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國際化發展論文
時間:2022-04-02 11:06:00
導語:證券市場國際化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其走向國際化的現實障礙,提出了證券市場走向國際化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創業板市場
隨著國際貿易和跨國公司的發展,全球金融出現一體化的趨勢。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資本市場逐步融合和開放,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成為發展中國家證券市場或者說是新興證券市場不可回避的話題。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是指一國國內證券市場在國際范圍內的延伸,也就是消除證券市場交易雙方(投資者和籌資者)的國籍界限,在本國或國際證券市場自由參與各種上市證券的交易活動。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既包括一國證券走向國際市場,又包括國外證券在該國證券市場自由流動。全球證券市場的國際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國際資本流動增長迅速,國際證券發行交易活躍;西方國家外匯管制基本取消,國際外匯市場交易額增加;金融管制逐步放松,證券市場國際化障礙基本消除;全球范圍內推行國際準則,各國證券市場走向一體化。
一、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加入WTO以后,中國經濟的國際化和開放程度得到提高。首先,中國證券市場逐步成長,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極大地推動了證券市場的發展。隨著證券市場發展開始引入市場機制,證券市場向國際慣例靠攏的步伐越來越快。其次,證券中介機構和證券投資各隊伍迅速擴大,從事證券活動的心理素質和業務能力普遍提高。截至2005年底,不完全統計中,120家證券公司總資產3456億元,凈資產580億元,凈資本235億元。另外,基金管理公司達53家,從事證券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73家。再次,證券市場的技術和交易基礎設施迅速發展。目前,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已建成覆蓋全國的衛星證券通訊網與數字式數據傳輸網(DDN)和相應的交易和結算系統,基本實現了安全、高效、便捷的證券交易和證券賬戶管理。
其次,全國統一的證券市場法規體系逐步形成。1998年,國務院決定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全面監管證券市場,并對地方證券監管部門實行垂直領導,從而逐步形成集中統一的監管體系。要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效率、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并逐漸與國際標準接軌,股權分置改革正是其中的一部分。截至去年5月15日,中國1344家國內上市公司中有919家已經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占中國股市總市值的71%。到2006年初,上市公司還將采用國際會計標準??梢哉f,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及改革后,國有股承擔了并履行繁榮中國證券市場的職責。國有股的管理及上市公司的運營,應能支持并推動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
二、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現實障礙分析
1.上市公司整體素質不高
由于我國股份制經濟不規范,現代企業制度難以真正貫徹,宏觀經濟運行中缺乏真正的產權清晰的現代企業。我國的股份公司大都是在《公司法》頒布之前經改制設立的,且改制之前這些公司都擁有大量的下屬企業,有的是通過劃撥兼并而來,有的則以集體所有制形式成立,有的還受到地方機構和部門的管理,這些都導致企業的產權和管理結構不清晰,存在較多的關聯交易;而且許多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來,股東大會和監事會形同虛設,董事長總經理實際上仍由上級主管部門任命,董事長總經理權責不清,信息披露極不規范。
2.金融管制較嚴,人民幣尚未實現自由兌換
我國目前仍實行比較嚴格的金融管制,其中對證券市場的管制主要是對證券機構建立的限制、對證券上市規模的限制、對外國投資者投資證券活動的限制、對在華外國金融機構業務的限制等。其中,影響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一個主要障礙是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造成A、B股市場分割。這種資金不自由、貨幣不自由的壁壘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國際證券資本。雖然外國投資者可以通過外匯調劑中心把所得部分利潤匯回本國,但這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并無吸引力。
3.管理證券市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
公司股票的發行與上市,迄今實行的是額度分配和審批制度。這種以行政手段分配資本市場資源的制度,排斥了企業以業績和成長預期競爭進入資本市場的平等機會,為尋租行為提供了空間,給績劣公司以“公關”和虛假包裝等手段擠入上市公司行列開了后門,導致上市公司良莠不齊,增加了證券市場的風險。
4.證券市場投機過度
理論上說,證券市場應是一個投資場所,由于其收益高,故具風險較大。但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受多種利益機制的內在驅動,其中的風險被明顯放大,使我國證券市場有更大的風險:一是政府缺乏管理經驗和行為規范,對資本市場干預不及時、不果斷或進行不必要的干預,造成市場震蕩;二是部分機構投資者人為操縱市場,還有些投資者為謀取暴力,散布虛假信息,造成爭購或爭售某種股票等種種違法違規行為,往往使廣大的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三是證券中介機構自律管理存在很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5.市場規模小,證券數量品種少
縱向看,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很快,但與橫向比,中國證券市場的規模和融資卻處于較低水平,難以抵御龐大外國資本的沖擊。到目前,中國有上市公司1389家,而美國與印度超過7000家,日本與英國也超過3000家。日本、瑞士、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上市公司規模均超過10億美元,而中國上市公司平均規模不到2億美元。同時,我國證券市場金融工具品種少,除股票、債券和基金外,其它衍生工具還很有限,投資者的避險工具匱乏,幾乎不存在證券交易的對沖機制,單一的投資品種、單一的交易機制,一直是困擾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主要難題之一,也是我國證券市場暴漲暴跌、投機氣氛濃厚的主要根源。
三、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發展對策
1.完善立法,依法規范證券市場秩序
健全的證券管理法規體系是一個證券市場規范、完善發展的前提,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發展也要求必須有一整套符合國際慣例的法律規范,才能保護境外投資者對內地證券市場投資或國內投資者投資于境外公司、發行在境內市場的交易。要抓緊制定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如《投資者保護法》、《投資咨詢法》、《境外投資基金管理辦法》等,形成一套協調運行的法規體系,增進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同時,要強化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嚴格對證券交易機構和證券經營單位的規制和管理,制止證券交易中的各種違規活動。建立和完善證券市場的社會化監管體系,發揮中介機構特別是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的監管作用,同時調整好中國證監會與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的職能劃分,形成財務監督、法律監督、保薦人監督、媒體監督、行業監督、行政監督與市場監督相結合的立體式監督網絡確保證券市場的公平性和有序性。
2.強化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
強化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是證券市場發展的關鍵,也是證券市場國際化能夠順利實現的關鍵。當前,強化政府對證券市場監管要做的主要工作是:(1)矯正政府角色定位。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者,只要有一方出現問題或者利益受損,都會要求政府保護自己,形成投資者、上市公司要求政府一再干預市場的“倒逼機制”。對證券市場的職責,只在于制定交易規則和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和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2)采取積極穩妥的政策措施推進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加入WTO,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已經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但是,由于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歷史較短,在許多方面與國際證券市場運行慣例尚未完全接軌,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既要適應WTO規則的要求,逐步開放資本市場,又要有效控制證券市場國際化可能帶來的風險,為此,必須采取積極穩妥的政策和措施來推進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3.完善證券市場制度和市場結構
上市公司退出制度是證券市場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2001年2月23日,中國證監會了《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其出臺標志著我國上市公司市場退出機制的正式建立和啟動。為了提高我國證券市場效率,應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同時實現三股合一以實現A、B股統一。在此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實現A股、B股市場并軌、準許外國投資者直接進入中國股市。同時應擴大市場規模,建立統一多層次的市場體系
擴大市場規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是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基礎,也是提高中國證券市場抵御國際資本沖擊能力的重要保證。因此,擴大證券市場規模是當務之急。從中國證券市場的未來發展考慮,要加快證券市場的結構調整。在繼續完善股票市場的同時,加緊建立創業板市場,使之與主板市場形成互補性的制度安排,為有潛力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創造條件;積極發展分層次的場外交易市場,為已經轉制的大量股份制企業和股份合作制企業提供股權流通市場;進一步發展債券市場特別是企業債券市場,改變中國債券市場的分割局面。另一方面,積極推進金融創新,穩妥地發展金融衍生市場,使中國證券市場盡快形成以股票市場為主體,多層次證券市場并存和協調發展的市場體系。
4.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
筆者認為,此處的開放模式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基本實現人民幣的可兌換,再最終實現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人民幣實現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后,我國證券市場將向著更深層次的開放邁進,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深度進一步提高,外資能夠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享受廣泛的國民待遇,中國投資者和籌資者也能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屆時,中國證券市場也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中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組成部分。
5.規范上市公司的運作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上市公司的規范運作是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基本前提,而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上市公司的運作不規范和質量低劣。因此,必須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嚴格按照上市公司的標準選擇和重組企業;加強上市公司內部經營管理;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機制。
參考文獻:
[1]康燦華,張江平.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1,3(3):62-64.
[2]楊勝剛,黃凌.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結構性矛盾與現實困境[J].財貿經濟,2003,8(2):56-58.
[3]陳共,周升業,吳曉求.海外證券市場[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 上一篇:新股抑價影響論文
- 下一篇:長期市場表現實證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證券投資實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