打破“鐵飯碗”、“平均主義”,打破干部職工身份界限,任人唯賢,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創新分配機制,變單一按勞分配為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激勵職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隨著管理機制的轉換,管理模式也應創新。知識經濟強調柔性管理與靈活運作,這就要求企業由僵化管理模式轉向動態管理模式,制定適應環境發展變化的戰略和策略。

2、思維方法和觀念創新。創新思維是指發揮人的自主創新能力,以超越常規的限制,從特異的角度觀察問題,提出全新的創造性的方案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創新思維有利于打破僵化陳腐、落后的舊觀念,建立,一系列適應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知識經濟發展的新觀念。

3、管理組織和工作方式的創新。新型的管理組織結構要求,打破傳統的組織結構模式,強調速度和反應,靈敏和效率,注重平等和尊重、主動和創業精神,通過重新調整和組織要素;提高組織反應性與適應性。新的工作方式應與知識經濟的要求相適應,知識產品的生產,應用與分配,主要依*人腦智力的發揮,工作流程簡便,靈活易協調,無須龐大運作機構。

以上是對現代企業如何做到真正創新的一些理論探討,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把這些理論變為現實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在一點一滴的改變,我們的企業就充滿了希望。

參考書目:

1、《商界名家》欄目,《創新前沿》,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周朝琦,侯文龍等,企業創新經營戰略,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3、陳莞,倪德玲等,最卓越的管理理念,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4、丁俊發.國內貿易經濟管理.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