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鎮痛泵術后應用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09 10:17:00
導語:自控鎮痛泵術后應用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術后急性疼痛是機體對疾病和手術造成組織損傷尤其是痛覺神經斷裂的一種復雜生理病理、心理復合的應激反應。疼痛可使患者情緒焦慮、恐懼,有意識地改變體位,限制咳嗽、深呼吸及早期活動,易致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腸粘連、肺不張、肺炎及壓瘡等并發癥,故術后鎮痛意義甚大[1]。自控鎮痛泵(PCEA)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使患者術后得到滿意的鎮痛效果[2]。但使用PCEA鎮痛可引起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和尿潴留等不良反應[3]。作者對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闌尾切除術后對PCEA的應用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53例患者中男132例,女121例;年齡10~82歲,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26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61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48例、闌尾穿孔伴腹膜炎18例。均在持續硬膜外麻醉下行闌尾切除術。兩組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病程輕重和治療護理)經統計學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將留置硬膜外導管接PCEA的112例為PCEA鎮痛組。由主管醫生依病情肌注鎮痛藥的141例為非PCEA鎮痛組。PCEA鎮痛藥為嗎啡5mg+氟哌啶5mg+布比卡因100mg+生理鹽水100ml,自控程序設置成持續給藥0.2ml/h,自控給藥2ml/次,鎖定時間為30min。非PCEA采用間斷肌注哌替啶50~100mg/次,視鎮痛效果和患者疼痛耐受程度再重復注射。對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尿潴留的發生率,進行比較分析。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最高程度結果見表1。疼痛評定標準用WHO疼痛四級評定標準[4]評定鎮痛情況,即I級:完全無疼痛;II級:輕度疼痛,靜臥時無痛或稍疼痛,但不需加用鎮痛劑;III級:用藥后疼痛減輕,能夠耐受,活動時加重;IV級:切口重度疼痛,迫切需要加用鎮痛劑。表1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略)
2.2兩組患者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的時間見表2。表2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略)
2.3兩組患者的尿潴留的發生率見表3。尿潴留的診斷標準為術后8h無排尿,查膀胱區隆起,叩診為濁音。表3兩組患者的尿潴留發生率比較(略)
3討論
本組結果顯示PCEA鎮痛組與非PCEA鎮痛組術后疼痛程度、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無顯著性差異。這是由于闌尾切除手術創傷小,切口疼痛輕,不影響患者早期起床活動,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本組結果還顯示PCEA鎮痛組與非PCEA鎮痛組術后尿潴留發生率PCEA鎮痛組明顯增高。這是由于PCEA鎮痛組的給藥是從硬膜外導管直接注入鎮痛藥物,其中嗎啡、氟哌啶具有強大的鎮痛和鎮靜作用[5],布比卡因可逆性阻斷感覺神經痛覺、溫覺和觸覺[
6],且PCEA鎮痛劑的釋放采用程序控制,無法依照病情動態增減,使鎮痛藥物長期維持較高的血濃度,故PCEA泵持續均勻地給藥雖能達到滿意的鎮痛效果,但在鎮痛的同時,也可引起排尿反射功能減弱,逼尿肌無力而導致尿潴留。由此可見,像闌尾切除術這種手術創傷小,疼痛程度輕的患者,使用PCEA鎮痛弊大于利。臨床應用時為充分體現PCEA價值,減輕患者痛苦,必須掌握適應證,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黃盛輝.實用硬脊膜外腔神經阻滯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1.
2陳亞勤,許靖.胸科硬膜外麻醉病人術后自控鎮痛的觀察及護理.現代護理雜志,2001,7(3):10.
3劉俊杰,趙俊主編.現代麻醉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450.
4李仲廉.臨床疼痛治療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44.
5黃球秀,馮慶瑛.硬膜外鎮痛用于剖宮產術后的觀察.現代護理雜志,2001,7(5):19.
6楊梅,恒靈芝,甘琪,等.腹部手術應用持續鎮痛泵的觀察與護理.華北國防醫藥,2002,14(6):444~445.
- 上一篇:機械化農業生產年終工作總結
- 下一篇:資源林政管理年終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