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稱評定工作的對策論文

時間:2022-10-13 02:29:00

導語:現代職稱評定工作的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職稱評定工作的對策論文

自1977年我國恢復職稱評審工作以來,職稱評審工作歷經幾十年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很大進展尤其是近幾年以來,各省、市為了更加科學、公平、公正地評價人才,相繼對職稱評審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在以衡量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業績為導向的前提下,目前職稱工作大多采用量化申報評審的工作模式。量化申報評審不僅簡單易行、減少人為因素干擾,提高職稱評審工作效率,而且對專業技術人員提出了基本能力和工作業績要求,激發了專業技術人員學習進取的動力,為保證評審質量打下了堅實基礎。人們在體驗量化申報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不斷擴大著量化應用的范圍在實際應用中,仍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斷顯露出來,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一、值得探討的幾個問題

1.在職稱評審中,普遍存在論文越多學術水平就越高的認識傾向。數量多,只是學術水平的一個方面,它不能完全代表學術水平。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今天,更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思想的高水平論文我們應該把專業技術人員的注意力引導到學術創新和做好本職工作上來,而不是把專業技術人員的情力主要引導到論文數量上去,搞學術短期行為。

2.在職稱評審中,習慣認為期刊級別越高論文質量就越高,而忽視對論文本身學術水平的認真考核。主辦單位級別越高,管理相對越規范,整體論文學術水平相對高一些是事實,但不能絕對而論。期刊主辦單位的行政級別不等于期刊質里級別,許多地方高等院校的學術期刊和專業學報的質遠遠高于一些由國家級單位主辦的期刊。在職稱評審中,習慣認為國家級論文水平高于省級論文,省級論文水平高于市級論文。其實,所謂“國家級”,只是因為主辦單位是國家級單位,“省級”也是因為主辦單位是省級單位。國家這種劃分是出于期刊管理上的考慮,而不是對期刊質量上的分等定級,如果據此認定期刊的質量,貝是不科學也是不合理的。

3.由于學術評價的復雜性人們容易尋找更為簡便的方法進行間接衡,如以刊物的級別代替論文的質,以科研基礎上的立項級別和獲獎級別代替成果水平等。在職稱推薦和評審中,職稱管理人員容易產生以簡單代替復雜,以定量代替定性工作傾向。論文、課題的數和級別能夠反映一定的學術水平,對其數量考核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其內在質的深入考核。在基層推薦中,一般都是數論文篇數、看期刊級別,而忽視對論文和成果的質審核。在評委會上,由于各種原因,也大都是處于表面形式上的確定,很難進行實質上的水平考查。這樣雖可以比較方便、低成本地對學術水平進行評價,但也容易滑向以定里代替定性、以簡單代替復雜的‘·數字主義”,所以,我們在量化申報評審的同時,還要謹防以定代替定性的工作傾向發生。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及不利影響

1.在職稱化申報評審條件中,一般論文數里、發表期刊級別要求較為明確,而另一些業績成果條件要求貝較含糊。這就容易導致專業人員對照職稱申報評審條件極力“打造”論文,把精力放在寫論文和出書上,忽視提高工作能力和做好本職工作。職稱化申報評審條件業績成果中有軟指標存在,單位推薦和評審時,也容易把注意力投向論文、著作這項硬性指標上來,甚至有的單位按多少排名次這樣的推薦和評審導向,就會導致專業技術人員過度追求論文數里,破壞潛心治學的學術環境,出現學術浮躁和學術造假現象。

2.在職稱量化申報評審條件中,一般申報職稱的級別越高,的期刊檔次也就要求越高。這種能被很多人接受且看起來公平的方法,實質上掩蓋了另外一種不公平。除按主辦單位級別確定期刊質量等級本身就不盡科學合理外,由于工作環境和性質的不同,這種要求對于工作在基層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也存在著一種不公平性。發表省級論文對于省級單位的申報人員來說,比較容易達到。因為各省級廳局幾乎都有自己的期刊雜志,省直屬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發表省級論文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而對于鄉、縣、市及工礦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除上述不利因素外,還受交通不便科研和工程項目管理級別較低等條件制約,發表一篇省級論文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這樣就不利于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服務,不利于基層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我國政府正在實施鼓勵大學畢業生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進入城鎮及農村醫療機構服務計劃,我們的職稱評定政策也要緊密配合積極改進和完善職稱量化申報評審條件,為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服務基層奠定政策基礎

3.職稱評審數量以量化標準控制代替以往的指標控制,理論上是符合一個晉升一個〔這對職改部門是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簡便快捷的好方法。但經過幾年的化申報條件試行,僅用最化標準控制,難以實現嚴格標準,提高質量的目的。有些沒有真才實學的專業技術人員,也能及時湊夠量化條件,基本形成夠年限就晉升的現象。這樣,職稱評審就不能很好地起到競爭和激勵作用。是職稱申報評審條件定得過低還是專業技術人員素質提高過快,其實,這兩種都不完全是,而是專業技術人員湊條件的速度太快。職稱評定要求核心期刊,就有大量的核心期刊及增刊出現要求國家級論文就有大批帶有“中國”、“中華”字樣的論文集、書籍出版。這不僅給職稱評定帶來極大的混亂,也對社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敗壞了社會風氣和學術氛圍‘〕因此,職稱工作要及時修正政策,避免不良傾向的發生。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目前,國家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逐步建立科學、分類、動態、開放的職稱體系形成以能力、業績為導向,重在社會、業內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使用機制和“個人自主申報,業內公正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督”的職稱運行機制。要貫徹國家深化職改改革精神,充分發揮職稱政策導向作用,建立以能力、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達到培養、選拔優秀人才的目的,必須在職稱評審政策上進行改革與創新。

1.職稱評審實行資格比例和化標準雙重控制政策在專業技術人員自由申報的基礎上,需要政府發揮監督作用,根據不同單位的工作性質,下達每個單位高級中級資格比例,可以像正在實施的政府控制聘任比例一樣控制職稱資格比例。資格比例可比聘任比例高出左右。資格比例控制,不同于以前由政府統一下達評審指標。實行下達資格比例控制,可使單位自主權更靈活、更實際。在職稱評定中,有適當的待聘資格不僅能調動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還能起到激勵作用。但如果不控制資格比例,會使待聘人員過多,也會出現社會問題。有了職稱資格比例控制政策,各單位就有了自控的依據,在必要時,就可以順利實行自控措施,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制定能力和業績的標準,形成各單位職稱推薦競爭機制,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干好本職工作。在單位內部競爭中,專業技術人員之間還形成一種相互監督機制,從而有效遏制虛假行為的發生。由單位自控資格比例,一方面擴大了單位的自主權,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單位謀劃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性。同時,還可協調單位內部主系列和輔助系列的晉升比例,解決主系列申報條件較高難于晉升的矛盾。由于各單位性質不同、情況各異,不可能制定出統一的能力和業績標準來,只有在政府大政策的前提下,各單位進行微調才能更切合實際,才能更好地落實中央提出的“建立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的人才評價精神。

2.制定技術專利視同于學術論文、科研課題、獎項的相關政策,增加技術專利在各系列職稱評審中的比重。目前,在專利擁有上,我國僅是韓國的,不及美國的。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欠缺。其實,我們民族的創新潛力是巨大的,只是近代以來,我們一直不注重技術專利的申請和創新思維的開發,致使創新意識淡薄,創新能力萎縮。為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職稱工作要發揮其政策導向作用,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勇于創新、敢為人先、。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創新水平的高低、創新能力的強弱、創新人才的多少,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和決定性因素。

3.降低職稱量化申報評審條件中對論文數量的要求,淡化論文級別,引導專業技術人員注重論文內在質量的提高、降低論文篇數要求,并不等于降低申報標準。其目的是要把專業技術人員的注意力吸引到做好本職工作上來,吸引到出有創新思想的高水平論文成果上來,盡可能避免專業技術人員為了早日順利評上職稱,搞學術短期行為,從而引導專業技術人員走出越多學術水平越高的認識誤區,凈化學術風氣,創造良好學術氛圍。要在單位推薦中,比實際工作能力、比對單位貢獻大小、比實際學術水平,而不是比論文數量的多少。職稱評定作為一種導向,要把專業技術人員引向務實,而不是務虛。事實上,許多一流專家治學嚴謹,學富五車,但不多,在他們看來,只有真正具有學術價值、有創新觀念的論文才值得發表。只有提高科技論文和科研成果的質,才能創造出更高價值和更具競爭力的成果,我國科技事業才能產生質的飛躍和發展。

4.適當限制個人申報材料中提交論文、成果的數量,明確代表作,為審核論文內容質和成果水平提供便利條件。扭轉以論文多少論英雄的局面,把職稱評審的主要精力放在加大對論文和成果質的審核力度上來。制定論文集、增刊上發表的論文不提交評委會政策,把正式期刊雜志與以盈利為目的的增刊和論文集區別開來,從而凈化出版業,凈化職稱評審,凈化社會風氣在各單位職稱推薦中,專業技術人員自由申報后,確定自己一篇論文作為代表作,由職稱管理部門將作者姓名、單位及期刊名稱隱匿后,提交給數名省內外同行專家審閱,專家對其學術水平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并根據職稱管理部門統一制定的論文評分標準給出分數,科技成果也可采取類似方法,將代表申報人水平的一項科技成果,預先提交多名專家審核。對其論文成果的代表作進行學術水平評價,可以借鑒高考網上評判作文方法,或借用專業期刊專家審稿的方式,專家評語和分數由專家簽字后用信函方式寄回,作為評委評審的重要依據。有條件的評委會也可采取這種審核辦法。這種審核不僅可以排除人為干擾,還可以讓專家專心致志地審閱論文的內容質不僅節省評審時間和費用,還為專家審核論文質提供了較好的客觀環境。專家可利用網絡查詢同類論文,看其創新性,有無抄襲現象等而在現行的由專家組成的評委會上,是沒有這個條件的。在職稱評委會評審中,由于限制了個人申報論文、成果的數,從而為評委認直審核申報人的學術水平創造了條件并提供了時間保證。這樣不僅有利于專業技術人員科技水平的提高,還有利于創造良好的學術氣氛、如果我們每位專業技術人員在每次晉升時,都能有一篇真正具有學術價值的創新論文,那么我們國家就會越來越接近創新型國家的行列。公務員之家

職稱評審不僅是人才評價機制,還是一種政策導向,職稱評審每制定一條新政策,每出臺一項新措施都會引起成千上萬名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響應,研究將專業技術人員的注意力引向何方,是每位職稱工作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應該用好這個指揮棒,把專業技術人員的精力引導到提高能力和業績上來,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