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實施路徑
時間:2022-08-11 09:38:32
導語: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實施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議題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體現。議題式教學不僅可以推動教學發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許多教師在議題式教學策略探索和研究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和努力。本文論述了議題式教學的意義,并以高中政治教學為例,對議題式教學實施路徑進行研究,希望能對高中政治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實施路徑
政治課程是高中必修課,高中政治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養的重任。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化,高中政治教學不斷發展,許多新的教學理論和方法被應用到政治教學中,議題式教學就是其中之一。什么是議題式教學?如何實施議題式教學?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并做出了回答。
一、議題式教學的概念和意義
所謂議題式教學,就是結合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書本、學生的角度確定合適的議題,圍繞議題進行信息收集、問題探究、歸納總結的學習方式。議題式教學要求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確定議題,并根據教學需要創設真實、有趣的情境,營造民主、開放的氛圍,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創新學習[1]。所以,議題式教學不僅要以探究性話題為抓手,讓學生借助課堂合作建立和完善學科知識體系,還要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為支撐,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以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議題式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不間斷地有效建構,是提高認識的重要途徑。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不具備建構特點,以孤立、碎片化的知識教學為主,教學的系統性不強,學生也無法系統掌握所學知識。與傳統的封閉式教學相比,議題式教學更加開放,也更具創造性。議題式教學主張基于單元設計,站在學科高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篩選議題、整合材料、設計活動,提倡讓學生運用政治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查閱資料、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獲得能力,提高認識。議題式教學中的議題可以是實證性議題、辨析式議題,也可以是社會實踐類議題。議題的種類多樣,教學方式機動靈活。政治雖然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但是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政治教學過于關注知識教學和價值引領,很少注重教學的開放性,學生也缺少直面社會問題、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將議題式教學應用于高中政治教學,可以解決政治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熱情不足等問題。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許多教師主張借助議題式教學為政治教學助力。
二、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實施路徑
(一)把握好議題原則,精選議題
在議題式教學中,篩選、確定議題是第一步。那么如何篩選、確定議題?筆者認為,議題式教學在操作和實施方面要把握好議題原則,明確教學指向——核心素養,根據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確定議題,突破重難點。因此,在議題式教學中,高中政治教師要掌握科學的價值判斷標準,明確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根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從學生生活與教材的交叉區域選擇議題,并統籌處理議題涉及的知識,對各個環節進行序列化處理,如怎樣導入和描述議題、開展議題商議、深入議題進行探討和交流,直至做出決策,踐行議題,升華認識[2]。例如,在教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時事,以“多變的豬肉價格”為議題,讓學生充分利用時政媒體資源,借助網絡調查、實地調查等方式,去市場、有關部門了解情況、收集數據,了解豬肉價格的變動原因、影響和民眾意見,然后將自己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得出概括性結論,并提出合理的建議。這樣圍繞議題式教學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可以挖掘政治課程的思想內涵,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二)生動呈現議題,構建高效課堂
在確定議題后,教師會讓學生收集資料,設計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實施教學。議題的呈現形式和方式非常重要,教師要重視以下問題: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候呈現議題,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議題式教學不僅要關注議題與知識的聯系,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營造開放、民主的氛圍,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這樣呈現議題,可以構建課堂“風景帶”,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教學“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調查、走出教室進行社會實踐,結合現實問題,如“廣場舞擾民問題如何解決”“階梯式水價該如何定位”,進行思考、討論和評判。在呈現“政府的服務與管理職能”這個議題時,教師要對議題進行靈活改動,以有趣的方式激趣導入,如結合“火車無座票應不應該打折”這個頗具爭議性的問題,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議題,讓學生結合問題對照政府職能,了解政府執政為民的相關措施,再切入正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議題有更深刻、明確的認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教師的教學智慧。
(三)深入討論議題,打造動感課堂
課堂是傳授知識的重要陣地,也是師生雙向互動的主要場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感受思想政治課的魅力。在議題式課堂教學中,課堂討論是重要環節。在課堂討論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根據自身理解整理知識、提煉信息,得出概括性結論,形成自己的觀點,還要讓學生結合重點、難點或關鍵點設計問題,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從多方面評價事物,促使學生突破思維限制,拓展思維深度。例如,在教學“股票、債券和保險”一課時,教師可以“炒股好比坐過山車”為議題,讓學生討論股票、國債、銀行儲蓄的不同之處,看哪種儲蓄、投資方式風險最大,穩定系數最大,收益最好。然后,教師可引入一些炒股失敗的案例和有趣的現象,如證券從業人員不能炒股等,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如扮演炒股工作人員,從市場、經濟角度談談股票的意義、炒股的好處;扮演股票受害者,談談自己炒股的原因、炒股的危害。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股票的特點,進而對股票形成理性認識。
(四)踐行議題,將知識外化于行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政治是一門有著較強綜合實踐性的學科,實踐能力、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是政治學科學習的關鍵能力。政治教學要重視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重視實踐教學。議題式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踐行議題。在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中,議題選擇、呈現和課堂討論等步驟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將政治核心素養內化于心,而踐行議題則是將核心素養外化于行的關鍵。踐行議題的重點是找到議題與實踐的互通之處,搭建實踐橋梁,讓學生在實踐中遷移知識、拓寬知識面。因此,在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議題設計序列化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例如,在教學“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一課時,在學生了解了儲蓄存款的分類、收益,以及商業銀行的業務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去銀行辦理儲蓄業務,并圍繞議題“銀行業務與作用”了解一些簡單的投資問題,認識一些理財產品,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辦理銀行卡,了解國家銀行針對貧困學生的貸款原則、優惠政策。在此基礎上,學生自行制訂支出計劃,將自己多余的零用錢存起來。這樣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有關儲蓄的基本常識,培養學生的理財觀念,促使學生真正將政治核心素養外化于行。
結語
綜上所述,議題式教學是在對傳統教學創新、反思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教學模式。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著積極的應用價值。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和開展議題式教學,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怡婧.核心素養下的議題式教學實施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04):46-47.
[2]侯俊秀,劉曉天.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探究[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9,41(03):108-111,115.
作者:朱海 單位: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
- 上一篇:小學體育教學實踐策略分析
- 下一篇:煤礦智能安全信息化建設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