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證券公司內部控制問題探究
時間:2022-11-13 10:14:12
導語:上市證券公司內部控制問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工業推動企業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內部管理顯得越來越重要。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風險意識,提高企業生產經營能力,使企業在穩定的道路上長久發展。我國的內控體系發展起步晚,目前還需進一步完善才能不斷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近些年來,許多企業由于管理松散,缺乏內控管理意識,導致內幕交易、舞弊等事件頻繁發生,也有一些企業對風險評估不力,導致企業面臨重大虧損瀕臨破產。為改善這一現象,本文從內部控制的理論、發展歷程以及主要要素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我國證券公司發生的具體事件作為分析和研究對象,最后針對我國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發展現狀等提出改善方法。
一、序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我國金融結構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但由于內控機制發展較緩致使目前我國內部控制相關的各方面機制還不成熟完善,需要吸取更多有效經驗和建議并結合我國內部控制發展現狀進行改善,促進內控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對公司有重要意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企業內部控制理論伴隨著企業的蓬勃發展也不斷豐富成長起來。我國證券公司發展于計劃經濟轉換到市場經濟時期,是我國股份制企業和國有企業的混合產物。證券公司在金融市場與資本市場中間充當著類似橋梁的角色,但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同時也參與其中,因而我國證券公司的產生和發展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為保障我國證券公司的規范經營,我國相關部門根據市場發展需要陸續出臺了許多規范經營操作、約束舞弊行為、指導高效發展的措施。例如2008年8月1日公布實施了《證券公司合規管理試行規定》;2010年6月30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修訂了《關于加強上市證券公司監管的規定》;2013年頒布修訂了《證券公司年度報告內容與格式準則》。為滿足發展需要,幾乎每年都會出臺新的法規或修訂舊的法規,這對促進證券公司持續穩定發展以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都有重要作用。
二、內部控制理論闡述
(一)內部控制演變歷程內部控制歷史由來已久,其演變過程
如下:
1.內部牽制階段
內部牽制階段發生于上世紀40年代之前。在資本主義的發展時期,資本管理者們為了加強組織管理、提高經營效率及防止違規舞弊發生,逐漸摸索出的一些相互補充和相互制衡的管理方法。這一階段公司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各方責任,形成互相牽制的控制效果,避免個人違規操作。
2.內部控制管理階段
這一制度是從內部牽制發展而來,并分為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兩類,初步形成于上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內部會計控制證可以對公司的各項資產定時清查,使企業時刻清楚資金流動情況,使企業和外部投資人員都能對企業的經營情況一目了然;內部管理控制為了保障公司進行合理的組織管理從而提高經營效率和業績。
3.內部控制結構階段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將內部控制逐漸向具體化方向發展,并將環境控制、會計制度、程序控制列為此階段三要素。
4.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階段
該階段預示著人們在內部控制的發展中進入了新的里程碑。此階段對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作出了闡述,表達了防控風險對企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三個目標和五個步驟,為內部控制理論體系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內部控制的作用
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主要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建立及內部管理控制建立,建立內部控制機制能夠使企業更好的調整自身運營情況,規劃發展前景,適應經濟市場的變化,從而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更加穩定高效,其在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1.維護公司財產安全
保證企業內部流動資產及非流動資產的安全,按時清查資產數額和流動方向是內部控制的基本作用。
2.促進企業內部信息交流和融合
企業內部信息的及時準確流通和傳遞依賴于良好的內控機制。良好的信息交流既可以促進企業內部團結,也可以提高信息收集和披露效率。
3.防控潛在經營風險
好的內部控制系統能夠為企業及時預測和分析潛在經營風險,幫助企業及早發現問題采取合理規避措施。
4.提升內部監督,防止舞弊發生
內部控制可以使企業各部門各人員間相互監督,避免結黨營私,非法交易的發生。
(三)內部控制五大要素
1.控制環境內部控制環境是企業整體運營素質的體現,通常包括:(1)企業管理結構,如公司中自上而下的職權分配從而使管理更有層次,達到相互分工,相互彌補及相互制約;(2)組織文化,是企業信念、處事方式等特有的文化形象,企業文化是企業不斷發展的推動力;(3)企業內部反舞弊機制,科學的反舞弊機制是最有效的反舞弊措施也是建設和完善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對影響企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分析舉措的過程,影響風險大小和風險的因素也因公司而異。作為企業管理者必須時刻保有警覺的防控風險意識,對潛在風險和當前風險進行準確評估判斷,為企業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指導。因此風險評估對于企業規避風險,健康運營有著重要意義。
3.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企業的中樞神經保證了企業各項決策得以實施,根據企業的業務和要求制定,在整個企業的組織結構當中包括預算控制、會計系統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
4.信息與溝通
信息溝通是通過某種方式和某個特定時間及時、準確的收集完整的企業經營管理需要的各種信息,并在各管理層間傳達交流的過程。企業在經營中會面臨來自各方傳遞而來的冗雜信息,有些重要有些次要,企業必須學會合理分類這些信息將它們按重要等級、時間緊迫程度依此傳遞。
5.內部控制的監督
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必須具有連續性和獨立性,并在企業的一些重要方面設置專項不定期監督檢查。企業要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使企業運營管理擁有良性循環,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在監督檢查的的過程中,應對檢查結果予以公開,接受各方批評意見,完善監督系統。
三、我國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發展現狀及原因
(一)發展現狀
1.股權結構不當
企業股權分布對企業內部控制影響較大,股權絕對集中會導致大股東占據絕對領導統治地位,不利于明主決策的展開實施,投資者也沒有主動參與感。當前我國的18所上市證券公司在股權結構分布上仍然是高度集中的。根據最新的2014年上市公司年年報數據表明,在這18家上市證券公司中,前十大股東平均持股比為54.55%,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比為26.69%,此數據相對2012,2013年有所降低但相對美國十大投資銀行仍然較高。其中股權最集中的是宏源證券公司,其前十大股東持股總比為64.12%,而第一大股東就已經占比60.02%;最低的則是太平洋公司,前十大股東總持股比為23.48%,第一大股東持股比為6.42%。另一方面,以廣發證券為例國家股與國有法人股占前十大股東比78.97%,其余幾家上市公司此比也有近半成以上,這使公司內部控制更加困難。
2.風險評估意識薄弱,機制不健全
風險是企業前行中遇到的地雷,而風險評估系統則是排除地雷的工兵,企業一旦缺少了對風險的預測和防備措施,那么就會像泰坦尼克也會撞上冰山一樣?,F階段仍有不少企業只看到眼前的風平浪靜,不知居安思危,在企業經營發展中鼠目寸光,忽略了潛在的風險隱患。近些年為此付出慘重代價的企業比比皆是,很多企業發展方向不明確,發展目標不清晰,風險評估部門也形同虛設,無法預測風險為企業排憂解難,企業最終在不知不覺中走向衰敗和破產。
3.缺乏嚴厲監督機制,舞弊行為猖獗
企業的內部會計監督是十分重要的,會計人員往往受到高級管理者的干預或是高利益的驅使做出違背會計監督的行為。2014年證監會對多起內幕交易事件進行了嚴厲處罰,據統計,2014年全年共有超過60人涉嫌內幕交易,多達29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被涉及,其中天威視迅是涉案人數最多的公司,早在2011年重組前就有多達14位知情者利用個人和他人賬戶買入天威視訊。僅次天威視訊的是ST甘化,2010年,在ST甘化重組前后,共有9人買入ST甘化股票。此外還有部分涉案人員為知情人的親朋好友等,他們利用彼此親密關系獲取內幕消息從而謀取利益。
(二)形成原因
由于我國證券公司與內部控制機制起步較晚,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使得證券公司在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中缺乏動力。許多證券公司為了增強對公司的控制力和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成本的有效控制,盲目的高度集中股權,導致資本積聚和風險規避功能弱化。也有許多企業對風險管理經驗不足,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在發展和運營中對風險評估不足或是沒有及時拿出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阻礙了企業正常進步甚至破產。在內控監督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受到國家扶持從而對內部控制沒有形成足夠重視,另一方面外部監督沒有組成統一監督體制,監督力度不夠容易形成監督漏洞,讓某些企業存在僥幸心理,企圖鉆空。此外還有部分高級管理人員自身缺乏職業道德和責任感,不能及時有效的對風險信息進行評估并采取規避措施。
四、強化我國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的方法
(一)采用相對集中的股權結構
企業的股權不應高度集中,也不應過度分散,過于分散不利于企業提高決策效率,采取相對適中股權集中制度既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人獨大的控制現象也可以避免決策效率低下問題。公司在分配股權結構時應當在擁有幾個持股比例相當的大股東同時,將其余股份分散開來,讓眾多的散戶也能參與其中,這樣的股權治理結構有助于公司資本運作,在股東之間也形成一種有效的相互制衡機制有利于維護公司和投資者的利益。同時也解決了股東激勵和約束的問題,使得各股東能夠適度參與公司的經營與管理。
(二)健全風險評估機制
證券公司受到不同因素影響時其面對的風險也不同,由于各種風險表現出的現象特征不盡相同,風險評估人員在分析時就具有相當難度,不能僅憑經驗判斷,更要有準確的數據分析。因此在制定風險應對策略,采取風險針對措施時必須有健全的評估系統作為支撐。證券公司應結合內外部環境需求,在風險組織管理部門進行市場風險預測和分析的前提下,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策略并按計劃分步驟實施,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風險預測和管理能力。
(三)完善內部監督制約體系
內部審計部門在證券公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證券公司在內部管理中應當針對當事人和相關事項徹底清查,加大處罰力度,公開處罰結果,讓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度,減少徇私舞弊行為發生。在當代證券公司管理活動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被賦予了新的使命,不僅要不斷推進稽核審計制度化的完善,也要幫助企業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在完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的同時也應配合外部監督機構形成綜合監督,從而提高監督效率。
(四)加強道德宣傳,提升管理人員素質
證券公司還應加強內部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感教育,培養優秀的高級管理人才,讓員工提高個人修養,在利益面前可以保持正直清醒,約束自己的操作行為,這樣可以幫助企業從內部有塑造一個良好的內控環境,對證券公司運營發展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五、總結
本文對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的背景和發展歷程進行了闡述,描述了內部控制對證券公司經營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接著闡述了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并分別分析它們在內部控制中充當的角色。由此聯系到我國證券公司當前發展形勢,總結原因。根據內部控制中存在的股權結構問題、風險問題和內部監督等問題提出改善的方法。論文提出營造良好內部控制環境,適度分散股權,調整股權結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強化風險意識和風險評估力度,資產業務集中統一管理等建議,但是要想加強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最關鍵的還是要將措施貫徹落實,通過實踐檢驗真知。內部控制問題因不同公司發展狀況相異,具體實施改善措施時仍要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做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馬廣奇.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6.
[2]趙瑞敏.淺議國有企業內部控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4):31-32.
[3]卓燕秋.關于證券公司內部控制問題的探究[D].2014.
[4]孟焰,孫麗虹.從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看如何加強證券公司的內部控制[J].審計研究,2004(3):15-18.
作者:劉瑋 單位:中共射陽縣委黨校
- 上一篇:“慕課”與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 下一篇:高中英語與信息技術教學整合初探
精品范文
10上市公司盈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