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研究

時間:2022-09-08 04:33:54

導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研究

摘要:本文將簡單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針對實踐教學的認知不到位、規劃不合理、操作不規范等問題進行研究,并從教學認知、教育主體性、教學體系、教學模式以及管理機制等方面,對相應的實踐教學優化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對策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部分。但是,其實踐教學效果卻較差,并不能完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對此,我們有必要對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有針對性地探索相應的解決方法,促進教學改善,讓實踐教學能夠真正引導廣大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解理論知識,同時實現學生思想、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雖然是以理論為基礎和核心,但依舊少不了實踐教學。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思想價值觀正確且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及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人才。教師僅僅依靠理論教學必然是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的。這就需要教師以實踐教學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方式和路徑。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踐教學實際上是理論課教學向教學目標過渡的關鍵所在。其次,理論課教學并不意味著完全依托于理論,否則很容易成為空中閣樓,缺乏實踐意義,導致學生只會“紙上談兵”。[1]教師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則必然要借助實踐教學,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反饋和完善理論。這將顯著改善實際教學效果。最后,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引導學生統一價值觀,促使學生將自身的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確保學生畢業后能夠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要做到這一點,僅靠理論教學是不可能的,教師必須要借助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以社會價值為導向,逐步轉變自身個體價值。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

(一)認知不到位。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極為重要,但是,當前一些學校和教師依舊存在對其認知不到位的情況,導致實踐教學不能正常開展。這種認知不到位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學校和教師認知層面的薄弱;二是學生認知層面的缺失。首先,從學校和教師層面來看,部分學校領導依舊將專業教學放在絕對的核心與首位,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認為后者是可有可無的,不愿意投入足夠時間、精力與資源支持教學,自然難以有效落實實踐教學。部分教師則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存在一定偏差,同時長期形成“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導致其更加關注理論教學部分,對實踐教學的關注不足。這直接使得實踐教學缺乏有力支持,無法落到實處。其次,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認知存在偏差。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夠重視,認為只是可有可無的形式主義內容,更遑論對相應的課程實踐教學加以重視。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獲取信息更為方便快捷,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輕視、對教師權威的挑戰心理更為嚴重,更不愿意“浪費時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學習上。[2]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研究陳小芳(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福建莆田351254)(二)規劃不合理。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復雜且信息量大,需要教師做好相應的教學規劃,才能確保教學有序、高效開展。但是,當前高校將該課程的教學重心放在了理論層面上,對相應的實踐教學重視程度較低,也沒有形成統一管理的模式與對應的完善制度,主要是依靠教師自由發揮和掌控。每位教師對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認知、安排、規劃均有所差異,實踐起來也難以統一,相應地,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障。而且,在學校沒有高度重視和統一管理的情況下,其教學經費、教學計劃難以落到實處,缺乏合理、有效的規劃,考評與監控更不能發揮作用。這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很容易陷入一片混亂,嚴重影響實際教學效果。(三)操作不規范。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理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踐應用,是基于理論教學進行拓展、延伸和探索的社會實踐活動。而且和常規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相比,實踐教學往往有著明確目的、詳細計劃以及合理組織,這意味著在實踐教學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規范執行,才能保障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實踐中基于理論進行深刻體驗與感悟,實現教學過程到教學目標的過渡銜接。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部分高校直接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當成了社會實踐活動,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目標不明確、計劃不詳細、組織不合理等問題,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性、完整性與深刻性較為缺乏,難以完全發揮實踐教學作用。甚至還有部分院校直接利用慕課、微課等網絡教學模式代替實踐教學,讓學生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進行體驗,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導致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三、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策略

(一)全面改善實踐教學認知。為了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得以有效開展,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必須要全方位改變對其認知,從思想意識層面為教學提供支持與保障。學校領導應當充分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尤其要理解實踐是其基礎與關鍵所在,是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發揮作用的路徑,并在此基礎上投入足夠資源支持實踐教學。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執行者,更應當準確把握實踐教學的必要性,積極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改變觀念,深化對理論內容的理解,在實踐中深刻感受、不斷提升。學生則應當在學校和教師的宣傳、教育和引導下,正確理解實踐教學,同時正確利用互聯網支持實踐教學,主動探索,讓教學更具理論實踐意義和社會實踐意義。(二)突出教育主體性。對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師要突出教育的主體性。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以培養學生思想觀念、政治信仰、道德品質等為目標。教師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成長為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能夠以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對理論內容進行進一步理解、感受、把握和轉高等教育化,并主動進行探索。這樣可以全面深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也能夠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更能突出教育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自主學習、理解與探索,保障教學效果。(三)針對性地完善教學體系。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合理的規劃做支撐,而對應的教學體系則是確保規劃得以落到實處的基礎。高校應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目標加以明確,并在此基礎上確定相應的實踐教學重點,以思想道德修養、法律法規基礎、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作為重點內容,圍繞重點編制科學的實踐教學方案,結合社會實踐環境對教學環節進行合理優化,從而為實踐教學的有序、高效開展提供基礎支持。[3](四)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傳統的“滿堂灌”教學形式自然不能作為實踐教學方式,社會實踐活動、線上教學等也不能成為實踐教學的替代。高校必須以全新的、符合課程實踐和社會實踐需求的方式展開實踐教學。對此,教師應當積極創新相應的教學模式,重點拓寬實踐教學渠道。教師要積極探索實踐教學與各種活動相結合的有效渠道,依托于具有實踐價值的各種活動,實現教學創新,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推動實踐教學順利開展。通常來說,教師可以嘗試將實踐教學與校園活動、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基地等相結合,通過不同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真理、探索真知、升華思想、增強社會責任感。[4](五)健全教學管理機制。為了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符合規范,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高校有必要健全相應的教學管理機制。總體來看,教學管理機制廣泛包含管理、保障、監控和評價四個方面,各方面機制既保持高度獨立性,能夠獨立運行并為實踐教學提供支持與保障;又要保持緊密聯系,互相配合,確保實踐教學有序進行的同時不斷促進教學水平提升。其中,管理機制主要包括組織制度與領導制度,即從管理結構與規范層面上確保教學效果;保障機制則體現在師資隊伍、經費投入以及實踐教學基地等方面,從基礎資源層面上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監控機制則包括校內監控、學生自身監控以及上級監控三部分,是確保實踐教學高質量運行的關鍵;評價機制則主要包括考核評價與優化改善兩方面,不斷促進實踐教學水平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可知,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水平,充分發揮實踐教學作用,高校必須從多個方面采取合理措施進行應對和優化。學校和教師應當積極行動起來,針對當前實踐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礎上從多個方面進行創新與完善。唯有如此,實踐教學才能真正完全發揮作用,成為大學生思想、信仰、素養、能力全面發展與成熟的引導。

參考文獻:

[1]安曉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旬刊,2015(1):47-49.

[2]車艷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69.

[3]辛德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6(10):65.

[4]許冰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立論基礎、現實問題與解決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25):87.

作者:陳小芳 單位: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