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優化策略分析

時間:2022-09-15 09:16:27

導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優化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優化策略分析

一、高中政治地方課程資源的研究背景

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相對于不同地區、學校和教師,可以開發和利用不同的課程資源,要從實際出發,體現課程的特色,發揮不同課程資源的優勢?!?013年新修訂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對地方課程資源的作用進行了肯定,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非常豐富,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局限于課本資源,地方資源也是思想政治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地方課程資源與學生生活的環境聯系緊密,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把地方課程資源運用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更容易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因此,合理地把地方課程資源運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可以很好地增強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但從實際情況看,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地方課程資源并沒有很好地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也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谝陨显?,筆者結合多年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積極探討地方課程資源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旨在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教學指導意見。

二、高中政治地方課程資源的含義和具體內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把課程資源定義為:“課程資源就是在課程設計、編制與實施過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資源的總和?!币虼?,筆者認為高中政治地方課程資源是指一切有利于高中政治課教學的信息、設置、人物及事件資源的總和?!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對高中政治地方課程資源的分類,具體內容如下:第一,具有地方性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源。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電子圖書、視頻、影響、圖片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地方課程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許多內容都與實事相關,學生需要許多鮮活的資料才能對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有比較深入的認識。第二,師資力量和教學氛圍。教師對當地文化、信息的了解程度與運用技能等;教師對使用地方課程資源的態度,獲取地方課程資源的能力等;還有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在地方課程開發中所做的貢獻等。第三,地方性活動資源。課本的知識與實踐的結合需要一定的實踐活動,比如通觀工廠、博物館、地方性紀念館及學生集體活動。

三、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地方課程資源運用的優化策略

(一)注重地方課程資源選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調查發現,教師在運用地方課程資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跑題的現象。從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等教育教學理論看,學生的主動學習需要一定的合適的外界刺激。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地方課程資源,一切有助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地方資源都可以被利用到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從而增強地方課程資源選擇的針對性。地方課程資源的運用目的不是單純地為了讓課堂熱鬧一些,而是為學生創造更貼近生活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這種環境中將政治課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與運用,從而提高地方課程資源選擇的實效性。

(二)注重挖掘地方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

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對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掌握得比較熟練,但對于地方資源理論掌握的卻有所欠缺。部分教師對地方課程資源的理論不是很了解,更不能恰當地運用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做有心人,加強對地方課程資源進行全面的研究。根據本地區的特點對地方民俗、藝術、人物等進行整理,使這些地方資源更為系統化。這些資料能夠恰當地運用到思想政治課當中,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及其他課程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加強學生對家鄉文化的了解,把地方特色文化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讓學生加深對家鄉的了解,同時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活動》中的《傳統文化的繼承》時,除了課本介紹的中國傳統文化之外,本地的傳統文化也應該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如本地區的戲曲文化昆曲,飲食文化奧灶面、青團子、萬山蹄等,學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親切感,發現思想政治課內容其實離他們很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家鄉的情感。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每個地區不缺乏紅色文化課程資源,當地的文人墨客、英雄偉人的事跡已經扎根于當地每個人的心中,他們的精神也在時刻激勵著我們不斷進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傳遞正能量。他們的事跡就可以作為地方課程資源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激發學生愛家鄉和建設家鄉的情感。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一課時,教材中雖然舉了一些例子,但學生對“什么是民族精神”的認識還是比較抽象的,這個時候如果把本地文人、英雄事跡融入課程教學中,比如昆山本地區的“顧炎武”、“費俊龍”等英雄人物及其事跡,能夠幫助學習進一步認識“民族精神”的內涵,讓學生在這些人身上體會到那種自豪與感動之情。

(三)注重校內外課程資源的結合

把地方課程資源與校內的資源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發揮地方課程資源的補充作用。在鄉土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地方課程資源并不是全部存在于學生現有經驗體系中,學校還要為學生更多地了解家鄉創造條件。在地方文化資源方面,學校需要把地方課程資源與校外資源很好地結合起來,提升地方課程資源在思想政治課中的作用。比如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到當地博物館、旅游勝地、民俗風情、民間藝、文化中心進行參觀,讓他們對參觀內容進行整理,并把這些內容運用到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中,很好地把校外資源與校內資源結合起來,讓校外資源在學生的學習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體味文化》的教學中,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對自己生活的農村自然環境有濃厚的感情,學生的“鄉土文化”情感體驗融入思想政治課中,會提高他們對思想政治學習內容的認識,也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四)注重地方課程資源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

信息技術的發展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所發揮的作用更重要。思想政治課地方課程資源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呈現的方式更豐富,所起的作用更為明顯。首先,信息技術使地方課程資源更為形象化。通過視頻、圖片等媒介,可以把一些地方上的文化、自然景觀等非常形象地呈現在課堂上,把課堂教學內容與課程資源緊密地聯系起來,給學生更直觀的體驗。其次,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把更多的地方課程資源形象地展示出來,這比教師的單純講述課程內容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我們的中華文化》的教學中,筆者組織觀看了《舌尖上的中國》,特別是專門播放了蘇州美食篇,如昆山奧灶面,木瀆烏米飯,吳江腌桂花,通過視頻把課堂教學內容與課程資源緊密地聯系起來,可以給學生更直觀的體驗,這樣才能讓課程資源以最恰當的方式把地方課程資源與教學內容融合到一起,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錢方榮 單位:昆山市費俊龍中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Z].北京:教育部,2001:18-24.

[2]朱明光.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34.

[3]江胤雙.長沙地區初中思想品德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4]胡高娟.地方性課程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