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02 10:38:00

導語: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論文

內容摘要:回顧十幾年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在市場可持續發展建設方面仍舊存在諸多弊端,即上市公司發展、投資主體發展、制度建設等缺乏持續性,直接阻礙了證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如何盡快清除阻礙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的障礙,確保證券市場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徹底擺脫長期低迷的狀態,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上市公司

回顧十幾年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在市場可持續發展建設方面仍舊存在諸多弊端。

造成證券市場長期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就是上市公司、投資主體、以及制度建設普遍存在的“斷流缺陷”,即上市公司發展、投資主體發展、制度建設等缺乏持續性,直接阻礙了證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制約因素

上市公司缺乏可持續發展

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能否可持續發展直接決定著證券市場能否持續發展。然而,十幾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的發展狀況表明,上市公司本身根本就不具備可持續性,這主要表現在:

上市整體業績缺乏可持續增長,盈利能力低下。根據統計,1994年至2004年三季度,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分別是0.318元、0.247元、0.238元、0.246元、0.19元、0.203元、0.202元、0.136元、0.16元、0.19元、0.21元,2001年盈利能力最低,2002年出現恢復性上漲,但10年來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呈現逐年滑坡態勢,上市公司的業績由1994年的0.318元下降到了2004年第三季度的0.21元,10年總共下降了34%,平均每年下降3.4%。

上市公司業績極不穩定,虧損現象嚴重。從1999年到2004年第三季度的六年時間內,進入深滬兩市收益前五名的上市公司共有20家,其中,在前五名排行榜中只出現過一次的公司就有13家,占所有公司的比例高達65%,出現過二次的公司只有7家,占所有公司的比例為35%,出現過3次的公司只有2家,占所有公司的比例為10%,出現過4次的公司僅有一家,即貴州茅臺,占所有公司的比例僅為5%。這充分說明上市公司業績的極度不穩定,缺乏持續增長。

上市公司普遍重融資圈錢,低分紅、低回報現象嚴重。根據對1993年至2004年12年間分紅派現(現金)情況的統計分析,分紅比例最低的是1997年,只有29%,最高的是2000年,為62%,上市公司年平均分紅比例為38.9%,也就是說每年平均有60%左右的上市公司不進行分紅。

投資主體資源的過度開發

雖然最近兩年我國在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機構化建設方面確實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舊停留在“數量”方面,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最為重要的是由于對投資主體資源“開發過度”,缺乏相應的制度、機制保證,投資主體面臨嚴峻的生死考驗,嚴重影響了證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券商盲目擴張引發全行業虧損。自2001年起國家加快了券商機構的發展,目前券商已達133家,注冊資本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總資產約5618億元,券商的快速擴張帶有極大的盲目性,因為在當時市場環境下,規模急劇擴大的券商根本無法找到合適的投資品種,其業務范圍仍舊停留在經紀業務,把自己的生死大權仍舊寄托在二級市場,而隨著2001年大調整的開始,靠天吃飯的券商2002年起也陷入了全行業虧損的泥潭,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多年不規范運做所形成的巨大包袱以迫使許多券商被行政托管,券商自身的生存問題已經相當嚴峻,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了。

基金跳躍式發展埋下諸多隱患。2003年開始加快了基金行業的發展,2004年基金行業更是獲得了超常規跳躍式發展,全年共完成募集58只基金,總募集規模1680億元,占目前基金總規模的52%。基金的跳躍式發展脫離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需要和承受能力,相關資源過度開發和“透支現象”嚴重,已經威脅到了基金行業本身健康、穩定的持續發展,首先是由于市場缺乏優質資源,導致基金交叉持股、相互鎖倉、扎堆持有等現象發生,形成新的“莊股”現象;其次是基金行業沒有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依然是靠天吃飯,存在管理落后、理財能力低下的問題,難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實現持續發展,行業虧損嚴峻。

散戶虧損嚴重,入市積極性大打折扣。2001年6月份以來,流通市值縮水7000個億,等于三年半的時間投資者總共損失了7000億!如果從13年總的虧損情況看,13年證券市場融資突破1萬億,印花稅等共計1.2萬億,投資者共支出2.2萬億左右,但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流通市值只有1.1萬億,預示著13年的投資虧損了50%!這種極不正常的狀況對于廣大普通投資者而言形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使他們對證券市場的信心蕩然無存,選擇盡快脫離市場的投資者越來越多,而場外資金也普遍不愿投資股票,由此也導致2001年以后散戶開戶數量急速減少,2003、2004年,深滬開戶數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2%左右,創下歷史最低水平。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作為證券市場投資主體的券商、基金和散戶,目前的處境可說是“兩死一傷”,券商、散戶最尷尬,基金最近三年也是江河日下,既然市場的投資主體都自身難保,舉步艱難,無法持續發展,又如何寄托他們來推動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呢?

市場制度化建設缺乏持續性

13年以來,我國在市場制度化建設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和創新,但仍有許多問題急需改進,其中之一就是我們在制度化建設方面缺乏持續性,制度建設滯后現象嚴重,無法滿足證券市場日益發展的需要,更無法保證證券市場持續發展了,這主要表現在:交易品種單一,上市交易的品種基本上是“老三樣”,即A股、B股、基金,根本無法滿足投資者規模及結構變化的需要;市場體系不完善,二板規模小,三板也沒有形成規模;機制不完善,至今沒有做空機制,限制了大資金的運作;缺乏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在投資額者遭受侵權時難以得到相應的賠償等。

應對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基礎已經遭受到嚴重破壞,如果不從根本上盡快加以解決,證券市場將無法發展,甚至蘊藏著巨大風險:

堅持民主法治,完善分類表決制。民主法治強調的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方略基本得到落實,相對于證券市場就是要使股民的利益得到充分體現,市場具有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但在這方面,證券市場仍就存在嚴重缺陷,其一就是股民的利益得不到充分體現,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無法充分行使參與權、話語權、表決權,分類表決制的實施雖然對于解決這一問題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新的“一股獨大”問題,由于基金等機構集中持有一些股票,對重大決策具有絕對表決權,中小投資者無法正常行使參與權、表決權,建議采取“二次分類表決制”,對于基金集中持有的股票,現行由基金持有者進行表決,基金只能作為這一表決結果的執行者,把表決結果反映出來,只有這樣,分類表決制才能真正體現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和要求,才能實現廣泛意義上的民主。

堅持公平正義,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和諧觀強調各方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這與證券市場“公平、公開、公正”的“三公”原則精神一致,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解決股權分置、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權的歷史遺留問題,不能一拖再拖,這個問題不解決,“一股獨大”的頑癥就不能根除,廣大投資者的平等地位就無從談起,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也就無法完善,上市公司存在的虛假陳述、造假作假、非法關聯交易等嚴重問題也就無法根除。《國九條》以及溫總理在2005年3月份答記者問明確指出盡快解決國權分置問題,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盡快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其次是把保護廣大投資者尤其是普通投資者利益落到實處,除了上述實行“二次分類表決制”外,當務之急是盡快制定“投資者賠償法律法規”,使遭受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欺詐而受到損失的投資者能夠及時得到賠償,以此來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最后是完善基金考核管理辦法,推行“求同追查”制度。隨著基金規模的快速壯大,基金已經成為目前最具話語權的機構,基金憑借其在資金、信息等方面的絕對優勢常常獲得“不當得利”,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完善對基金的考核管理辦法,改變目前“責、權、利”不明、不管盈虧照提管理費的考核辦法,盡快制定新的考核辦法,把盈利指標與基金獎懲結合起來,有獎有罰。

同時,針對基金內部存在大量“暗箱操作”、“私建老鼠倉”等問題,推行“求同追查制度”,對于那些總是在低位大量買入、高位大量兌現獲利的帳戶進行跟蹤調查,嚴厲打擊非法獲取私利行為,遏制基金經理憑借職業特權侵占其他投資利益的犯法行為。

堅持誠信原則,加大執法力度。證券市場誠信危機的加重不但與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執法不嚴、有法不依有著直接關系,這是導致長期以來誠信危機不斷加重的最根本原因,由于執法力度不夠、懲罰力度不夠,造成違規行為代價極低,不但無助于制止誠信危機,反而助長了誠信危機的蔓延、加重。目前對于誠信危機,偏重行政處罰、譴責,過分強調挽救、保護,誠信危機代價過小,過分保護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利益,忽視中小投資者利益,一味袒護誠信危機制造者利益,沒有切實可行的保護受害者利益。

國外對誠信危機的公司處罰相當嚴厲,網易剛上市時僅僅是因為無意中將100萬美元合同被誤報成了收入,差一點被納斯達克摘牌,并被美國法院判賠償中小投資者435萬美元。安然事件暴光后,公司前董事長肯尼斯·萊被判處175年的監禁外加570萬美元的罰款,公司也因此破產。據悉被納斯達克摘牌的上市公司數量約7000家,遠超過目前掛牌的5000家。中國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因誠信問題摘牌或支付巨額賠償?而在中國不過是警告、譴責、罰款了事。曾被權威機構評為中國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的銀廣夏、東方電子,故意把業績從虧損虛構為績優,事發后不過是戴ST帽子繼續掛牌了事。因此,為此必須加大執法力度、加大懲罰力度,這是現有條件下解決誠信危機最有效的途徑。

堅持充滿活躍原則,創造可持續發展環境。證券市場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其關鍵條件之一是必須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只有機構投資者具有了可持續發展能力,證券市場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此,必須加快交易品種創新,不斷豐富交易品種,適應不斷發展的基金為主機構投資者的需要,美國證券市場投資品種十分豐富,有證券和股指的現貨、證券和股指的期貨及期權、可轉換債券、信托憑證(ADRs)等品種。

投資者不僅可以進行各類品種的單獨投資,還可以進行它們之間的套利交易,避免因各類投資者行為趨同而造成市場單邊運行,出現暴漲暴跌的局面;不斷完善市場體系,放寬入市條件,推動中小板市場快速發展,完善三板交易市場,國外成熟市場如美國,其證券市場除了有主板市場(如紐約證券交易所)、NASDAQ市場(即創業板市場)、OTCBB市場外,還有粉紅單(PinkSheets)市場及其它市場(如幾家券商之間約定的不定期的交易市場等),這就構成了一個相輔相成的市場體系,這是我們應該借鑒和學習的;加快業務創新步伐,放寬機構業務范圍,券商業務基本以經紀業務為主,投行、財務顧問、委托理財等業務發展緩慢,限制了券商的發展,加大了經營風險,應該加快業務創新步伐,允許券商進入更多的領域、開展更多的業務品種,以此擴大券商生存發展空間,增強抗風險能力,減少政府“救助”壓力,使券商成為真正獨立的經營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